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 第428章 于小莉入职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第428章 于小莉入职

作者:此剑无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15:50:10 来源:书海阁

8月3日,当陈元生回到青州的时候,曙光电子厂的审计风暴已经提前进入了高峰。

其实审计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是那帮被带到警局的人,顶不住压力,主动招供了。

实在是警局给的压力太大,如果你不招,别人把你供出来,你的责任翻倍,不仅仅是赔钱那么简单,这次是判刑。

非法占有或盗窃公司财物,超过一千元的就能入刑,一千至三千元的,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次你只要触犯了,就是顶格判,自己看着办。

这个时候没人保你,你再有钱上诉,你能比的过大老板?

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立功表现,举报了其他人,你就可以免除部分责任。

局里的兄弟们也狠狠的卖了把子力气,个顶个的积极,都非常乐意参与曙光电子厂的案件,一听说有人招供了新材料,都不喊别人帮忙的,自己加班也得先抓了再回家休息。

干一辈子也很难碰到陈元生这样的老板,你审出多少钱来,人家给双倍。

就这5天的时间,曙光电子厂已经陆续有60多人被带走调查,平均每天十个还多,全厂震动!

估计那几个举报的库工,也没想到陈老板如此小题大做,将事态搞到这种地步。

因为有些被抓进去的人,已经到了乱咬的地步,为了降低自己的处罚,有些事他们可能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道听途说,也当做立功材料上报。

电子厂保安部原来的保安有21人,其中12人被咬了出来,其中3个是虚假考勤,就是经常缺岗,却考勤照画,工资照拿。

设材处10人被咬出来了,包括3名已经被借调到其他单位的职工。

后勤、财务、生产车间……都有人在举报。

如此大的阵仗,把那些涉事职工的家属都给吓坏了,各种求关系、拜码头,有的老领导甚至把电话打到陈元生这里:要以大局为重。

什么叫大局?

理清企业内部的蛀虫,这就是最大的大局。

不过陈元生也给老领导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曙光电子不翻旧账,改制之前的事,不会过问。

虽然是人心惶惶,但清者自清,从来没干过盗窃、虚报、吃回扣这种事情的职工,根本不紧张,反而是乐见其成。

电子厂改制之后,为了保持平稳过渡,管理层调整的很小,正好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一次大洗牌……

…………

赵副总相当关心外甥女于小莉的事,立刻安排她给远盛实业投递简历。

企业领导之间互相给亲属安排工作,再正常不过,陈元生也没往心里去(某人是A企业高管,不方便安排自己亲属进本公司,就打招呼安排到有商业往来的B企业,这种现象很常见)。

收到简历之后,立刻安排人力资源部面试。

为此,陈元生还专门跟于小莉见了个面。

没想到,于小莉这个女孩长的非常出众,一米六八的身高,肤白貌美大长腿,身材、相貌、气质每一样都相当拿得出手,而且能力也不错,居然达到了英语专八水平,稍加培养就能从事一般的口语翻译。

【这样的女孩子会看上一个普通的富二代?】

陈元生虽然有点好奇,但也没多想,毕竟这是人家女孩子自己的事,她喜欢跟谁谈恋爱,外人怎么好干涉,自己也只是帮赵副总一个小忙而已。

这么好的形象仅仅当个翻译有点可惜,陈元生便安排她到远盛实业办公室下属的接待办、兼职翻译,负责外事接待或重要来宾接待工作。

这边刚刚入职,赵副总就又打来了电话,除了口头感谢之外,请陈老板有空了务必去他那边玩几天,一定好好招待。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陈元生发现这个老赵虽然是一个集团的副总,但整个人身上带着明显的江湖匪气,豪爽、大气,不世俗。

这种现象在九十年代很常见,不少混江湖的人,一旦傍上某个大船上岸,便能受到重用,迅速崛起。

…………

呆弯芯片行业的几个大佬有个共同的特点:确定目标之后,推进、推进、再推进……

张茹静如此,张钟某如此,梁某松也是如此。

这种高效率的工作风格,是呆弯晶圆代工行业能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人都能称之为工作狂,张茹静被称为建厂狂魔,在德州仪器期间,用不到四年的时间,主持了德州仪器在全球10个厂子的建设和运营。

效率之高令人头皮发麻!

这次,陈元生也见识到了张茹静的高效,深刻体会到了头皮发麻的感觉。

从上次在香港7月12号晚上见面,到今天8月6日,满打满算25天时间,张茹静在呆弯已经给他联系到了76个人。

第一批来青州的14个,其中8个是负责贴片电阻、电容产线的;另外6个,是负责存储芯片产线的。

这14个人是先头部队,负责设计建厂相关事宜,等厂子和设备差不多了,后续人员马上到位。这些人,要么是张茹静通过关系重金挖来的,要么就是他信任的嫡系人员,有的甚至是当初在德州仪器就跟着他的人。

陈老板不是许诺给他20%的股份吗,张茹静直接从股份拿出一部给分大家。

干好了,不但拿高工资,还能拿分红。

说白了,没资金动力,这帮人谁也不愿意来内陆。

不过,按照陈元生提前的交代,这些人的关系是保密的,他们首先去的香港,然后再转到大陆,目的也是尽可能避开一些政策敏感。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焦卫国身上的担子轻了,但是权力也小了,以后大概率就是个工程监督和后勤管理者。

指望这帮呆弯来的工程师们听你的,想都别想,再说焦卫国也不懂啊。

而且张茹静计划的非常周到,来的这14个人,都提前安排好了职务和工作内容。

那个四十一岁的郭涛,负责贴片电阻、贴片电容产线的设计工作;

那个三十八岁的郑天仕,则负责存储芯片车间的设计和设备调试工作。

来了就能直接接手厂房建设工作,相当给力。

“干吧!”

虽然这帮人的平均月薪在6万人民币以上,但如果没有张茹静的帮忙,陈元生也不可能找来这么多能直接上手的人才。

没有任何欢迎仪式,在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之后,陈元生当场拍板:大家先住在酒店,立刻投入工作,焦总负责好这帮工程师的所有后勤工作,包括员工招聘,一切以建厂、调试、生产为导向,力争在年底之前,新厂投产。

陈元生也想看看,张茹静找来的这帮人,能给他带来多大的惊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