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双桥 > 第240章 欺上也是一门艺术

双桥 第240章 欺上也是一门艺术

作者:文成公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2 04:09:07 来源:书海阁

当书记吴明英被全金城市民感动的小女孩吴咏梅,然后发起募捐,县长何惠明居然不知道这个女孩?真是匪夷所思。

书记吴明英显然不满意,她语气加重说:“就是那个挖甘草的小女孩,在逃跑过程中,把书包丢弃在荒滩上,你们安排上学了吗?”

“我们金城市全体市民发起募捐,而你们西河县却听而任之,麻木不仁。”

市委书记吴明英真的是生气了。

幸亏下属提醒,悄悄地说:“何县长,那个孩子叫吴咏梅,被双桥镇派出所长冯大田寄养。”

吴书记,这件事情不好意思向你汇报,那个女孩吴咏梅在县一小上学,在派出所长冯大田家寄养,县长何惠民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汇报。

市委书记吴明英将信将疑,她要走到县一小,去看看那个孩子。

派出所长冯大田刚走到山湾乡的路上,一个电话打给了冯大田。

冯所长吗?

那个吴咏梅的小女孩,你养着吗?

是,我养着。

养的怎么样?

冯大田心里纳闷,我又没有虐待那个孩子,狗咬拉屎人,不知好人心,养一个孩子吃力不讨好,不划算。

“和我儿子一样对待。”冯大田不耐烦挂断了电话。

手机又响了。

冯所长吗?我是何惠民,你回到西河县城第一小学。

领导的话不容置疑,冯大田转头就返回。

西河县一小三年级一班,迎来最热闹的一天,市委书记吴明英,市长祁连雪,还有教育厅王厅长,以及县长何惠民,文教局长范子进一行·····

就到一小三楼教学楼,三年级一班的教室。

教室第三排坐着一个小女孩。

一颗水灵灵的大眼睛,与原先怯懦眼神相比,现在的女孩显得朝气阳光。

再加上姑娘梳的黑黝黝的两条辫子,冯大田妻子何金玉在蒸馒头间隙,还有百忙之中洗的干净的校服。

构成一幅纯洁的天然女孩画面。

市委书记吴明英是一个女性,她也可能是一个妈妈,那种生小孩的艰难和痛苦,她沉睡的母爱被唤醒。

不好意思,打搅了孩子们的学习,她走到了小女孩吴咏梅面前。

不要怕,她摸摸吴咏梅的头。

你叫吴咏梅。

是阿姨。

你爸爸叫什么?

冯大田。

干什么工作。

警察。

妈妈叫什么?

何金玉。

干什么工作?

蒸馍馍,开了一个何氏烤饼店。

阿姨,我爸爸也叫冯大田,妈妈叫何金玉。

原来冯大田儿子冯多多和吴咏梅是一个班。

小孩天真,多多也忍不住站起来和吴咏梅争抢起爸爸妈妈来。

调研团这时传来久违的笑声。

市委书记吴明英心里也释然,看来这是真实的情况。

你姓吴,你爸爸怎么姓冯。

小女孩涨红着脸,眼泪刷刷下来了,勾起了伤心的往事。

“阿姨,我以前的爸爸是个杀人犯。”

市委书记吴明英不知道怎么收场,着名教育家说过:“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不应该,挫折她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孩子的自尊。”

吴咏梅趴在桌子上大声的哭泣,一种撕裂人心的哭,笼罩的西河县一小的教学楼里。

哭声传递在刚刚还充满欢笑的教室里。

书记吴明英无意伤害了一个小女孩的自尊。

幸亏派出所长冯大田出现,他全明白了。

市委要考察这个孩子的真假,冯大田走到教室里。

梅子,你怎么了?

