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381章 中医药调理阴吹(二)

每日医案 第381章 中医药调理阴吹(二)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阴吹(二)

[病案]于某,女,38岁。1973年7月12日初诊。患者主诉阴吹声如矢气,日数次至数十次,发时连续不断,已三月余。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发现其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气短声微,便溏溲频,带下清稀量多。在中医理论中,这些症状往往与肾气不足有关。

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脉象,发现其脉象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补肾,益气升提。

[方药]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陈皮6克,炒杜仲9克,川续断9克,当归9克,炮姜炭6克,乌贼骨9克,绿升麻4.5克,软柴胡4.5克,炙甘草4.5克。外用:蛇床子9克,黄柏6克,吴茱萸3克,布包池水坐浴洗。患者服3剂药后阴吹减,又服3剂而愈。守方服至20余剂并坚持外用薰洗药,带下亦止,精神恢复,以后未见复发。

[评析]阴吹,即气从**中排出,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生理现象。在中医学中,阴吹被认为与气滞、湿热、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尤在泾详细阐述了阴吹的成因和治疗原则。

阴吹的发生与肠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当肠胃中的热结和津液不足时,大肠干涩、血脉不畅,进而导致大便不下,肠腔变窄。此时,胃中的浊气无法顺利通过肠道排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排出,从而产生阴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尤在泾主张使用猪膏发煎来滋润肠道,通便,利血脉,以促使肠胃功能的恢复。

然而,阴吹的成因并非都源于实热,也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脾胃虚弱,久病不愈,操劳过度,房事不节等原因导致气血亏虚,中气下陷。针对虚证患者,尤在泾提出了十全大补汤来益气养血,升提中气。

在实际临床病例中,判断阴吹的虚实性质至关重要。本病例中,患者阴吹属虚,症状表现为脾肾两虚,中气下陷。因此,治疗方案应采用补中益气汤加补肾之药,同时配合外用薰洗药物,以增强疗效。这种方药搭配合理,从而能够取得显着的治疗效果。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阴吹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中医学还探讨了脏腑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阴吹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藏精。当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导致阴吹的发生。

根据脏腑辨证理论,在治疗阴吹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症状以及病情变化,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清淡,避免过度疲劳,以降低阴吹发生的风险。

总之,阴吹这一生理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肠胃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阴吹,中医学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配方。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症状以及病情变化,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