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324章 中医药调理经行昏厥(一)

每日医案 第324章 中医药调理经行昏厥(一)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经行昏厥(一)

[病案]李某,女,22岁,未婚。患者自述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每当月经来临之际,都会出现抽搐和昏厥的症状。发作时,她首先感觉到胸闷,心情烦躁不安,紧接着双手和双脚出现抽搐、拘挛,牙关紧闭,双手握拳,阴部下垂,她感受到一股凉气从小腹升起,直冲咽喉,直至头顶,随后便昏厥过去,直至被移动时才苏醒过来。

经过西医诊断,她被确诊为经前期紧张症。她的月经周期不稳定,常提前来潮,且月经量较少,颜色深红,没有血块。在月经来临前两周,她**和小腹都感到胀痛。此外,她的性格比较急躁,容易发怒,夜间睡眠不佳,梦境繁多,口干舌燥,不喜欢饮水,感到疲乏无力,心悸气短,白带量多且质地较浓。

在中医方面,患者舌苔呈薄黄色,舌质淡红且少津液,脉搏沉弦且滑。

[治则]疏肝和营,熄风豁痰。

[方药]柴胡9克,清半夏9克,茯苓9克,竹茹9克,枳壳9克,黄苓9克,白芍9克,香附9克,栀子9克,元参15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龙骨15克,牡蛎15克(先煎)。服3剂后于当月月经临潮时未发作抽搐昏厥。5月份抽搐但不甚,且时间短暂,腹痛诸症也减,惟月经量少,自觉心中空荡,脉沉弦细,拟养血柔肝,兼予理气清痰。处方:当归12克,地黄12克,阿胶珠12克,女贞子12克,桑寄生12克,芍药9克,丹皮9克,清半夏9克,茯苓9克,竹茹9克,柴胡9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甘草3克。服3剂病愈。半年后追访来复发。

[评析]经行昏厥临床较为少见,这种病状通常发生在患者素体肝郁血虚的个体身上。因此,在月经来临之前,患者会表现出两乳及小腹胀痛,性急易怒,心悸多梦,月经量少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气短无力,白带量多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肝克脾土,导致脾失健运所致。

在经潮期间,由于血液聚集在下身,肝血骤虚,肝木失养,血不荣筋,肝风内动,因此,患者可能出现手足抽搐,拘孪等症状。另外,由于肝气失调,气机闭塞,肺气不宣,患者可能出现口噤握拳等症状。

另外,由于肝脉环绕阴器,抵少腹,贯穿膈膜进入胃,沿着咽喉向上,与督脉和颠顶相交,肝气升发太过时,挟带相火和痰浊,循脉上冲,神明受到干扰,因此患者可能感到前阴坠感,凉气上冲,甚至出现昏厥。

在初诊治疗中,主要采用疏肝和营,熄风豁痰的方法,重在祛邪安正。治疗药物包括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玄参疏肝理气,和血调脾,茯苓、竹茹、山栀、黄芩清热利痰;生龙骨、牡蛎、珍珠母、夜交藤、合欢皮镇肝熄风安神。待症状得到缓解后,再以当归、芍药、地黄、阿胶珠、女贞子等药物,养血柔肝,扶正祛邪以巩固疗效。

通过上述治疗方案,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并缓解经行昏厥的症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病症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