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五百零一章中医药调理小孩眼球震颤(肝风)

眼球震颤(肝风)

[病案]任某,一位2岁3个月大的男孩,在1961年12月23日就诊。他已经患病半年了,曾经在某个医院接受过眼睑手术,但术后出现了眼球震颤,波及上下眼脸。在过去两个月里,他还经常发烧,牙齿紧咬,全身瘫痪,无法行走,手脚活动无力。西医诊断他患有骨软化病,双眼内斜视,眼睑及眼球震颤。

当他来诊时,他的面部呈现青紫色浮肿,两颊尤为严重。他的头骨尚未闭合,大约有两个横指宽。他的肌肉松弛,无力,头发干燥,皮肤和眼睑干燥,弹性减退。他还有眼睑和眼球震颤,双眼斜视,鼻子堵塞流鼻涕,经常紧咬牙关,手脚心发热,四肢温暖,大便干燥,小便呈黄色且浓重。他的指纹呈现青紫色,已经透过了气关,弯曲向外侧,舌头呈现红色,少有舌苔。

[治则]当先平肝清热,化痰熄风,而后培其本。

[方药]白芍18克,甘草4.5克,钩藤9克,天竺黄3克(研、冲服),白芷3克,菊花炭9克,银柴胡9克,白薇4.6克,胡黄连1.5克。服5剂后,纳食甚多,面青浮肿好转,眼脸及眼球震颤已止,目能远视,偶发齘齿,能安静入睡,身软乏力、瘫软之症已失大半,唯出气口臭,咳嗽痰多,大便干,指纹青紫过气关,舌红苔白,此风燥渐平,而痰热未清。仍宗前方加减,口臭痰多加用芦荟、杏仁、半夏;以后痰多加海浮石、马兜铃等,热盛加生石膏等。共治三周各症渐已,继以健脾益气,滋养肝肾而培其本,以善其后。

[评析]本例患者脉症合参,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肾两虚,肝风痰热上扰。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急标缓本”的原则,采用平肝清热、化痰熄风的方法,以仲景大剂芍药甘草汤滋养营阴、柔肝缓急。

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具体病因,以准确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先天禀赋不足是本例患者的主要病因,这可能导致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脾肾两虚、肝风痰热上扰等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滋养营阴、柔肝缓急为基本原则,选用合适的草药进行治疗。

接下来,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清热化痰熄风的草药。例如钩藤、菊花、竺黄等,这些草药有助于清热化痰、熄风,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在治疗初期,患者肝经虚热内扰,可适当加入胡连、银柴胡、白薇等药材以泻肝清热。复诊时,需关注患者出现的出气口臭、痰多等症状,此时可加入芦荟清热凉肝、陈皮、半夏、杏仁化痰降气等草药。

治疗后期,患者可能出现风热上冲、出气口臭、眼球充血、目眵、咳痰多等症状,此时应进一步加入瓜霜、海浮石、马兜铃等清热化痰药物,以及蜜蒙花、菊花、蝉蜕等辛凉疏散草药。生石膏具有清泄阳明的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能迅速见效。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早使用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滋补品,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痰热愈炽,出现变证。同时,误用黄芩、黄连、山栀、黄柏等苦寒药物也可能损伤中阳、戕伐脾胃,从而导致痿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正确掌握辨证、标本缓急的原则,才能提高诊治效果。

总之,治疗本例患者时,应遵循“急标缓本”的原则,采用平肝清热、化痰熄风的方法,选用合适草药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避免过早使用滋补品和误用苦寒药物,以保证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