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双桥 > 第228章 让每个孩子有上学的机会,就是最大的素质教育

其实小警察冯大田和县长何惠民,民政局长刘世杰以前没有交集。

只能说是认识,在这种场合见面,纯粹就是工作需要。

八一宾馆大厅,都是金城市一些头面人物,也是市长祁连雪所认识的一个精英圈子。

西河县双桥镇派出所长冯大田知趣的离开大厅。

而民政局长刘世杰,他的职务是正科级,不能进入这个圈子。

唯有县长何惠民是正县级,勉强加入这个圈子,会议结束后还有宴请。

县长何惠民,属于端茶倒水,递烟开瓶一类服务员的角色,不过这也难得啊。

募捐最后仪式,金城市长祁连雪做一个总结性发言。

他的题目是:“宁可放缓发展速度,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

吴书记、邓副委员长、高主席,张副市长,韩副董事长,以及在座的诸位,还有场内外所有关心西河县,失学孩子的人,大家好:

今天劳驾诸位,前来八一宾馆大厅。

我知道这是向诸位要钱募捐的会议,大家都带着难为的心情。

想想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上学的孩子,在座的诸位作为一个爸爸或者一个妈妈。

假如我们的孩子站在校门外,四顾茫然,我们的心情又如何?

你们都是企业老总,商会的会长,银行的高管。

按理说教育那是校长老师的事情,与你们无关。

但是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西河县一个贫困县,每个村民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一个重病号,一次天灾**,都可能一夜致贫。

但是导致这些村民贫穷,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村民缺水,土地荒芜,那些依赖土地为生的村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每口人只有两亩水浇地,一亩地收入五百元,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不到五千元,我们必须尊重这一事实。

我们的身份可以改变,但不变的是,我们都有一颗悲悯善良之心。

我们市委市政府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人民可以骂我们,但我们市委,市政府绝不可以抛弃人民。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天生有受教育的权利。

但由于贫困,一些家庭无法让孩子上学。

西河县地处边陲,但在乾隆二十七年,西河县一些官员、绅士、名流义士纷纷捐银,成立了一个书院,学生穿流而不息,取名云川书院,为西河县培养了不少人才,功绩卓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素质也不是一时一事就能看出,也不是用统计数字就能表明的。

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成败,恰恰是人的素质所决定的。

什么是素质教育?

教育公平就是最大的素质教育,让那些贫困孩子融入西河县的名校,和其他孩子一起上学,就是最大的素质教育。

今天我们在八一宾馆集会,在座的大家谁感受那些失学的孩子,渴望读书,让每个家庭的孩子上学,是我们聚会的目的。

在座的大家都,能感受那些失学的孩子,渴望读书,让每个家庭的孩子上学就是最大的脱贫。

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

让那些贫苦家庭的孩子上学,就是最大的脱贫。

也许大家会问,西河县是高考状元县,有这个必要吗?

在西河县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姓郑的家庭,孩子上不起学。

一个人给郑家借给了四千元钱,结果这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孩子成了北京一家高档宾馆的厨师长,不但还清了借的四千元钱,还帮助了其他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能量,我们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几个孩子上不起学,我们认为是极个别现象。

但在西河县有二百多个这样的孩子,我们市委市政府知道后,忧心如焚,“不能学涸辙之鲋”。

每个孩子只需要一碗水,我们市委市政府,责无旁贷的投入到这项工作。

希望借此在座的诸位,对我们市委市政府支持,力挽狂澜。

给每个孩子一碗水,让他们燃起生活的希望,给冷漠的心灵一点慰藉。

因此,现在开始,我们市委市政府一步一脚印,寻求企业的捐助,一路走来,尝尽苦头、历尽磨难。

当看到冷漠的人心被唤回,看到尊师重教的心志,重新被点燃,云川书院的精神发扬光大。

终于我们的努力,可以让群众相信:“改变家庭贫穷是可能的,点燃他们生活的希望。”

坦白说,过去十几年西河县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金城市是一个充满财富的城市,拥有国家最大的矿产资源。

没有为这片曾经美丽的土地,淳朴的人民,带来实质的利益。

相反每年占用一百万方的水资源,为西河县脱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个政府可以减缓发展的速度,但是不可以失去教育;可以失去她的孩子,但不可以失掉她对教育的尊重与坚持。失去教育、我们金城市又将何去何从?

只有教育,才能从幼小心灵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从而停止暴力。

也只有教育,可以让 每一个小世界,说不出源头的小溪,叫不出名字的山坡,闻不到香气的花朵。都包容共存。

想想教育,请先了解教育的真相,做教育不是浪漫的爱情,而是扎根基层的觉醒,是365天漫长的坚持……

特别是今天,在座的诸位踊跃捐助,我们深知,金城市尊师重教的风气不减,人民重拾对教育的信心。

为西河县确定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个贫困县是何其艰难。

但这正是我们市委市政府的初衷,也是市委市政府当前的重责大任。

我们一再指出,我们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忧心。

孔子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为政之道:“失去教育,民众就失去信心。”

我说的话,我想今天在座的诸位,不只是你们听,而且全金城市人民都在看,所有关心西河县教育的人都在看。

“素质教育”是我市教育的理想境界,让每个孩子有上学的机会,就是最大的素质教育。

教育,为金城市的孩子所共有,教育永远向那些贫困家庭孩子敞开。

谢谢在座的诸位。

只有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才会对苦难中的人有一些良善之心。

市长祁连雪就因为小叔的一袋面粉,他才有今天。

人啊,总得有一点悲悯之心。

市长祁连雪的梦想,就是过年放开肚子吃一顿饺子,或者当一名老师,然后娶村长的姑娘,一起摘沙葱的那个女孩子。

没想到祁连雪,成就了“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布衣皇帝刘秀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公安局长,然后娶阴丽华。

