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 第16章 蒸馏水和碳过滤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第16章 蒸馏水和碳过滤

作者:墙绘夏子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9:41 来源:书海阁

高丞相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好奇,他缓缓步入浴房,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蒸馏装置。只见铁锅下炉火正旺,铁锅中水波荡漾,上方支起的陶碗静静地等待着水蒸气的到来。整个装置虽然简陋,却透露出一种质朴而巧妙的美。

“陛下,此为何物?竟有如此妙用?”高丞相不禁问道。

赵成宇微微一笑,解释道:“这便是朕亲手设计的蒸馏水制作装置。你看,下方的铁锅负责加热水源,产生水蒸气;上方的陶碗则负责收集这些纯净的水蒸气,待其遇冷凝结成水后,便可通过碗沿的出水口流入周围的瓦罐中。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得到清澈无味的蒸馏水了。”

说着,赵成宇还亲自演示了一遍蒸馏过程,只见随着火势的逐渐加大,铁锅中的水开始沸腾,水蒸气缓缓上升,最终在陶碗底部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沿着碗壁滑落入瓦罐。高丞相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心中对赵成宇的才智与创造力充满了敬佩。

“陛下真乃天纵奇才!如此简易的装置竟能解决如此重大的问题,实在令人钦佩!”高丞相由衷地赞叹道。

赵成宇听后哈哈大笑,拍了拍高丞相的肩膀说:“哪里哪里,朕这也是被逼无奈才想出来的办法。不过话说回来,这蒸馏水的确是个好东西,以后我们宫廷中的饮食用水都可以用它来替代了。”

高丞相拍手说:“陛下此举,实乃利国利民之大事。不仅提升了宫廷的生活质量,更为百姓树立了榜样。若是这水卖出去,也是一向值钱的进项呀!”

赵成宇轻轻叹了口气,对身旁的高丞相说道:“高丞相,你提到的将这蒸馏水作为商品出售,确实是一个能带来可观收益的想法。但我思衷再三,觉得这样做并不符合我的初衷。”

高渊闻言,眉宇间不禁浮现出一丝疑惑,他深知皇上的每一次决策都深思熟虑,但此次的决定却出乎他的意料。他恭敬地问道:“陛下,这蒸馏水清澈如初雪,珍贵异常,这样看来可是可以成为比盐、糖更可观的税收,定能为国库增添不少银两,何以陛下要放弃这份利益呢?”

赵成宇缓缓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高丞相,我认为啊!我国国土还算辽阔,但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些地方干旱连年,滴水如金,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长途跋涉寻找水源;而有些地方则内涝成灾,水质污染严重,百姓即便有水可饮,也常因水源不洁而染上疾病。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蒸馏水作为奢侈品出售,岂不是让本就贫苦的百姓雪上加霜?”

说到这里,赵成宇的语调变得更加沉重:“我以为,作为一国之君,首要之务便是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蒸馏水技术若能得以推广,首先应当惠及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从而改善全国的饮水条件。”

高渊听后,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他深知皇上的这一决定意味着什么。他再次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陛下仁慈,微臣佩服。只是,这蒸馏水技术虽好,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难以找到足够的燃料来维持蒸馏过程。陛下可有良策?”

赵成宇微微一笑,似乎早已胸有成竹:“丞相所虑极是。因此,我还打算推广一种更为节能环保的碳过滤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还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让水质更加纯净。”

说到兴奋处,赵成宇都站了起来,皇后还特意递茶过来,让他喝一口,他又说:“但其实你说的我也想到了。总有富贵之人想要购买做好的蒸馏水,所以我还打算开设‘水局’,以国家独项经营,统一价钱的的形式贩卖。设立国法,私人可以用蒸馏法和碳过滤法,但是不许贩卖加工后的蒸馏水,但可以用蒸馏水加东西后再贩卖,比如茶水、盐水、糖水。‘水局’只能由当地官员经营,包括员外郎,但比如按照统一定价,不可诱导购买、不可捆绑贩卖,违背任意一条,视为偷税,杀三族。”

高渊深受感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再次跪拜在地,声音坚定而有力:“微臣遵旨!定当不负陛下厚望,全力以赴推广水质改善技术,让我中原子民共享清水之福!”

皇后坐在御书房的案几旁,目光柔和而专注,过滤水的事前几日已经被皇上震撼过了,这也是皇后这几日在御书房忙的原因。她这几日一直陪伴在赵成宇身边,见证了他对过滤水、青菜驱虫、鸡肉和猪肉改善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虽然赵成宇每日的抱怨不绝于耳,但皇后深知,这些都是他对国家、对百姓深切关怀的体现。按他的说法就是“这里怎么没有一样可以吃的东西”。

当高丞相踏入御书房,带着一脸疑惑询问起文殊院之事时,皇后已经能够预料到他的不解。于是,她微笑着提醒道:“丞相今日前来,莫非是为了那文殊院的事?皇上这几日正忙着为新进的官员安排就任工作呢。”

高丞相一听,顿时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哦!对对对,我是因为这个来的!皇上,微臣一直不明白,为何您要特别设立文殊院这样一个机构来安排官员的就任工作。这岂不是让原本就繁琐的政务更加复杂了吗?”赵成宇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高丞相,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他缓缓解释道:“丞相,若是不建立新的机构,你觉得那些老官员招收的新官员会是什么样的人?会有多少庶民?多少奴隶?”

