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235章 中医药调理骨髓增生综合征

每日医案 第235章 中医药调理骨髓增生综合征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骨髓增生综合征

[病案]王某,男,53岁。1974年8月某日就诊。1970年起面色发红紫,1973年发现高血压18.6~20.0/13.3KPA(140~150/100毫米汞柱),1974年在某医院检查,肝脾肿大均在肋下2厘米,血红蛋白200克/L(20克%),红细胞7.39×1012/L(739万/立方毫米),自细胞11.2×109/L(/立方毫米),血小板368×109/L(36.8万/立方毫米)。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多见,血小板成堆。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曾用放血疗法无效,后用马利兰治疗二十月无效。当时血红蛋白220克/L(22克%),红细胞6.09×1012/L(609万/立方毫米),白细胞6.2×109/L(5200/立方毫米),血小板650×109/L(65万/立方毫米)。患者形体壮实,头昏胁胀,口苦咽干,齿衄,面色紫红,腹中痞块,舌质黯红、苔薄,脉沉弦。

[治则]活血化瘀,清泻肝胆实热,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草9克,黄芩9克,生栀子9克,川芎6克,银柴胡9克,银花9克,生地9克,元参9克,莪术9克,三棱9克,鸡血藤12克,白茅根12克,藕节12克。服20余剂,症减,血红蛋白165克/L(16.5克%)。续进此方共56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血红蛋白130克/L(13克%),红细胞4.4×1012/L(44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10×109/L(/立方毫米),血小板165×109/L(16.5万/立方毫米)。1975年3月复查血象及骨髓象正常。

[评析]本病例呈现血管神经症状,患者皮肤呈现红紫色,脾脏肿大,血红蛋白水平高于18克/升。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后,结合骨髓检查结果,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过多,造成血管狭窄,加重心肺负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曾尝试使用马利兰进行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后来,在中医辨证过程中,发现患者皮肤呈紫黯色,腹部有痞块等瘀血现象。此外,患者还表现出口苦、咽干、胁痛、脉象沉弦、血压偏高等症状,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存在肝胆实热之证。

针对患者的病情,医生采用了龙胆泻肝汤加活血药物进行治疗。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而活血药物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狭窄。经过20余剂药方的调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血象和骨髓象均恢复正常水平。这表明中医辨证治疗对于此病例具有显着的疗效。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以及骨髓移植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可能存在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中医辨证论治则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平衡脏腑等方法,使患者的身体达到自然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本病例的治疗过程充分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在现代医学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中医辨证论治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治疗服务,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照顾,提高生活质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