吴咏梅趴在冯大田身上嚎啕大哭,哭声响彻了整个楼道。

梅子,我们回家。

冯大田抹了一把眼泪,抱着吴咏梅。

市长祁连雪一行,侧身让出了一条道。

冯所长养一个孩子比较辛苦,这点钱给孩子买点零食吧。

市委书记吴明英拿出了一个红包。

吴书记,我工资一月两千八,老婆蒸馍馍比我挣得多,有三千多,我不需要你的可伶和施舍。

我也不是道德模范,请你给我的梅子一个空间,不要打扰这个孩子就行了。

冯大田是拂袖而去,在西河县传为佳话,把两个字‘悲悯’注入一个陌生的女孩心里,然后用爱来浇灌她。

最后成就了两个字‘爸爸。’

冯大田纯粹就属于善良的情感,与西河县的教育扶贫无关,父爱是不需要回报的,他属于自愿。

虽然遭到了派出所长冯大田的冷落,市委书记吴明英心里踏实了一些,这些情况是真实的。

但是她也无意伤害了一个孩子。

市长祁连雪望着冯大田离去的背影,想起了他的四叔,一种同情心油然而生。

“这个派出所长脾气也挺倔的”。

市委书记吴明英对陪同的县长何惠民说:“何县长,要把真正贫穷的孩子纳入教育扶贫计划,不要遗漏。”

是,我们一定落实,一个都不能遗漏。

有些人在社会中往往是君子的面目出现的,但是又比君子聪明。市委书记吴明英一行考察了西河县的教育状况,在一小的一个会议室里,她对西河的教育做了几点指导性的意见。

在贫穷的西河县谈教育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前面的路还很长,教育扶贫计划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落实比承诺重要,做比说重要……

市委书记吴明英和市长祁连雪分管的工作重点不同,所以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在西河县有几个工作,市长祁连雪是必须要去落实的。

那就是山湾乡喇嘛村的胡麻种植脱贫项目。

再高明的方略,再巧妙的部署,一旦做起工作来,离不开西河县的每一个人,甚至喇嘛村村长王永民,都比市长祁连雪重要。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原来县长何惠民,已把孙子兵法用在揣摩领导意图上。

书记吴明英是从省机关来的,家庭出身优越,品位和知识丰富,一个女人,必定有悲悯和爱心。

必定会对农村那些留守困难孩子有关爱之心,对西河县的教育重点考察。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河县是高考状元县,那些贫穷的农村孩子一个也不会遗漏,会享受到阳光的普照。

而对那些学习不好,十四五岁的孩子,早就失学打工去了。

西河县农村那么大,只要不是刻意调查了解。

书记也不知道有多少失学的孩子,况且是那些孩子自愿不上学的,这也让市委书记无话可说。

那个县没有几个失学的孩子呢?

西河县一中不是在扩建吗?

一小的教学楼,学生公寓也在拔地而起。

而市长祁连雪主管经济,肯定到农业示范区视察,直接用欺骗的手段,低估了县长何惠民的智商。

祁连雪贫苦家庭出身,有强烈的同情心,他有一个爱好就是书法。

总不能在田间地头搬上一张桌子,让市长泼墨挥毫吧。

原来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乡长高胜天自有对策。

市长祁连雪考察山湾乡胡麻种植项目,山湾乡喇嘛村也从贫困村改为脱贫致富村。

只要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能看出一个家庭的全貌,哪一个家庭把最丑陋的一面展示给陌生人呢?

欺上瞒下那是傻子做的事情,喇嘛村胡麻种植已经连续六年了,每个家庭收入一万多元,这在西河县农村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就是脱贫致富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这次到山湾乡调研,规格又比上次高了,市长祁连雪,县长何惠民,民政局长刘世杰,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坐在民政局长刘世杰的三菱车上,后面还有三四辆小车。

一个家庭的贫穷自然有其特殊的原因,脱贫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家庭无经营意识,脱贫还得靠村民。

民政局长刘世杰汇报着工作。

喇嘛村就是山湾乡引导的好,土地是农村人的命根子。

喇嘛村胡麻种植用水量比种小麦节水,四亩土地变成了六亩。

一年收入也有一万元,对一个家庭非常重要。

县长何惠民小心翼翼给市长介绍着喇嘛村的现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胡麻油群众喜欢,种子的培育,后期的管理,合理的施肥。

县政府要做好村民的服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民政局长刘世杰听到胡麻种子,他心里咯噔一下。

心想,我们无偿给高城村提供的胡麻种子,被村民卖了。

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头上也渗出了汗珠,天太热,他打开车窗,掩饰心中的不安。

倒是县长何惠民岔开了话题:“市委吴书记问的那个吴咏梅,让小女孩伤心,市上的工作难做啊,不问是失职,认真起来又伤害了下面。”

