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460章 中医药调理急惊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膜粘连)

急惊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膜粘连)

[病案]屈某,女,3岁。1972年10月24日初诊。病儿以低烧入院,入院后除发热外,精神状态恐怖不安,两目直视,如见异物状。意识不清,狂躁,时而手足抽搐,手心热。经脑脊液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膜粘连。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邀中医会诊。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该病属于“温病”范畴。舌绛,唇赤,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热凉血,熄风安神。

[方药]生地30克,黄连10克,黄芩15克,麦冬15克,犀角10克,丹皮10克,钩膝15克,全蝎5克,蜈蚣1条,生石膏35克,珍珠母3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水煎200毫升,分四次服;另取:琥珀7.5克,朱砂7.5克,牛黄2.5克,羚羊角粉1.2克,共研面分四次服,隔四小时服一次。服2剂药后病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惊厥恐怖状态已基本消失,狂躁未出现,两眼亦无直视及天吊现象,但意识仍时明时昧。诊其舌绛,脉弦数,仍宗前法治疗。犀角改为20克,小便涩痛加木通9克,竹叶9克,车前子9克,呕吐加生代赭15克,黄连3克。如此治疗约二月,热度退,神志清,精神好,但步行不稳。为进一步巩固疗效,利于恢复健康,故改用丸药,其药味是龟版30克,熟地30克,生地20克,锁阳15克,牛膝15克,木瓜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苍术15克,甘草10克,白芍15克,炙马钱子10克。共为细面,炼蜜为丸,一钱重,每次服一丸,日服二次。病儿服以上丸药,加以针刺按摩,兼服维生素B1等,半年后恢复正常,未留后遗症。

[评析]本例患者患有结核性脑膜炎,根据中医辨证,病因为热邪侵入营分,侵犯心包,导致肝风内动,出现急惊风症状。患者表现出意识模糊,双眼上吊,惊恐不安,躁动抽搐,病势危急,使用抗结核药物无效。现采用清热解毒和镇肝熄风的中药治疗,取得了显着疗效。

治疗方剂采用犀角地黄汤为基础,加入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牛黄、琥珀、朱砂以镇惊安神;珍珠母、羚羊角、钩藤、菊花以镇肝熄风。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辨证加减,使各种症状得以及时消除。

然而,患者行走时仍出现摇摆不稳,担心脊髓粘连留下后遗症。因此,从肝肾论治,采用金刚丸、虎潜丸的化裁方剂。方中选用炙马钱子,具有强壮活血的作用。清代名医张锡钝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介绍了“起痿汤”、“养脑利肢汤”等方剂,其中皆用炙马钱子治疗肢体痿废,取其通经活络的作用。

这种治疗方案合理,疗效显着,且无后遗症。由此可见,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在现代医学中推广应用。

中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通过清热解毒和镇肝熄风的方法,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并在治疗过程中针对病情变化进行了辨证加减,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此外,治疗方案中加入金刚丸、虎潜丸的化裁方剂,强化了活血通络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辨证论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仍有很大的潜力。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技术,通过辨证论治,可以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从脏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综合调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医辨证论治应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融合,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医学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全球人民的健康水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