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535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缩阴症

每日医案 第535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缩阴症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缩阴症

[病案1]蒋某,一位10岁的男孩子,在1961年8月16日前来就诊。从患者描述来看,他原本体质就比较虚弱,平时很少进行活动。然而,在6日晚间,他突然出现了**紧缩的症状,当紧缩发生时,两腿内侧脉络受到剧烈牵掣,疼痛感让他无法忍受,甚至发出震耳欲聋的喊叫声。惊慌失措的家人立刻采取措施,使用艾条在患者的脐下部位进行灸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才得以缓解。

然而,这次治疗并未彻底解决问题。每当蒋某遇到微风或者气流时,病情仍然会再次发作,而且每天发作次数在1到2次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蒋某的四肢出现清冷的现象,精神状态也日渐不振,经常出现叹息和打哈欠的情况。此外,患者的舌苔呈现薄白,舌质呈现淡红色,脉象表现为弦细弱。

[治则]温肾养肝。

[方药]肉桂3克(另泡冲服),当归身6克,白芍6克,北细辛3克,柴胡4.5克,川熟附4.5克,小茴香3克,炙甘草3克。服3剂症除,四肢转温。上方加川楝子3克,又服2剂,巩固疗效。

[病案2]陈某,男性,8岁。在1963年10月4日初诊时,被诊断为身体虚弱。他在三岁时曾经患过麻疹,五六岁时经常感到腰骨酸痛。这次发病是在游泳过久之后,他感到身体寒冷,四肢无力,回家不久后即感恶寒战憟,频繁打哈欠,紧接着**内缩,产生牵痛感。他自己用手拉住**不敢释放。当时用艾条灸腰椎治疗,病情稍有缓解,但仍然担心**内缩,因此继续牵拉**,精神疲惫,面色苍白,夜间难以入睡。舌头呈白色,脉搏沉细而迟缓。

[治则]扶阳温肾。

[方药]北丽参3克(另泡冲服),川熟附片4.5克,炙黄芪18克,北细辛1.8克,炙甘草3克。服1剂后即感四肢温,下腹温暖舒适,能入睡,醒后已不再扯拉**。为巩固疗效,继用党参18克,炙黄芪18克,川熟附3克,破故纸6克,小茴香3克,炙甘草3克,苁蓉6克。服数剂病愈,未复发。

[评析]缩阴症,又称缩阳症,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紧缩、少腹疼痛、近腿两侧筋脉牵掣作痛,并伴有恶寒战栗、汗出厥冷、恐惧欲死等症状。这种疾病发病急,多由于肾阳衰弱、肝血虚和外寒侵袭等原因引起。

在中医经典《内经》中,曾有“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的说法,意指肾阳虚弱是导致寒邪侵袭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是“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若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会导致两腿内侧筋脉掣痛。因此,在治疗缩阴症时,应采用温肾养肝的方法。

病例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当归、白芍补血养肝,柴胡和肝,小茴香暖肝,附子、肉桂大温肾阳,炙草和中等药物,使肾温肝养,筋脉不拘紧,最终病愈。

病例2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患者在麻疹之后,素体虚弱,可能因麻疹时服寒凉药损伤真阳致腰酸痛。今又因游泳过久之后感受寒邪,诱发为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北丽参补五脏之损,附子回阳温肾,细辛除陈寒,黄芪补气,炙草温中益气调和诸药等药物,使阳扶肾温,筋脉得以温煦,最终病愈。

这两个病例虽然都表现为缩阴症,都与寒有关,但治则并不相同,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最适宜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