“具体而言,文殊院将负责对新进官员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他们的专长、经验及性格特点,还有户籍情况,若是奴隶由皇宫买断他们的籍契,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安排固定的住所。然后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就任岗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每位官员的潜力,还能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高效运作。”赵成宇继续说道。

皇后在一旁点头附和,她深知赵成宇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而这个文殊院的设立,无疑是他对官员任用制度的一次重要革新。

高丞相听后,脸上的疑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赵成宇决策的敬佩与理解。他再次躬身行礼道:“陛下英明,微臣愚钝,未能及时领会陛下深意。既然文殊院之设乃是为了优化官员任用,微臣定当全力支持,并期待这一举措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赵成宇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邃,望向下方跪拜的高丞相,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高爱卿,你素以智谋见长,对于国家大事,历来都有独到见解。文殊院的建立,旨在弘扬佛法,安抚民心,而扩招皇宫文官,则是为了加强朝廷的治理力量,这两项决策,实则是朕与皇后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朕深知,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必然伴随着风险与挑战,尤其在当前朝局之下,任何细微的变动都可能引发波澜。”

他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选择让冷家先行一步,并非是对高家能力的质疑,相反,朕深知高家世代忠良,是我的肱骨之臣。但此事敏感,且涉及诸多利益纠葛,若由高家直接主导,恐会引来不必要的猜忌与纷争。冷家作为朝中另一股重要力量,其家族声望与实力足以应对初期的风浪,为后续的全面推广铺平道路。”

皇后在一旁温婉地接口,她的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高丞相,我们高家是受到皇上重用的,自然不能在这种没好处的小事上参与太多,皇上此举,实则是希望两家能携手共进,共同为社稷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臣妾虽为一介女流,却也深知国事为重,个人荣辱须置于国家利益之后。皇上心中,始终装着天下苍生,希望高丞相能体察圣意,共襄盛举。”言罢,皇后轻移莲步,向高丞相微微欠身,以示尊重与期许。

高丞相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与不解,但更多的是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与忠诚。他缓缓起身,重新整理衣襟,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跪拜大礼,声音沉稳而坚定:“微臣领命!皇上与皇后娘娘高瞻远瞩,微臣虽愚钝,但亦愿效犬马之劳,全力支持朝廷决策。冷家既已领命在前,高家自当紧随其后,不遗余力,共谋国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不负皇上与皇后娘娘的厚望。”

高丞相的身影随着宫门缓缓合上而消失于视线之中,赵成宇轻轻叹了口气,转身望向皇后,眼中闪过一抹难以言喻的情绪。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与深思:“高大人离去之时,那份恭敬之下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思?皇后,你觉得他会否内外不一,阳奉阴违?”

皇后闻言,轻轻行了一礼,她的姿态优雅而从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陛下放心,臣妾所说之话,高家上下自当奉为圭臬。高丞相乃家族之长,深谙家族荣辱与国运紧密相连之理。即便他个人心中偶有微词,也断不会让家族行差踏错,更不会违背陛下的意愿行事。臣妾自会暗中留意,确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赵成宇轻轻点头,似乎对皇后的回答颇为满意,他缓缓坐下,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前方,似是在思考着什么。片刻后,他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决:“既然如此,为表朕对高家的信任与厚爱,皇后你便找个合适的理由,往高家送些赏赐吧。这既是恩典,也是提醒。若此事高家未能妥善处理,或有所懈怠,朕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该是时候让朝中的风气为之一变,撤去高丞相之职,让高家重新选一位能够更好辅佐朕的族长出来。”

皇后闻言,微微一愣,随即展颜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赵成宇决断的认同,也透露出她作为皇后应有的温婉与智慧:“陛下所言极是,臣妾这就去安排。不如就让小框子领着宫人,抬着赏赐前往高家,小框子机敏过人,传话之时自能巧妙传达陛下的意思,让高家明白皇恩浩荡的同时,也感受到陛下的威严与期待。”

赵成宇闻言,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淡笑,心中暗自感慨:这宫墙之内,果然处处皆是心机与算计,没想到自己也有亲自布局“宫斗”的时候。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身为帝王,为了国家社稷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与智慧?于是,他轻轻拍了拍皇后的手,以示嘉许,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猜忌与防备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并肩作战的默契与信任。

赵成宇心中盘算着平衡朝野势力的微妙策略,深知“打一棍给一颗甜枣”的道理,于是轻轻迈步,再次走到皇后身边,语气中带着几分柔和与安抚:“皇后,你我都清楚,这文殊院重建与文官扩招之事,其背后的复杂与艰难远非表面所见。若此事真能顺利推进,冷家虽有出力,但论及全局的运筹帷幄,他们实难独揽功劳。到时,我自会安排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借以封赏高家,让世人皆知,这份功绩当归于高丞相之智勇双全。至于冷家,适当给予些银钱奖赏,以示朝廷不薄功臣之心即可。”

说到这里,赵成宇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温情,望向皇后,继续说道:“当初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是高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份恩情,我赵成宇岂能忘怀?高丞相或许在某些事情上与我见解相左,但他对朝廷的忠诚与贡献,我是看在眼里的。你身为皇后,智慧过人,自然能领会我的深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