县长何惠民替市长祁连雪担忧。

扶贫工作难,难于上青天,你们下面的工作更难,我听说你们西河县双桥镇有一个村。

村民争抢贫困户,一个村争抢贫苦户抢不过来,采用抓阄的方式,这种方法要不得,看似公平,其实就是遇事则推,遇难则绕、能推就推,能躲则躲,这样的村支书一定要免职。

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村民上访,看问题的实质,就是你们做事是否公平。

你今天不给我贫困户,明天就到县政府讨说说法去。

这种讹诈政府的话,不要给他们吓住了,关键是你们要做事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公平。

下面做事,我们能否有一颗公平的心。

像这样的书记,乡长,不愿担当,推诿塞责,连他们都不把自己当书记,乡长看。

谁还会把他们当书记,当乡长。

这样的书记,乡长一定要免职。

是,是。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县长何惠民对市长祁连雪说的话恭敬的聆听。

西河县是贫困县并不因为贫穷,农业就可以网开一面,现代农业就是机械化,规模化。小麦、大麦的价格全球接轨,指望一户村民种植几亩小麦、大麦维持家庭的开支,那是天方夜谭。

就是喇嘛村的特色农业也面临着没落,种植胡麻难题最大就是无法机械化收割,农业有它的特殊性,必须及时收割,否则一场秋雨胡麻发芽,发霉。

或着一场风,胡麻的种籽重新洒在地里,一年的收益为零,村民又陷入贫穷的漩涡。

胡麻手工收割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我们都是时间赛跑的失败者,所以错过了时间就是错过了一切。

高城村村民匆匆种上小麦、大麦,然后就打工去了。

山湾乡是知道这种情况的,不要一错再错,套取国家发放的经济农业胡麻种籽。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真正的脱贫在于村民自己。

政府只起一个示范作用,要忌讳一刀切·····

市长祁连雪在三菱车上和县长何惠民交流脱贫的一些看法。

市长祁连雪调研喇嘛村和民政局长刘世杰考察喇嘛村,有着本质的不同。

市长祁连雪主要工作,就是看看村民脱贫致富了吗?

而民政局长刘世杰考察的山湾乡,是扶贫资金的流向。

喇嘛村改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村。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市长祁连雪陪着市委书记吴明英到县城一小,了解小女孩吴咏梅的事情,已是十点半了。

所以市长祁连雪又上山湾乡考察胡麻种植,了解村民脱贫致富的情况,他忙的团团转,没有闲暇时间吃饭。

党委书记杨林向县长何惠民暗示,县长何惠民心领神会。

祁市长到山湾乡食堂吃一碗面条吧,喇嘛村还有十几公里呢?

祁连雪也是饿了,到了山湾乡食堂。

乡长高胜天早已站在乡大门,迎候市长祁连雪一行。

家乡的面食,没有准备随便吃一点。

县长何惠民殷勤介绍着。

这时党委书记杨林端过来一碗面食,市长祁连雪也是西河县人。

哦是“搓鱼子”。

这么忙还有闲工夫做这种面食。

市长祁连雪还是拿起筷子。

这顿饭山湾乡食堂管理员魏胜强,亲自做,领着两个女人,在一盆小麦面粉中又掺了半盆豆面。

他亲自舀了一勺水,放了一点食盐,开始揉面。

然后他亲自切成小面剂子,平放在案板上。

两个女人一人拿着一团面,用两手掌搓成粗如沾笔杆的长面条。

一个女人左手拿起面条的一头,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将面条的一头,掐成大如豌豆的小面丸,边掐边入于右手下。

她右手掌顺便搓一两下,即将面丸搓成两头细,中间圆粗的面“箭头”,顺手磙在一旁。

由于农村女人经常做这种面食,熟能生巧,不一会就可搓成几碗搓鱼子面。

为了供许多人吃,所以食堂管理员才请来两个农村妇女,有两个女能手专门搓,效率就更快。

山湾乡食堂几十人,因为市长祁连雪的到来,而吃了一顿家乡的“搓鱼子”。

也算解了口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