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443章 中医药调理小儿多动症

每日医案 第443章 中医药调理小儿多动症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小儿多动症

[病案1]白某,男,5岁,于1979年7月20日就诊。自半年前起,患儿出现多动现象,面部表情异常,经常挤眉弄眼,整日手忙脚乱,翻箱倒柜,损坏玩具。夜间也不能安睡,即使睡着也不能深入,时常哭闹或呓语。此外,患儿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食欲不振,导致身体状况不佳。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小儿多动症”,给予镇静剂治疗,但未取得明显效果。

刻诊时,患儿仍处于扰动不安的状态,半小时内挤眉弄眼数次,手不停,难以安静。舌质红、少苔,脉滑数。

[治则]滋补心肾,清心火,镇静安神。

[方药]桑椹子10克,生地9克,首乌10克,黑豆9克,杭芍9克,茯苓9克,磁石9克,钩藤10克,殊砂1.5克(外服)。服药6剂后,睡眠较前安宁,食欲增加,但仍表现多动,口渴欲饮。前方加黄连3克,竹叶6克,莲子心5克。连服6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继服10余剂后,基本控制了多动现象。又按原方继服三个月,以资巩固,经追踪观察一年半未再复发,现已上学,学习成绩优良。

[病案2]李某,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1982年8月20日初次来到诊所寻求帮助。她自幼就表现出孤僻的性格,与人沟通困难。然而,自今年经水来潮前,她的症状愈发严重。她开始出现自言自语、心神不宁、抑郁的情绪,变得固执任性,反应迟缓,晚上难以入睡,不时地坐起来自言自语。在学校里,她经常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还会做出一些如玩弄衣角等小动作。这些因素导致她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当李某来到诊所时,她表现出羞涩、寡言的一面,面部表情显得呆滞。她的舌头呈现红色,并且少有舌苔。诊脉时发现她的脉象沉细且带有数象。

[治则]清心养阴,豁痰开窍,安神定志。

[方药]生地12克,茯苓10克,莲子心6克,龙齿15克,炒枣仁10克,菖蒲6克,百合15克,知母8克,浮小麦20克,郁金6克,大枣10枚。服10剂后,睡眠明显好转,每夜可达7~8小时。仍有自言自语,舌红、苔中薄腻。前方加减:生地10克,浮小麦20克,菖蒲6克,百合15克,知母8克,黄连5克,郁金6克,大枣10枚,远志6克,炒枣仁10克,茯苓9克,甘草3克。连服二个月,症情基本控制,记忆力明显增加,现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评析]小儿多动症,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近年来,现代医学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成熟,常用药物包括苯丙胺、利太林等,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症状。然而,中医则主张辨证论治,通过整体调理来达到治疗目的。

病例1:患儿主要表现为多动烦躁,舌红少苔,脉滑数有力。中医诊断为心火亢盛阴液被灼。针对这种情况,治疗方案以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为主,以达到镇静安神、清热养阴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最终痊愈。

病例2:患儿主要表现为阴虚血燥,痰火内扰。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采用百合知母汤合甘麦大枣汤为主方,配以菖蒲、远志、郁金等草药,以达到豁痰开窍、强脑益智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最终取得显着疗效。

总之,中医和现代医学在治疗小儿多动症方面各有所长,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应保持密切沟通,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家长还需关注患儿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儿树立自信,提高生活质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