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五十三章中医药调理舌伸不缩症(一)

每日医案 八百五十三章中医药调理舌伸不缩症(一)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3-05 08:38:51 来源:书海阁

舌伸不缩症(一)

[病案]谢某,女性,20岁,农民。于1978年盛夏时节正值田间劳作之际,突感不适,舌体不由自主地伸出,无法自行收回,同时伴有大量唾液分泌,涎水不断外溢,难以自控。患者当即停止劳作,由家人陪同前往当地卫生院就诊。据患者自述,发病前无明显诱因,亦无类似病史及家族遗传史。平日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此次发病突然,症状明显,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与恐慌。卫生院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舌体活动受限,伸舌后无法回缩,口腔内唾液分泌旺盛,但未见明显外伤或感染迹象。

[治则]芳香辟浊,开窍散热。

[取穴]金津、玉液针刺,并肌注维生素B1,B12,半小时后舌依然如故,后拟冰片适量研末撒于舌面,3分钟后舌体回缩,恢复正常。

[评析]《内经》云";舌乃心之苗";,";心开窍于舌";。舌与心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手少阴心经之别络系于舌体,足三阴经之络脉亦与舌相连,如";六淫";所感,或";七情";所伤,均能通过经脉而影响舌,出现病变。正如《世医得效方》所云:";回气所中则舌卷不能言,七情气郁则舌不能言……此舌之为病也。";说明舌病多与情志内伤、外邪侵袭密切相关。

从经络学理论来看,舌与心、脾、肝、肾等脏腑均有密切关联。舌体血脉丰富,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在表现部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脾主运化,其华在唇,开窍于口;肝主疏泄,其脉络于舌本;肾主水液,其脉系于舌根。因此,舌象变化可反映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该患者患病正值夏令,夏季乃心火当令之时,心火易亢,且暑气逼人,易致内火炽盛。患者复感风、热、湿邪,三邪相合,阻滞舌络,发为";舌纵";。具体表现为舌体纵长不收,言语不利,吞咽困难。此证属本虚标实,本在心火亢盛,标在风热湿邪壅滞。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这种情况可能与舌下神经功能障碍、舌肌张力失调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治疗先予针刺,取穴少商、商阳、廉泉等,意在疏通经络,清泄心火。少商为手太阴肺经井穴,可清肺热,利咽喉;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可清泄阳明经热;廉泉为任脉穴位,主治舌部疾患。然针刺效果不显,此乃邪气壅盛,经络阻滞较深所致。

继用冰片撤于舌面,冰片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经,《本草纲目》载其";通清窍,散火郁";,具有芳香辟浊、开窍散热之功效。冰片外用于舌,可直入心经,清泄心火,疏通舌络。其辛香走窜之性,能迅速透达病所,故药后取得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冰片具有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有效缓解舌部炎症和神经功能障碍。

此案启示我们,治疗舌病当从心论治,结合时令特点,辨明病因病机,灵活运用外治法。冰片作为一味良药,其外用治疗舌病具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当:

1. 重视整体观念,结合四时气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2. 注重经络理论与脏腑功能的相互关系;

3. 善用外治法,发挥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

4.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深入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5. 总结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舌病的新方法。

通过对此病例的分析,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舌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也验证了中医药治疗舌病的独特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