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526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肠病性肢端皮炎

每日医案 第526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肠病性肢端皮炎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肠病性肢端皮炎

[病案]徐某,男,12岁,自1969年起,出现大便日泻2-3次,四肢和口唇周围成批出现大小不一的脓疱。1970年10月起,左右耳轮红肿、脓疱,耳道渗出脓液并伴有瘙痒,眼睑红肿刺痒,常流泪水。1975年,指、趾甲枯厚溃烂流脓,指甲交替溃烂,逐渐脱落。1977年,头顶出现疱疮,秃发稀疏,鼻尖红赤,容易出汗,颜面潮红,不断出现红色疱疮、糜烂、渗出及结痂,痢后外围形成鳞屑,口渴喜饮,腹泻呈泡沫状。

经过诊断,徐某被确诊为肠病性肢端皮炎,但经过治疗后效果不佳。徐某的唇干口渴,尿液呈现黄色且混浊,腹泻呈泡沫状,舌质红裂,苔薄黄,干燥,脉细数。

[治则]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佐以健脾渗湿。

[方药]连翘9克,地肤子9克,白藓皮9克,川连3克,川柏6克,蝉蜕6克,土茯苓15克,丹皮8克,赤芍8克,槐米8克,元参10克,生薏苡仁30克,蚕砂30克,六一散18克。服6剂后脓疱逐渐减退,纳增,上方去黄柏,加天花粉15克。服8剂,肢体脓疱全消,鼻尖及耳轮红肿亦愈,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宜育阴清热,凉血解毒,生地15克,天花粉15克,元参10克,北沙参10克,鲜石斛10克,麦冬9克,连翘9克,丹皮6克,赤芍6克,青黛3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加减服16剂,症状全消,头发相继生长。

[评析]本病属于中医学中热病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与血分热毒有关,当热毒外迫肌肤时,便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脾脏主肌肉,因此当内湿伤及脾脏时,就可能出现泄泻的症状。而当热邪蕴于脾脏时,则可能导致四肢和肌肉出现疮疡,形成连绵不断的病状。

因此,治疗本病时,首先要采取清热泄火、凉血解毒的措施,以消除体内的热毒。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再通过甘寒养阴的方法来收功,以达到恢复脾脏功能、消除肌肉疮疡的目的。

具体而言,清热泄火的方法包括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功效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黄芩等。而甘寒养阴的方法则可以选用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功效的中药,如麦冬、天门冬、石斛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和中药方剂。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

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抑郁,这些情绪会影响脾胃功能,加重病情。

2.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刺激肠胃,加重泄泻症状。

3.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病情康复。

4. 及时就医,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通过上述综合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脾胃功能,消除肌肉疮疡,最终达到痊愈的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