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1980:我要当公务员 > 第215章 成果初显

重生1980:我要当公务员 第215章 成果初显

作者:陈拙不冷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21:06:08 来源:书海阁

周六的晚上王笠纶一家人难得的在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他们这个家有点奇怪,儿子有两个妈,但气氛始终很融洽温馨。

王笠纶和儿子的交流确实很少,或许也是因为交流太少,面对王笠纶时,儿子表现的还有些畏惧。

可能这么说有些严重,但确实是有些放不开的。

当讨论的出国学习的事时,儿子也有些不太敢表达真实想法。

好在两位母亲都善解人意,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多话她们都帮着说了出来。

“你自己是什么意思?”王笠纶最后还是问了儿子自己的意思。

“我觉得两个妈妈说的很对。”儿子犹豫了一下后答道。

“那行,随后我们给你安排出国,你自己也做下准备吧。”王笠纶没有再说什么,他看得出来儿子确实是想出国的。

又过了几天,王笠纶接到通知,让他次日下午到政务院开会,会议规格很高,是政务院的办公会议。

这种会议几位正副院长,政务委员,以及正副秘书长等人都会出席,王笠纶算是被特别加进去的。

王笠纶已经提前知道了会议的主要内容,很明显就是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他也估计老夏会让他在会上发言,因此也提前做了一些工作。

很快就到了会议开始的这一天,这也是王笠纶第一次参加这种高规格的会议,可以说这种会议就是真正的左右时代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命运的会议。

会议直接是夏庭邺主持,每个人手上也都提前拿到了会议资料,显然开会之前夏庭邺的办公室团队,已经做了更多的调研。

一开始就直入主题,而夏庭邺引入主题的点,正是王笠纶提到的那个三川镇畜牧站。

那个编制比全镇的牛都多的畜牧站。

这种会议的气氛有些沉闷,就算发言每一个人也都是斟字酌句,果然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夏庭邺点名让王笠纶来发言。

“王主任早些年也参与过基层的体制改革,当时你所在的县还是全国唯二的两个试点县之一吧?说说看你的想法。”夏庭邺让王笠纶发言,还提了一句王笠纶的过往。

这话基本上就是在说,这方面王笠纶是有经验的,而历史也已经验证,当时徽山县的改革试点是成功的。

成功的人说的话自然更有说服力,这是夏庭邺希望通过王笠纶的发言成为会有转折点。

这基本上也是大多数领导掌握会议节奏的一种常用手段,一开始抛出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安排一个心腹,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也可能不用商量,懂事的心腹一眼就能看出领导的心思,自然发言就是往领导希望的方向上靠。

有了这一番发言,接下来领导就顺势认同观点,剩下的就是附和与赞同,再接着讨论的主要方向就变成了该如何去做这件事。

领导讲究的就是一个不着痕迹,润物细无声。

王笠纶的发言确实也很有针对性,主要讲的也就两个方面。

首先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没说自己暗访云凤镇所得,而是通过会议提供的资料数据,认为改革势在必行。

而后提出改革如何启动,既然是中州最先提出的,那就干脆让中州找个县先行试点。

果然王笠纶七八分钟的发言结束后,会议的议程直接转变到改革目标和具体该如何操作上。

王笠纶之后是兰副院长发言,她倒是对王笠纶的提议进行了补充,认为一个县试点不如学二十年前那样,弄两个县试点对照,正好还是让河西找一个县。

这些话参会的人都懂,这分明就是河西系的人自己搭台自己唱戏。

谁都知道中州和河西都是夏庭邺的势力范围,选这两个地方试点,那成功的几率自然非常高,如果两个地方都成功了,全国推行其他巨头都不好说什么。

而且这种事情还真就只能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先行试点,要是放在别人的地盘上,给你搞得不伦不类,最后可能沦为笑柄。

古往今来这类事情可不少,放古代内阁首辅制定的好政策,因为在地方没有自己的势力,好心办坏事,最后弄得草草收场的比比皆是。

甚至还有直接沦为吉祥物的,这类同样不在少数。

会议最终敲定,让中州和河西自行择一县作为试点,具体方案地方党委政府按照政务院会议原则自行规划。

王笠纶以为到此会议就该结束了,可夏庭邺忽然又抛出了一个话题,这可是事先都没和他通气的。

“农村群众是咱们国家最广大的一个群体,也是国之根本,等这次改革成功之后,我想是可以考虑,彻底免除农村群众一切税费的时候了,这件事也该提上议程。”夏庭邺好像是临时想到的,听起来这也像是一个临时提议。

王笠纶注意到,旁人应该也都事先没有得到通气。

这个问题大家倒也不是很意外,因为这两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有一些学者专家提出过了,只是还没有放在国家层面讨论。

现在夏庭邺在这种会议上提出来,那这事就要开始进入实质性的研讨阶段了。

虽然没有得到事先通气,但王笠纶还是明确的表示了支持,最后会议纪要里,这件事也被安排到相关部门开始前期调研讨论了。

而这件事主要前期工作,还就丢给了发改委和农业部,以及财政部。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王笠纶的工作强度又变大了许多,不过好在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具体跟进大多数事情了。

地位的变化工作性质也有了本质的改变,他要做的更多是掌握方向,解决一些下面人解决不了,或者说不敢做决定的事情。

基层行政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废除农村税费,成为了未来两年主要做的三件事。

很快这三件事也成为主流媒体报道的热点,同样也是群众讨论最多的话题,而有了这些事情,政务院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逐渐有所改变。

办实事,关心基层,这种标签被大多数人认可,就连夏庭邺对政务院的掌控也逐渐加深。

而有了基层群众的好感,政务院的行政命令,在地方执行程度也有所提升,加上发改委的权力,原本地方势力膨胀的趋势被有效遏制。

(实在抱歉,不是故意拖着不写,而是新书写一天,相当于这本书半个月收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