祁连雪一个农村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市长了,妻子也是老书记的女儿。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祁连雪也是说话一言九鼎的人,这次市长祁连雪和市委书记吴明英达成共识。

脱贫唯一的捷径,就是让那些无法上学的孩子读书,不需要上什么大学,只要读到高中,或者技校。

在西河县农村有一句俗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也会闪烁一种微弱的光芒,这种光亮源于某些人内心深处一种人性光辉。

祁连雪也知道这些贫困孩子,缺乏教育,要么在监狱,要么在社会打拼。

好多有成就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早年经历了困苦,从贫穷被遗弃。

或者早年丧母,有一定的学习障碍,遭受冷漠和暴力创伤。

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只要给这些孩子一碗水,他们最终有可能获得成长和改变。

这些孩子被称为创伤性成长,有三分之一的儿童长大后很健康,也很成功,他们的生活很有意义。

在金城市,市长祁连雪似乎是权力最大的那个人。

但是他也无奈,似乎他就是执子的那个围棋高手。

有时,他又是那个围棋高手,手里面被执的一枚棋子。

我们谁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摆布,贵为市长他也有宿命的一面,他只是一种幸运。

市长祁连雪深切感受到当一名市长的难处。

哎。

高中课本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应该删去了。

历史无序和黑暗,造成多少平民死亡?以后再也不能让这种悲剧重演了。

这句话成为国家历史上最具有破坏的语言,成为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

破坏了国家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成为煽动暴力性语言。

暴力仇恨的种子埋下去,孕育发芽为更大的暴力与仇恨。

我们要用爱的溶液稀释仇恨的种子,一个人的优势、劣势地位,并不是他们应得的。

你富有,你就是天才,你贫穷,你就是白痴。

其实人就是一种运气,如果出生在富有之家,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优质资源,上重点学校,而底层贫困村民的孩子,只能在破烂的乡村学校上学,本身就是不平等。

祁连雪在童年的时候,也想着人就是天生不平等,也许出于激愤,也许出于认命。

“彼可取而代之”,现在贵为市长才知道多么的幼稚可笑。

改变一种社会秩序,一种规则,如同太阳系改变地球轨道。

又是还有无序,混乱,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市长祁连雪冥想着,这晚他失眠了。

又到了上班的时间,司机小张,驾驶着奥迪在楼下,汽车喇叭声响起来,催促祁连雪。

我宁愿骑着自行车,和孩子祁冰莹到郊区画画,也不坐享其成坐奥迪,风光八面,工作对祁连雪是一种煎熬。

“莹儿,爸爸上班去了,那幅习作完成了吗?起来画画去。”祁连雪叫着孩子祁冰莹。

你走吧,走吧,烦死人了。祁冰莹又翻身睡着了。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祁连雪低吟《史记.李斯列传》那句话..:“我真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出城,到家乡去打猎抓兔子,还能再有这样的事情吗?”

祁连雪出了家属楼····

脱贫是个系统工程,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市政府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

那么必须确保所有贫困孩子,都能进学校,和那些普通孩子融为一体。

祁连雪边走边想。

哎。

在金城市做事情太难了。

祁连雪长叹了一口气。

祁连雪坐在奥迪车上,他脑中萦绕着,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件事情出奇的顺利,也不是一件好事。

职业的嗅觉总觉得那里出了纰漏,好比没有瑕疵的陶瓷,不是假货就是仿冒品。

祁连雪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毕竟祁连雪也是一个普通人,以往每做一件事情,官场的竞争是相当残酷,充满了变数、算计、交易、较量。

做官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里面的黑暗、阴谋比比皆是。

幸好这次对贫困孩子上学,达成的意见是一致的,那个当领导的,谁不落个好名声呢?

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有悲悯善良的一面。

想到这些祁连雪心里也就踏实了。

西河县民政局长刘世杰,在金城市八一宾馆募集会上,就像一个孙子,唯唯诺诺。

现在他是西河县民政局长,是一把手。

刘世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募捐,他发誓要把西河,这座尊师重教的文化名城要发扬:“云蒸而益上,其象而为升,人才川流而不息”。

重建云川书院精神,让那些贫困孩子人人有学上。

刘世杰也知道,民政局下辖的福利院、殡仪馆、残疾人就业中心,农村福利院管理中心······

也是靠工资养家,不可能做到把工资都募捐上去,员工捐款小气一点,也是意料之中。

所以民政局长刘世杰,提前也就没有给员工做思想工作,捐款纯粹是一种自愿,在捐款那一天却发生了滑稽的一幕。

刘局长,捐款是自愿的还是强迫的。

当然是自愿的。

刘世杰预想的就是一把手捐1500元,副局长1000元,殡仪馆馆长,福利院院长800元,普通员工500元,最少也得300元。

可事实出乎预料,那种麻木,冷漠,自私就表现出来了,一名员工用红包,包着五角钱,走过去丢在募捐箱里。

还有的员工说着风凉话:“我也想着别人给我募捐呢?我穷的裤头都穿不上。”

在募捐箱塞进一元钱。

然后大放厥词:“五元啊,一碗牛肉面钱啊,贫困孩子哪有吃牛肉面的,算了今天就牺牲一碗牛肉面,献献爱心,把五元钱慢悠悠的塞入募捐箱。”

民政局长刘世杰气的肺都炸了,能不能得到捐款,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