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七百四十章中医药调理音哑(一)

每日医案 七百四十章中医药调理音哑(一)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3-05 08:38:51 来源:书海阁

音哑(一)

[病案]周某,女,38岁,一位非常热爱音乐的音乐教师。在1976年3月8日这一天,她来到医院就诊,诉说近二个月来唱歌时发生音哑,病情在月经前加重,这让她感到十分困扰。除了音哑,她还出现了咽喉干痛的症状,有时还会感到心烦,失眠等问题。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了解到周某的舌质呈紫黯色,脉象沉细且稍数。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声带出现充血肥厚现象,这可能是导致她音哑的主要原因。此前,周某曾尝试服用西药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治则]活血逐瘀,引瘀下行。

[方药]桃仁6克,红花6克,甘草6克,桔梗6克,柴胡6克,枳壳6克,生地9克,当归9克,元参9克,怀牛膝18克,蝉蜕4.5克,连服6剂,发音正常,其他症状亦痊愈。

[评析]本案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来源于清朝着名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该书详尽地记载了会厌逐瘀汤这一加味方的应用。会厌逐瘀汤的原始配方主要针对瘟毒烧炼所引起的会厌部位病变,由于气血凝滞,导致气门不能覆盖严密,患者在饮水时会呛咳。当前患者的声带出现充血肥厚,这属于热邪壅盛导致的声带病变,血凝阻碍发声,从而导致声音嘶哑。

针对患者的病情,采用会厌逐瘀汤加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化解声带部位的瘀血,并引导瘀血下行。通过这样的治疗手段,患者声带的病变可以得到改善,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同时,由于发音部位的瘀血被清除,患者的发音将变得更加洪亮,恢复到健康状态。

会厌逐瘀汤加味方的疗效在清朝医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是王清任对中医治疗声带病变方面的重要贡献。尽管如今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但这一古老的方剂依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许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会厌逐瘀汤的配伍原则,强调了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他主张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进行加味,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这种灵活的治疗方法使得会厌逐瘀汤加味方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会厌逐瘀汤加味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大量病例的研究,医生们发现,这种古老的方剂在治疗声带病变方面具有显着的疗效。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声带的修复和再生。

同时,会厌逐瘀汤加味方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小,且易于吸收和代谢,因此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医生们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会厌逐瘀汤加味方进行了改良和优化,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总之,本案所采用的会厌逐瘀汤加味方在清朝医学家王清任的着作《医林改错》中得以传承,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体现了中医治疗声带病变的独特优势,还彰显了中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