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466章 中医药调理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每日医案 第466章 中医药调理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病案]梁某,一名年仅3岁半的女童,于1975年10月8日初次就诊。关于她具体的发病时间和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病情呈现为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走路跌跤到不能站立,再到上肢无法抬举,甚至无法坐立,整个过程大约经历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某医院进行的检查中,发现梁某神志清楚,但存在两侧软瘫现象,腱反射消失,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细胞数正常,但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医生诊断她患有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然而经过两周的治疗后,病情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梁某的状况令人担忧,她无法站立,无法坐下,上肢也无法活动。此外,她的舌苔干净,脉搏微弱且有轻微的数脉现象。根据这些症状,医生判断梁某患上了痿症。

[治则]熄风舒络,强壮筋骨,佐活血之品。

[方药]天麻4.5克,钩藤6克,防风4.5克,秦艽6克,僵蚕6克,伸筋草9克,川牛膝9克,川续断6克,金银花藤9克,生侧柏叶9克,南红花3克,生地9克。服6剂,四肢已能活动,可以坐,但不能站立,上肢不能抬举,脉缓,舌质正常无垢苔。仍依上方加减,加用桃仁、全蝎、乌梢蛇,地龙等,共治疗五十五天,至同年12月2日患儿四肢活动良好,行动如常,达到临床治愈。

[评析]祖国医学在治疗痿症方面有“独取阳明”一说,这是一种强调运用中医原理和治疗方法来改善病患状况的观念。痿症,即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痿症的成因主要是机体气血不足,风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阻塞气血畅达,导致肌肤不仁、筋骨失养、四肢痿废不用。在这个过程中,“气血虚”是本,“风邪入”是标。

痿症的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中医主张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邪先祛邪。在治疗过程中,以祛风为主,选用防风、秦艽等祛风药,天麻、钩藤、僵蚕、全蝎等熄风药,乌梢蛇、地龙等搜风药。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驱散风邪,恢复气血的正常流通。同时,还需加用桃仁、红花、侧柏叶等活血药物,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以促进气血的循环和滋养。

在慢性期,治疗重点应放在“气血虚”的调理上。可以通过补气养血、益肝肾、健脾胃、活血化瘀等方法,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白芍、枸杞、熟地黄、山药、陈皮、茯苓等药物,达到气血充盈、经络畅通的目的。

当气血充足、经络畅通,筋骨得到滋养,痿症的病状就会得到明显改善,甚至痊愈。祖国医学在治疗痿症方面的“独取阳明”理论,强调了治病要抓住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这种治疗理念不仅适用于痿症,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运用中医学原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各种疾病问题,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福祉。

此外,在痿症的预防和康复阶段,中医学还提倡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和锻炼身体,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复发。同时,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更快地康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