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530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多发性瘰疬

每日医案 第530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多发性瘰疬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多发性瘰疬

[病案]黄某,一位11岁的女孩,在1966年4月10日前来就诊。据她描述,在大约2年前,她发现自己的左颈部有3颗桂圆核状的结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结核逐渐发展,并向右侧蔓延。她的右颔部有5颗结核,右颈部有4颗,左腋部有3颗,右腋部有4颗,腹股沟左侧有2颗,右侧有3颗,总共有24颗结核。

这些结核的形状各异,大小也有所不同,小如蚕豆,大如荔枝核。黄某每天接受肌肉注射链霉素治疗,并服用异烟肼。然而,结核的蔓延仍在继续,右颈部的3颗结核已经破溃流脓,右颔部的5颗结核则堆积成团,皮肤颜色黯红,质地柔软,看似有脓液,并伴有灼痛感。其他16颗结核则质地较硬。

黄某的面部呈现黄褐色,肌肉消瘦,干咳且嘶哑,面部潮红,五心烦热,夜间盗汗,伴有便秘,舌质发红且少有苔藓,脉象细弱且弦数。

[治则]舒气解郁,化痰软坚,滋阴敛口。

[方药]海藻90克,牡蛎120克,元参120克,甘草30克,糯米240克,红娘子28个(糯米炒胡黄色,去红娘子,用米)。共研细末,每服3克,1日3次,酒吞。服至总量的1/4后,症状减轻,服1/2后,已溃的收口,质硬的变软,大的渐小,小的渐消,服3/4后,瘰疬痊愈。观察十二年,未复发。

[评析]瘰疬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它的名字最早出现在《灵枢·寒热篇》中,并在历代医书中有广泛的记载。本病主要发生在颈部,因为病变部位的结核状物质连绵不断,宛如贯珠,故得名瘰疬。在治疗瘰疬的过程中,中医药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本案例中,患者通过运用消核散原方进行治疗,取得了显着的疗效。消核散的组成包括元参、牡蛎、海藻和甘草等草药。元参甘咸微寒,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能够平衡体内的阴阳,缓解火气过旺的症状。牡蛎味咸寒,具有益阴潜阳的功效,能够调和阴阳,同时化痰软坚,有助于消除病灶。

海藻味咸寒,具有润下作用,可以进入血液,软坚散结,对瘰疬的治疗具有显着效果。甘草味甘,具有和中解毒的作用,能调和草药的属性,减少副作用。尽管海藻和甘草药性相反,但它们共同作用于瘰疬时,消核作用明显。

此外,治疗方案中还加入了糯米和红娘子。糯米具有行血脱毒、去腐生新、养阴敛口的作用,对瘰疬的治疗有辅助作用。红娘子则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总之,本案例通过运用消核散原方,结合多种草药的特性,对瘰疬进行了有效的治疗。在中医药的治疗下,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着提高。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瘰疬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显着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