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四十四章中医药调理视瞻昏眇(中心性视网膜炎)

视瞻昏眇(中心性视网膜炎)

[病案]李某,男,36岁,于1975年10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半月前因外出遭遇突发惊吓后,即感右眼视力逐渐模糊,随后眼前出现固定黑影遮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发病后,患者曾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为眼部不适,给予鱼肝油、维生素B1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视力模糊及黑影遮挡现象持续存在。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

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及系统检查,发现患者右眼视力仅为0.5,较正常水平明显下降。眼底检查显示,右眼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提示黄斑区存在病理性改变。左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视力及眼底结构均正常。舌诊见舌苔薄白,脉诊显示脉象弦细,符合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的证候特点。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右眼中心性视网膜炎,且黄斑区存在中等度水肿。

[治则]疏肝补肾。

[取穴]刺右侧风池、攒竹、球后及太冲、太溪(均双),留针30分钟。风池穴针感要求放射到前额部,球后穴进针1.5寸,得气后,有眼部酸胀感,不留针,针1次后,眼部舒服;2次后,右眼恢复到0.8;10次后,达到1.0,眼底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中央凹陷出现。休息三天,继续针5次,视力恢复到1.5,余症消失,再针5次以巩固疗效。随访三个月,视力一直正常。

[评析]本症多因肝肾亏损所致,盖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生殖,二者相生相济,共同维系人体精气神的正常功能。本案患者因受惊恐而伤及肾气,惊恐属肾,肾气受损则不能上奉精血于目,致使目失所养,出现视物模糊、目睛干涩等症状。

在治疗上,首取风池穴。风池为足少阳胆经要穴,位于项部,具有清火明目、疏风散邪之效,可引头部清阳之气上行,以濡养双目。次取攒竹、球后二穴,攒竹位于眉头,属足太阳膀胱经,球后为经外奇穴,位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二者皆为眼区要穴,能疏调眼区经气,通络益目,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再取太冲、太溪二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具有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之功,可使肝气条达,气机顺畅;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位于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滋阴补肾力强,能滋肾水、益精髓。二穴同用,可使气机通畅,升降有序,肾水充而脑髓足,目得精血滋养则视物清晰。

此治疗方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精髓,通过调补肝肾、疏通经络,使上焦清阳得升,目窍得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临床运用时,尚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及体质,适当调整配穴及手法,以取得最佳疗效。

此外,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调摄情志,避免过度惊恐;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用眼过度;适当进行眼部保健操,以配合针灸治疗,促进病情康复。饮食方面可多食用枸杞、桑葚、黑芝麻等具有滋补肝肾作用的食物,以辅助治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