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453章 中医药调理小儿惊痫

每日医案 第453章 中医药调理小儿惊痫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小儿惊痫

[病案]贾某,一位年轻的母亲,在1974年2月11日带着她只有几个月大的女儿来到医院就诊。这位小女孩儿正在安静地熟睡,然而,突然间,一阵热水瓶被打破的响声打破了这宁静的氛围。这个意外的声音让婴儿立刻被惊吓到,她惊恐地尖叫了一声。

随着这声尖叫,孩子的面色变得苍白,口唇发紫,四肢也开始抽搐,陷入昏迷状态。同时,她口里流出了涎沫,整个身体显得非常虚弱。在场的贾某和医生立刻采取紧急措施,掐住了孩子的人中穴,大约过了两分钟后,孩子的面色逐渐恢复了微红色,并最终苏醒过来。

在询问贾某关于孩子的病史时,贾某表示,在怀孕七个多月的时候,她曾因受到极大的惊吓而导致胎动频繁。孩子出生后,啼哭无常,二个月后再次受到雷声的惊吓,每当哭泣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抽搐、昏迷不醒的现象就会出现。然而,不久后孩子便能自行苏醒,没有出现发热等其他症状。

尽管贾某曾尝试给孩子服用中西药物进行治疗,但收效并不明显。孩子长期以来胆小怕事,整日心神不宁,很容易受到外界声音的惊吓而哭闹不止。经过医生仔细诊断,最终确定孩子的病症为惊风。

[治则]安神镇惊熄风,健脾化痰。

[方药]琥珀9克,朱砂9克,锻磁石24克,羚羊角粉4.5克,柴胡9克,白芍15克,全蝎10条,蜈蚣10条,红参30克,肉桂7.5克,白术15克,春砂仁12克,沉香9克,明矾10.5克,川贝母9克。共研极细末,每天四次(饭后与睡前),每次1.5克,连服一月。服药后第四天惊痫即未再发作,1978年1月随访,四年来未见复发,体质健康,告愈。

[评析]《素问·奇病论》是一部古代医学着作,它详细阐述了胎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胎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疾病,发生在婴儿在母体内受到惊吓的情况下,导致婴儿出生后表现出颠疾的症状。在古代医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胎病,其病因通常与母亲在怀孕期间所经历的大惊骇有关。

胎病的发生,使得婴儿在母体内时就受到了惊厄的影响。婴儿的神志尚未稳定,形气尚未健全,因此在受到惊吓时,邪气容易阻塞心窍,导致神志混乱,从而引发癫痫发作。这种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治疗胎病显得尤为重要。

治疗胎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中草药。琥珀具有安魂定魄的作用,朱砂则具有安神、镇惊的功效。磁石则能潜阳、熄风。同时,羚羊草能熄风,柴胡和白芍则能疏肝。全蝎和娱蚶能熄风镇痉,明矾和贝母则能化痰除痫。红参、肉桂和白术则能补益心脾,砂仁和沉香则能辛温降气健胃。

在治疗胎病时,需要兼顾培补元气、温运健脾和安神镇惊熄风等多种疗法。通过这种标本兼治的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疗法既体现了古代医学的智慧,也说明了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胎病作为一种罕见且复杂的疾病,古代医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对古代医学着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胎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启示和借鉴。

总之,《素问·奇病论》作为一部古代医学着作,为后世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关于胎病的描述,不仅揭示了古代医学在疾病研究方面的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通过研究这些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胎病的挑战,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