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四百九十三章中医药调理小孩先天性胆道闭塞(胎黄)

先天性胆道闭塞(胎黄)

[病案]胡某,男,2个月。患儿出生后四十天开始出现面色发黄的情况,而且日益加深,大便呈现黄白薄软的状态,尿色也呈现黄色。经过检查,发现患儿皮肤巩膜黄染,腹部柔软,但肝脏明显肿大,肋下2厘米,脾脏肋下1厘米,质地稍硬。血清总胆红质5.23毫克,1分钟胆红质2.72毫克,血清黄疸指数48单位,碱性磷酸酶19.21氏单位,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根据会诊意见,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黄疸等症状。目前,患儿需要接受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面色发黄、大便黄白薄软、尿黄等症状与肝胆功能失调有关。舌红、苔薄、指纹红紫等表现也提示了肝胆湿热、气血瘀滞的情况。

[治则]扶脾理气,疏肝渗湿。

[方药]参须3克,白术3克,茯苓6克,山药6克,厚朴6克,柴胡6克,茵陈6克,焦栀子6克,麦芽6克,白芍6克,赤小豆6克,车前子6克(包)。连服7剂后,身黄稍减,入夜吵闹,烦躁不安,不思饮食,为湿热俱盛所致。宜清热化湿。方用参须3克,白豆寇3克,厚朴3克,川贝3克,鸡内金3克,麦芽3克,甘草3克,茯苓3克,焦栀子3克,银花3克,连翘3克。又3剂后,身黄大减,小便稍黄,大便转黄,纳差。原方加藿香3克,大枣3枚。4剂后乳食渐进,能安睡。继用参苓白术散加清热化湿药,迭进10余剂,身黄俱退,诸症悉除。

[评析]本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胎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胎黄,又称黄疸,是指由于脾虚、湿热等病因导致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肌肤及巩膜发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一般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虚为本,湿热为标,属于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症。这种病症的病机比较复杂,需要采用综合的培补脾胃兼利胆退黄的治法。

在治疗本病时,方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治疗中用参须,取其滋阴补气,补而不燥之意,能够有效缓解脾虚的症状。本案初用扶脾疏肝法,但由于湿热俱盛,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清热化湿为主。在湿热得到清除后,黄疸自然消退。

此外,治疗本病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多种方法相互辅助。例如,在清热化湿的同时,可以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增强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湿热较重的患者,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以清除体内湿热。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如针灸、拔罐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本病需要根据病因和症状,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以促进身体的康复。此外,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