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四百九十章中医药调理小孩拒食症

每日医案 四百九十章中医药调理小孩拒食症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拒食症

[病案]王某,一名12岁的男孩,于1974年10月30日因病情严重而就诊。大约在三个月前,他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头部被人用拳头猛击。从那时起,他开始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身体逐渐变得虚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的症状日益严重,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近半个月来,他甚至粒米不进,终日卧床不起,仅靠喝糖水维持生命。尽管尝试了中西医结合和针灸治疗,但病情仍未见明显改善。

在王某的体检及化验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为了寻求进一步的治疗,他不得不第二次住院。此时的王某,面色苍白,呈现出慢性消耗性病容。他显得疲惫不堪,嗜睡严重,言语含糊不清,四肢无法活动,触之冰冷。

在检查王某的舌头时,发现他的舌体润泽、无苔,脉象表现为沉细。根据这些症状,医生诊断王某患有“癔病性拒食症”。

[治则]健补脾胃,升提益气。

[方药]先针刺四缝(刺出粘液甚多),继内服中药:人参15克,白术15克,生黄芪30克,白芍15克,黄连5克,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柴胡15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生姜3片,防风5克,羌活5克,大枣7枚。服中药2剂即能少量进食,进食之物焙糊为末,加红糖服下。针刺除四缝外,另加梁门、大巨、大椎、承山、身柱、中脘等,如此治疗二周,食量多,自己能走路,面浮肿口腔糜烂。改服下述中药调理之:生石膏40克,知母15克,甘草15克,焦山楂30克,焦麦芽30克,焦六曲30克,鸡内金10克,佩兰叶10克。又服药二周,精神转佳,食量增加,行走坐卧一切恢复正常,仅大便溏泻一日2~3次。故停服中药,仅用针刺,取穴为足三里、中脘、止泻穴。以后随访。一切如常。

[评析]患者拒食已经持续了三个月有余,病情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根据脉象和症状辨证,诊断为“脾胃阳衰”的病症。首先,采用针刺四缝穴的方法,以放出粘液,促进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同时,内服中药来辅助治疗。

治疗初期,选用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为基础方剂,进行加减调理。此方剂旨在挽救即将耗尽的胃阳,同时抑制弥漫的胃阴,恢复胃的阴阳平衡。之后,配合饮食调理,将所进的主食焙糊,并加入红糖一同服用,以达到补脾和胃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调治,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食量逐渐增多,导致口腔出现糜烂的现象,这是由于食积胃热引起的。因此,在后续的治疗中,改用白虎汤加味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仍然继续采用针刺治疗,以达到胃热泻、脾阳振、脾胃功能恢复的效果。最终,这种奇特的病症得到了治愈。

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过程中还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西医的检查手段,详细了解患者的胃部情况,发现患者胃部黏膜有炎症,并进行了消炎处理。此外,还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克服恐惧心理,增强治疗意愿。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还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同时,提醒患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部负担。

总之,通过针刺治疗与中药调治相结合,成功地使患者脾胃阳衰的病症得到了治愈。这种治疗方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患者起到了显着的疗效。这也充分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