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六百三十二章中医药调理巨大皮角(足跟生角)

巨大皮角(足跟生角)

[病案]夏某,一位3个月大的女婴,于1977年9月2日首次就诊。在患儿出生后不久,她的双足跟处各长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白色疙瘩,这些疙瘩逐渐变大,已经增长至高度5.8厘米,直径3.9厘米。这些肿块呈圆锥形角状,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呈淡褐色。

观察发现,右足跟肿物的后缘还有一条纵形裂隙,长度为0.7厘米。此外,双手指头还出现了轻度角化现象。在眼部周围,包括眼睛角和臂部,发现了红斑、痂皮以及细微的皱裂。

在肿物裂隙处的分泌物培养中,发现白色念珠菌生长。为了进一步了解病变的性质,病理切片被进行。切片结果显示,鳞状上皮组织出现过度增生和肥厚,分化成熟,肿块表面呈现出高度角化现象。

对双侧跟骨进行X线摄片检查后,并未发现双足跟有异常变化,软组织呈现出角状突出。根据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最终诊断为“皮角”。

[治则]内治:平肝养血,健脾益肾。外治:解毒杀虫,软坚散结。

[方药]内治(患儿尚在哺乳,由其母服药):玄参3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丹皮20克,山药20克,甘草0.5克,白术20克,丹参15克,白薇10克,早莲草20克。服6剂。外治:夏枯草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地骨皮50克,鸡血藤25克,白藓皮50克,土槿皮50克。水煎熏洗,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二天后皮角变软。洗方加冰片15克。如此又治疗半月,双足跟皮角有2/3分离欲脱落状,足跟部有凸凹不平、浅在糜烂面,上有少许白色分泌物,有恶味。剪掉皮角,清洗疮面,敷一效膏(滑石粉500克,炉甘石150克,冰片50克,朱砂50克,片栗粉100克,共为细末麻油调成糊状),一日1次。如此一直治疗,至1978年1月10日复诊,足跟糜烂伤面基本平滑,结痂,但无表皮新生。以后随访,患儿在同年2月份因肺炎治疗无效而死亡。

[评析]皮角是一种非常罕见且肥大性局限性的表皮疾病,这种病状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这种病症通常发生在人体正常皮肤上,特别是在头面部、男性生殖器及下肢部位。然而,在本例中,患儿的皮角竟然长在足跟部,而且体积巨大,这实属非常罕见的现象。

皮角的发生原因可能与局部不洁或机械刺激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上皮细胞增生、角化,但无法正常脱落,最终导致角状物的堆积。值得注意的是,皮角属于癌前期病变,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中医理论,患儿可能因先天不足和后天感受毒邪而引发皮角。针对这种情况,治疗方法包括内服剂和外用药物。内服剂通过患儿母亲的服药来达到养血平肝、健脾益肾和增强抵抗力的目的,从而帮助患者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而外用药物则通过薰洗来解毒杀虫、软坚散结,使皮角脱落,并留下糜烂面。在此基础上,使用一效膏来促使表皮新生,使皮损逐渐缩小、结痂并变平,最终达到治愈皮角的目的。

遗憾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不幸患上肺炎,最终不幸离世。这使得原本有望治愈的病例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然而,这个病例的治疗过程仍然说明了中药在治疗罕见皮肤病方面的确具有显着疗效。虽然中药在治疗罕见皮肤病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很多罕见皮肤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这也为今后研究和治疗罕见皮肤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