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一十九章中医药调理神经性厌食

每日医案 八百一十九章中医药调理神经性厌食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3-05 08:38:51 来源:书海阁

神经性厌食

[病案]郭某,女,13岁,学生。1977年11月30日因"腹痛、食欲减退4个月,厌食7天"来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呈阵发性,程度不剧烈,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同时伴有食欲减退,每日进食量较前减少约1/3。近7天来症状加重,出现明显厌食,完全不能进食和饮水,并伴有明显消瘦,体重较前下降约5kg。同时出现腹泻,每日3-4次,为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输液治疗7天(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个人史:平素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优秀,近期因升学压力较大。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mmHg。体型消瘦,皮肤干燥,弹性稍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提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结合患者近期存在较大心理压力,考虑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治则]健脾疏肝,通调肠胃,止呕安神。

[取穴]针刺肝俞、脾俞、百会、膻中、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章门、神门、三阴交,用中等度刺激,留针20分钟,初诊时曾针刺四缝放血。经针刺四天后患者厌食除,痊愈出院。

[评祈]患者因长期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加之寒邪内侵,致使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腹痛、厌食等症状。从中医病机分析,此证属气滞郁结,肝气犯胃,寒邪内滞。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脾胃为后天之本,肝气犯胃则胃失和降;寒邪内滞则阳气受损,运化失常。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原则。

治疗采用背腹部俞募相配之法,此乃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应用。具体取穴配伍如下:

1. 脾俞配章门:脾俞为脾之背俞穴,章门为脾之募穴,二穴相配可调补脾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2. 脾俞配中脘:中脘为胃之募穴,与脾俞相配可振奋脾胃之阳,温中散寒,恢复脾胃功能。

3. 中脘、足三里、天枢:此三穴相配可通调胃肠功能,中脘调理胃气,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三穴合用可升清降浊,和胃止呕止泻。

4.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可开胸脘之郁结,宽胸理气。

5. 肝俞:为肝之背俞穴,可疏肝理气,调养阴气。

6. 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相配可扶助脾胃后天之本,以资生化之源。

7. 百会:为督脉要穴,可升清阳,与足三里相配可调阳明之脏腑。

8.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可镇静安神,调节情志。

9. 膻中:为任脉要穴,可宽胸降气,调理气机。

如此配伍治疗,可使肝气疏泄,气机调畅;胃肠功能恢复,升降有序;脾阳得振,运化功能健全。诸穴相配,共奏疏肝理气、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之功,故而厌食之症得以治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2. 饮食调理: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之品。

3. 生活规律:保持作息规律,适当运动。

4. 疗程安排:建议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疗程,视病情调整。

通过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脾胃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