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243章 中医药调理冬令口干

每日医案 第243章 中医药调理冬令口干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冬令口干

[病案]季某,男,43岁。1974年秋就诊。患者十多年来反复发病,头晕腰重,胸腹胀满,睡眠不佳,虽然能食,但消化困难,大便不爽,口燥咽干。特别冬令之后,发病较多,感冒频作,有时卧病经日,甚或住院求治,年复一年,有增无减。1971年在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功能性低血压。多年来每到冬天必然求医,所服药物,大都是健胃补肾。如金匮肾气丸之类,这类药物久服或用量过重,就感上火、头痛、头晕、咽喉疼痛,不得已又改用清热泻火。如此又引起消化不良,胸腹胀满,倦怠少力。来诊时又增加了上齿龈出血,上午较甚,诊断为过敏性齿龈出血。初诊时勉为处方,终未获效。延至阴历十一月,气候渐寒,又感冒频作,头晕腰疼,咽喉干燥,胸闷气短,食后易饥,脉数大,舌红苔少。细询以往发病准确时间,均是冬至后就开始,而至夏至以后好转。

[治则]壮水生津,滋养胃阴。

[方药]天花粉12克,沙参9克,麦冬9克,玉竹9克,桑叶9克,白扁豆9克,甘草4.5克,生地12克,玄参9克,女贞子9克。经过连续服用这剂中药5天后,患者的胃纳和消化功能明显好转,但胸闷、少气、太息等症状却仍然没有明显改善。通过观察患者的右脉数大,医生判断这是因为胃阴长期虚弱,影响了中气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决定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黄芪60克、升麻3克和柴胡3克作为引子。患者继续按照这个新的配方服用两个月左右,竟然将多年来每到冬至时就发作的病痛以及齿龈出血彻底治愈。同时,患者的血压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患者至今没有再次出现类似症状。

[评析]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以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师除了关注患者的症状外,还要根据阴阳五行理论,结合气候和节气的变化,进行审因、辨证和选方。

例如,对于阳虚之病,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使用桂枝、附子、干姜等温热药材也不会使病情加重,反而能够帮助患者消除虚热。对于阴虚之病,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使用麦冬、生地、玄参等滋润药材也不会使病情恶化,反而能够改善患者的胃气和精神状态。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观念在中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强调阴阳五行的变化与人体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在临床实践中,这种观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顽固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与气候和节气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气,阴阳主气交替,更容易诱发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师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会特别关注气候和节气的变化,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中医师会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以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它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结合阴阳五行理论,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