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 第381章 价值6000的曙光收音机

这个问题,陈元生以前没想过,当然也没时间去想,但如果搞娱乐公司的话,他自然有一些想法。

“菲姐,娱乐圈的事,你应该比我懂。”

“圈内大概有几派力量:港台、资本、话语、red色。”

林菲摇头:“你说的这些我只知道一点……”

这倒是实话,因为林菲确实没想过娱乐圈内那么复杂。

陈元生稍稍给她解释了一下:港台就不用多说了,马上就开始融合;

资本也不用多说,粉丝经济不就是割韭菜嘛,圈内资本就是干这个的,他们不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搬运工。

话语权,指的是把控和垄断着一定资源的圈内人,对新生力量积极打压。

指望前辈提携新人?

那跟指望先富带后富,是一个道理。

我宁可火到60岁,也不要新人起来分一杯羹。

red色,现在虽然染指,但还没有走到一线,后面会慢慢上来,人家的子女,哪个资本敢不赏脸?

咋地,给你脸了?

所以说,只讲潜规则,演员只要睡个导演、睡个编剧就能起家的娱乐圈是最干净的。

“菲姐,这个工程很庞大。”

“我投资,但现在没时间参与,你可以先搞起来,等我有时间了,咱们全面性的进行规划。”

“签约有潜力的女孩子是一方面,培养咱们自己人也是一方面。”

“远盛实业旗下的千纸鹤服装、都市花园酒店那边,有不少漂亮女孩子,找几个合适的、有潜力的,可以培养培养。”

“现在还是纸媒时代,等我的网吧、网站建成了,咱们的人,会重点在网络上推广。”

林菲可没想过那么多的推广途径,她能想到的,就是女孩子在电视综艺节目里拿个第一名、第二名,那就有点价值了。

“哼!就知道你有想法。”

林菲想的有点歪,陈元生一提到千纸鹤和酒店,她就想到裴映雪和欧阳锦曦,以为陈元生是想把自己的女人推上去当明星。

“嗨~其实我不想赚这个钱,但这个钱我不赚,别人也会赚。”

陈元生可没想那么多。

两人边走边聊,经过陈元生的解释,林菲倒是不怎么怀疑了,但也非常惊讶陈元生这个“突然间深思熟虑的想法”,很有广度。

陈元生开始也会依托纸媒和电视台,但只要等网吧、网站等全面铺开,最终的发力点,还是进行网络推广--以后是网络的天下,纸媒很快就被淘汰了。

那些娱乐公司要捧一个明星,需要持续不断的投资,哪一条软文不是花钱的?

陈元生如果自己搞网站,干嘛不推自己人呢?

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元生,你好厉害……”

林菲心花怒放,越来越崇拜眼前这个年轻人,只要他喜欢,让自己做什么都值了。

她本来并没有太成熟的思路,只是想通过影视娱乐公司的名义,跟陈元生捆绑在一起,免得以后自己被边缘化。

没想到,陈元生随便想出的一些思路,就提供了无限可能。

这还只是开始,等陈元生不忙了,拿出部分时间来投入到娱乐产业里来,那将会是另一番场景。

陈元生停下脚步,眯起眼睛盯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看了一会儿,忽然道:“要不,回头咱们先签约几个香港的明星过来?”

林菲吓了一跳:“不要吧,还是先找人把班子搭起来再说。”

…………

“哥几个,这个是79年出厂的曙光牌收音机,只要品相能达到这个档次的,我6000块钱收。”

“品相比这个稍微差点的,五千、四千、三千价格不一,但只要差不多能用的,我都收。”

古玩店,鉴定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台品相非常好,重达七公斤的曙光收音机,这是陈元生安排人给他送来的。

龚森林正在给收藏界的一帮老友、老板们介绍。

跟龚老板玩的这帮人,都是青州收藏圈里的老炮,有的还是老板,由他们去收购、宣传,比自己一个人搞肯定是强太多了。

有位大哥凑过去,好奇的摸了摸收音机的木制外壳,轻轻点头:“别看我是青州人,这款收音机我还真没见过,厉害……龚老板,这个机子当年多少钱,你敢六千块钱收?”

六千块钱收藏一台收音机,这个价格可真不便宜。

这帮玩古董、字画收藏的老炮们,还没谁收藏过收音机。

龚森林扶着桌子道:“80年那会儿,也就一二百吧好像。”

有个带着帽子的大叔,扶了扶帽檐:“老龚,这玩意才二十多年,有收藏价值?”

龚森林一拍桌子:“老哥几个,今天给你们普及点资料。另外再说一点内部机密。”

房间内十几个人顿时来了兴趣,有的朝后退了几步,找椅子坐下,点着烟准备听评书。

“七十年代初,咱们国家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开始解冻。”

“教员为了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展示我国电子工业的水平,部里给几个骨干无线电厂下达了研制高级收音机的任务。”

“那会儿我国的消费电子只有收音机工业还有点实力,能拿出手去,其他的都不行。”

“咱们青州市的曙光电子厂,因为是电容、电阻的重点攻关单位,于是市里抽调精兵强将,齐聚曙光电子厂,主动承接这一政治任务。”

“当时,加上咱们青州市的曙光电子厂,全国共有六家单位承接了这个任务,在此之前,除了政治献礼外,很少以这么大的规模研制高级收音机,而且是纯粹的高级商品收音机。”

“那时我国收音机的科研水平、电子材料、元器件、生产工艺,测试仪器等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更没有高级机的技术积累,所以进度非常缓慢。”

“这六家单位或者厂子,实际上都是在75年以后才陆续研发完成的。”

“咱们的曙光电子厂,则是在77年研发完成,总共生产了也就六七千台吧,出口了一部分,因为价格高,没有形成市场,市面上流传的很少。”

“这是收音机有一定收藏价值的第一个因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