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524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新生儿肠梗阻

每日医案 第524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新生儿肠梗阻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新生儿肠梗阻

[病案]施某,一名年轻男性,出生仅13天。1977年12月26日,他来到诊所接受诊断。从他出生第一天起,他的尿布就有小便渗湿和沾有黑色粘便的现象,然而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的二便一直闭结,导致他呕吐并无法正常进食。尽管家人试图强制灌入食物,但婴儿总是吐出来。

施某的家人曾带他去过一家医院接受治疗,诊断结果为新生儿肠梗阻。他的面色苍白,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哭泣声音也不高亢。在腹诊时,医生发现他的腹部柔软,但在脐左侧触摸到了一个条状的硬块。这一症状与中医学中“关格”的表现相符,同时也与肠结的症状相似。

[治则]通肠导积,兼顾正气。

[方药]炒枳壳6克,大黄2.5克,川朴2.5克,党参10克。1剂后,解出酱色粪便较多,小便亦通,吐渐止。能开始少量吸乳,原方加炒白术6克,茯苓6克,藿香5克。连服2剂,大便转色黄,量多,小便正常,能按时吸乳,然食后仍有轻度恶心,啼声较前响亮,腹软,乃以四君子汤加味调理善后。

[评析]本病在中医中被称作“关格”,最早见于《伤寒论》和《诸病源候论》两部古籍中。关格是一种复杂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和小便的不通畅,通常是由于肠道或泌尿系统内部阻塞所导致的。在中医学中,关格被划分为内关和外格两种类型。内关主要是指大便的不通畅,而外格则是指小便的不通畅。当这两种症状同时出现时,就被称为关格。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着名中医学家张锡纯详细描述了一种名为“肠结”的疾病。这种病状主要出现在十二指肠和小肠之间,导致肠道发生阻塞,进而使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张锡纯指出,肠结与关格的症状十分相似,并且与现代医学中的肠梗阻症状也有很高的关联性。

在本例患者中,可能存在“胎粪”的情况。胎粪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前在母体内形成的粪便。由于新生儿正气不足,胎粪可能会导致肠道发生阻塞,进而使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因此,医生采用了黄龙汤加减的方法进行治疗,攻补兼施,最终使患者痊愈。

在中医治疗关格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医生会采用相应的药物和疗法。一般来说,治疗关格的方法包括活血化瘀、通便导气、通络止痛等。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很多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恢复正常的生活。

此外,对于关格患者,中医还提倡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关格的目的。例如,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同时,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在中医治疗关格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常被用于辅助治疗。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通便、通络的效果。拔罐则是一种通过利用罐子产生的负压,使罐子吸附在患者皮肤上,以达到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目的。

总之,中医治疗关格的方法多种多样,旨在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关格患者往往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并重拾健康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