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 第332章 一堆教授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第332章 一堆教授

作者:此剑无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2 11:07:53 来源:书海阁

王思璐是真的想陈元生,深入骨髓的那种想,晚上睡觉都要弄个布偶抱着,满足自己的幻想。

大概一分钟左右,王思璐便松开了双臂,抬头迎接陈元生的吻。

“嗯,坐下休息一会儿,最近忙吗?”

在这种场合,两人也没纠缠多长时间,陈元生摸着她的后背,小声说道。

“还行吧,不算忙。今天下午我去你的千纸鹤公司采访、拍照来的。嗯~~”

从男人怀里出来,王思璐深吸一口气,但并没有去沙发坐,而是抬头小声道:“晚上回家吧,我给你炒菜……”

陈元生看了看表,轻轻摇头:“恐怕是不行,待会5点半左右,谭总会带一批人来谈事情,还不能确定谈到什么时候,”

“这样好了,你要是不急着回去,就在公司休息室待一会儿,我这边谈完之后,带你去我的别墅,咱们一起晚餐。”

王思璐还带着泪花的俏脸轻轻点了点:“嗯,我……我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个朋友呢,要不用你的车,带她出去逛逛,6点多的时候我再回来。”

“去吧……但别用那辆奔驰逛街去,太扎眼,让栋材开那辆桑塔纳2000.”

王思璐很懂事的走了。

陈元生却又多了个心事,他要为王思璐未来的发展谋划布局。

他身边不需要花瓶。

当然,余晴除外。

晴姨在二色织的存在感很低,她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别人也看出来她能力不足,于是她很低调,尽可能的不发表意见。

对于其他女人,陈元生不希望她们是花瓶,每个女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供自己消遣的工具。

【如果一个男人,只想到泡妞,只想到床上那点事,那是玩弄感情,是为人不齿的渣男。】

【但如果你的出发点,是想让她们成就一番事业,让她们成为社会名流,是不是满满的正能量?】

【我自己都被我自己感动了!】

……

5点25分,谭雅、老钱、刘鸿森教授,带着另外三个中年男人来到了远盛实业。

看着人比较多,陈元生提议去会议室谈。

来的三个人里面,那个地中海发型,戴黑框眼镜的;还有那个肤色偏黑的瘦高个,陈元生都不认识。

但另外一个头发半白,留着后分发型,穿西装不打领带中年人,他还真有印象。

这人姓李,是江东工业大学的教授,叫啥陈元生不记得了。

李教授其实为人很正派,也很有水平,但下半辈子都没顺心过。

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公费去米国读研,然后说啥都不回来了,父子俩为此还断绝了关系。

女儿李云溪,很漂亮、很有能力,本科毕业就留校任助教,38岁评正教授,但婚姻不顺,结婚3年就离了婚,然后终身未婚。

你说李教授这辈子过的,为儿女操碎了心,结果是瞎操心,一点用没有。

陈元生之所以知道李教授的情况,是因为李云溪他俩是同龄人,当年陈元生第二次离婚后,有人还给他介绍过李云溪。

结果李云溪没看上他……艹!

在正式交谈之前,刘鸿森教授作为中间人,先把带来的这三个人挨个介绍了一遍。

史春雷,曙光电子厂副厂长。

钟嘉义,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李庆良,工业大学电力电子学院教授。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史春雷作为曙光电子厂搞技术的副厂长,也在为电子厂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但目前电子厂遇到了一些资金困难。

通过了解,他得知远盛实业现在发展迅猛,陈老板资金雄厚,有心找陈老板以股权融资的形式入股电子厂。

但是史春雷跟远盛实业没有半点交集,总要找个说话有分量的人来沟通。

史春雷听说刘鸿森教授在二色织担任产品研发顾问,而且厂里还给配了车,很有地位。

既然关系到了工业大学这边,那就难不住史厂长了。

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钟嘉义教授,跟史春雷在70年代就合作,而且合作了三年,几百个日夜同吃同住。

曙光电子厂还是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实习单位之一,两人这么多年一直有往来,关系相当好。

但是钟嘉义跟刘鸿森不熟,于是又找到了李庆良教授。

李庆良跟刘鸿森住一栋楼,两家的关系相当好。

于是史春雷和钟嘉义找到了李庆良,李庆良再带着他俩去了刘教授家。

刘教授觉得这是个好事,于是跟老钱研究了一番,两个人去找了谭雅。

最后,谭雅给陈元生打了电话,这才带着他们五个来到这里。

这一圈虽然绕的很大,但都是“实在关系”。

最重要的,史春雷这个副厂长,是个实实在在搞技术的副厂长,在业内威望很高,他是真为曙光电子厂的发展着想,绝对没有拉来资金自己能贪多少那种想法。

而且曙光电子厂还是有不少技术积累的,破产了也确实太可惜,能抢救一下就抢救一下。

这几位教授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愿意帮个忙,牵个线。

陈元生对曙光电子厂有几个印象。

第一,曙光电子厂70年代研发的那款重达14斤的收音机,在80年获得过全国优质奖,在后世的20年代,那款收音机被收藏家们炒作到了一万块钱一台。

第二,曙光电子厂是2000年正式破产的,他们上马了一条VCD生产线,产线刚投产,VCD产业就崩溃了,其实是加速了厂子的破产。

第三,电子厂破产后的资产包,被卖给了一家专门处置这种资产的公司,在2006年,那块500亩的厂区,被地产商以每亩126万的价格拍走。

理论上来说,电子厂的包袱比二色织要小的多。

因为电子厂没有太多的贷款,没有重投资。

二色织要上进口的纺织机械,动辄千万。

电子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它的收音机、录音机生产线,基本都是手搓类型。

但是有一点,曙光电子厂是60年代的老厂,第一次扩建是在73年,职工年龄偏大,40岁以上职工占五分之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