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 第376章 与金钱赛跑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第376章 与金钱赛跑

作者:此剑无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22 11:07:53 来源:书海阁

此时此刻,大家真正见识到什么叫“时间就是金钱”,项目提前一天,那就是10万元的经费,这三天筹备期,你要是能利用起来,30万就到手了,这个时候谁还有功夫搞形式主义。

孙教授的发型跟史春雷相似,都是地中海,他本来在学校里也是有项目的,现在看来,只能再压榨一下手底下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了。

孙教授抬手挠了挠地中海发型,抬头对着李庆良道:“李教授,你也加入我们这个项目,有啥资源都提供一下。”

李庆良客气的摆摆手:“不了、不了,我那边也在筹备项目。”

孙大有撇撇嘴:“不耽误,不耽误,你是电子领域的专家,有什么问题我们难免要请教,参与进来、参与进来。”

人家李庆良是唯一的牵线人,你们赚到钱把人家甩了,合适嘛!

砰砰……

旁边的祖其远轻轻拍了拍桌子:“对头、对头,我们团队也必须聘请李教授当顾问,少了你哪行?李教授,别推辞了,今晚你也别走了,咱们一起把名单确定下来,现在就开始摇人。”

李庆良知道大家都很急切,再推辞下去,那是浪费大家的时间,更何况自己也很想参与进来,他已经很多年没经历过这种事情了。

“好、好、好!只要能为大家服好务,有什么需要,大家尽管提,我随叫随到。”

李云溪瞪大眼睛,发现这伙人居然没一个提意见的,自己待会怎么跟陈老板回复?

“嗯,这个方案,大家还有问题吗?”

孙大有摆摆手:“挺好,云溪你这个助理干的很到位,我这边没问题,同时也谢谢陈老板的信任。”

“大家没问题,给陈老板回复去吧,我们今天晚上就开工。”

李庆良高兴的对着女儿说道,这是他五年来心情最好的一天。

“那大家忙,我先去跟陈老板汇报,合同协议的话,争取两天之内拿出来。”

祖其远摇摇头:“那个不着急,你慢慢搞,注意休息。”

李云溪笑着摆手出了会议室。

如果在其他非重要场合,大家一定得夸李庆良几句: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不错啊!

但是现在,大家没心情讨论那个,当前首要任务就是组建团队,把自己身边认识的、知道的、最有能力的人选找出来,尽快到位。

…………

这两天李云溪是最忙的,教授们的讨论和立项工作,她要全程跟踪、记录,整理、打印,并随时向陈元生汇报。

今天早上就是凌晨3点才睡觉,这会儿一放松下来,立马就困的要睁不开眼了。

下楼之后,李云溪上了一辆桑塔纳2000。

这是陈元生暂时给她配的车,24小时待命,李云溪虽然现在有驾照,但没有实际开车的经验,只能先坐车。

“啊~~”

李云溪打着哈欠,从包里拿出刚配了不到三天的手机,小心翼翼的拨了个号码。

过了十几秒,那边才接通了电话,简单汇报之后,李云溪挂了电话,狠狠的松了口气,对司机道:“麻烦师傅,送我回家,困死了。”

“没事,你可以先在车里睡,很快到家。”

…………

大概没有多少人能抵抗“与金钱赛跑”的魔力。

项目资金,由三位教授负责统筹,他们在各自的人脉圈里,联系的都是精兵强将。

像他们手底下的研究生、博士生就更不用多说了,只要每月拿出三千块钱的工资,学生们就得挤破头。

这还不仅仅是工资的问题,参与了这个实打实的“高科技”项目,写论文、找工作都会很轻松。

其实,真正做学问、搞科研的人,是很反感那些繁文缛节的,今天写个报告,明天参加个会议,后天填个费用报销单……

大量的时间,其实都浪费在无意义的管理上面。

曙光电子这边就跟单纯:搞项目的就是单纯的搞项目,周围一大堆人给你们服务。

住就在都市花园酒店,吃由电子厂给你们送饭,六辆汽车二十四小时待命,需要什么材料,哪怕是国外的,直接走空运。

陈老板就一句话:不计代价。

与此同时,陈元生已经让李云溪安排人,准备申请专利的材料了。

只要项目一成功,要用最快的时间去申请专利。

这年头,专利申请下来的时间很长的,动辄一年半载,陈元生已经做好了“投资”加速的准备。

只要U盘的专利能拿下,未来二十年,收取五个亿专利费的问题不大,还不包括打官司赢的。

这只是专利费,陈元生准备在U盘没有大规模普及之前,曙光电子厂先生产几年,等U盘价格跌下来之后,再出去贴牌。

U盘项目的两个团队最终确定了23人的研发队伍。

陈老板约定的时间是3月7日,实际上第一批到青州的9名成员,在3月5日晚上就已经正式开工。

音频解码团队,目前已经确定了29人,第一批成员11人,也在3月6日正式开工。

…………

与此同时,远盛实业旗下的电脑公司、连锁网吧、黑石软件、曙光电子厂重建工程,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远盛实业总部的那个小楼明显是不够用的。

陈元生现在的最优方案,是在曙光电子厂的重建工程中,把电脑公司、软件公司全部容纳进去。

厂内多建个办公楼是没问题的,而且电子厂有两年的免税政策,不要小看免税政策,那是一大笔的利润。

电子厂的历史比二色织还长,理论上更有历史价值。

但电子厂经过多次扩建,建筑物有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还有九十年代的新办公楼。

整体风格极不统一,而且显得很凌乱。

陈元生准备大拆大建,请香港的建筑公司先设计了两栋高12层的科研大楼,同时具备了科研和办公的用途。

说干就干,图纸刚刚到位,科研大楼项目就动工了。

也正是这几天,陆文生去欧美学习回来了;

布朗从美国带着三个硅谷软件公司的成员,再次回到了青州;

连王新都办好了辞职手续,马上就准备过来。

陈元生确实有点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