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52章 中医药调理无汗身痒症(一)

每日医案 第52章 中医药调理无汗身痒症(一)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无汗身痒症(一)

[病案]李某,男性,年龄 40 岁。于 1978 年 3 月初次就诊。这个病人浑身长满了风团一样的皮疹,不出汗而且身体很痒,还伴随着像蚊子叮咬一样的灼热感,口干总想喝水,没有食欲,大便干燥得像羊粪球。经过几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仍然没有改善。舌头颜色发红,舌苔中间光秃剥落,脉象细数。

[治则]益胃生津,祛风凉血解表。

[方药]党参 18 克,北沙参 30 克,玉竹 24 克,生地 18 克,麦冬 15 克,元参 15 克,土茯苓 30 克,忍冬藤 18 克,白蒺藜 9 克。

患者服用了四剂之后,身上发热、刺痛的感觉已经基本消失,但风团疹和身体瘙痒的症状仍未消除。于是我在上方的基础上加了一味白藓皮,让患者继续服用 4 剂。结果服药后,身体瘙痒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但风团疹仍然没有完全消退。于是我又将上方中的白蒺藜和白藓皮去掉,加入了 15 克的丹参,让患者继续服用 3 剂。最终,患者服药后汗出,瘙痒停止,疾病痊愈。

[病案2]黄某,女,70 岁。于 1978 年7月首次就诊。该患者全身瘙痒难耐却无汗水排出,四肢和背部瘙痒尤其严重,面部和四肢肿胀,精神疲惫,身体乏力,食欲不振且腹部胀满,只有打嗝后才能感到舒服一些,大便每三到四天一次,而且小便浑浊。经过中西医治疗数月,病情毫无起色。其舌头颜色淡红,舌苔呈黄色且浑浊,脉象滑数,但重按时力量不足。

[治则]补益中气,消滞化湿。

[方药]党参 30 克、黄芪 30 克、白术 15 克、桑寄生 18 克、防风 9 克、谷芽 12 克、大腹皮 9 克、陈皮 6 克、白蒺藜 9 克、炙甘草 6 克。

服用了八剂之后,身体微微出汗,身上瘙痒感减轻,四肢肿胀也略微消退,胃口渐渐变好。此后根据病情略有调整,去掉了防风和桑寄生,加入地肤子 12 克、白藓皮 12 克、麦芽 12 克、茯苓 15 克、草决明 15 克等药物。总共服药二十八剂,患者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评析】

这两个案例都属于胃部虚弱且没有出汗,身体瘙痒的情况。一个是因为胃阴不足,无法产生足够的津液来形成汗液,导致肌肉失去滋养;另一个则是由于胃气虚弱,阳气不足,无法将津液转化为汗液,使得肌肉失去温暖的滋养。病例 1 中,由于没有出汗,阳气被抑制,时间长了反而形成了水湿,所以使用了土茯苓、忍冬藤、白蒺藜等药物来祛风除湿。方剂中加入党参来益气,增强津液的再生能力。最后加入丹参和生地来活血化瘀、养血,消除疹块,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病案 2 是由于中气虚弱导致的病症。其中,脾虚水湿潴留会引起肢体肿胀;胃虚不化则会导致食物滞留。因此,这是一种虚实夹杂的情况,需要在补中益气的药物中加入一些消除积滞的成分。这个方剂中含有玉屏风散的意思,原本用于治疗表虚自汗,但现在用于治疗无汗症状,是因为中气不足、表气不固以及阳虚无法化汗等原因。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