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 第44章 十门郡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第44章 十门郡

作者:墙绘夏子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9:41 来源:书海阁

屋内的气氛微妙而复杂,宾客们的笑语与远处戏台上的丝竹之声交织在一起,却难以掩盖御书房内那份沉甸甸的肃穆。烛光摇曳,将高大的书架和龙案上的文房四宝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神秘的光辉,也映照出每个人脸上各异的表情。

官夫人们与京城中的贵女们,在城墙上的戏楼中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戏台上演绎着千古流传的悲欢离合,她们或低语轻笑,或轻摇团扇,看似远离了朝堂的纷争,实则心中各有盘算。

而在御书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高官们或端坐椅上,神情凝重地思考着即将展开的议题;或站立一旁,手中把玩着玉佩,眼神中透露出几分不安与期待。他们之中,不乏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有初入朝堂的新贵,此刻都因即将到来的决策而心神不宁。

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跪在地上的王爷们。二皇子和三皇子,作为皇上的直系血脉,此刻姿态谦卑,目光中既有对父皇威严的敬畏,也有对未知命运的忐忑。他们身旁,几位郡王、亲王同样跪得整整齐齐,他们的到来,不仅仅是因为立新后的大典,更是因为这场变故背后隐藏着的权力博弈与家族兴衰。

赵成宇,这位刚刚继承了赵郢擎记忆的新皇,望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虽能回忆起片段,但对于这些血肉相连的亲人,那份亲情与责任却是任何记忆都无法完全替代的。他努力让自己显得镇定自若,将目光投向了二皇子,决定从眼前的问题入手,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二皇子,你可曾听闻,夷族之中尚有余孽未除,其旧部仍潜藏于暗处,伺机而动?”赵成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二皇子闻言,身体微微一颤,随即伏地更深,恭敬地回答道:“回父皇,儿臣确有耳闻。当年夷族被灭,还有些远亲因为生疏的关系并未获罪,只罚了些银钱。”

赵成宇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二皇子其实也就十岁,这么一回答倒是显得成熟。他继续道:“夷族旧部之事,非同小可。今日夷妃得到消息,连皇后的答谢宴都没有参加,你们知道的她和皇后情同母女,你们也多少知道其实夷妃只是我的干女儿这件事吧?”

官员们与亲王们纷纷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皇帝决策的敬畏,也有对局势的深思。赵成宇的声音在宽敞的御书房内回荡,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与深思熟虑后的沉稳。

“我之所以提及此事,并非单纯因这个人之祸,”赵成宇缓缓说道,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仿佛要将他们的心思都看透,“而是担忧这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初,我不愿让她卷入宫廷纷争,才不收做义女,用妾室的身份安置,后来进了宫她便自然成为妃子,便是不想随意有人以义亲的名义为夷族起义,未曾想,如今来个不知所谓的人自称当年夷族‘薛王爷’的三儿子,夷妃都不认识他,都能成了他人手中的把柄。”

他轻叹一声,继续说道:“夷族之事,虽看似微小,但如今云家军还不知道要在南国如何发展,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在那边建立番国自给自足,高丞相也会让那边发展起来。这些无非是看到边疆战乱,觉得我们朝堂无人,便可兴风作浪,就算最后不成,也可以逃到南国的领土当做流民。”

十门郡郡王站得笔直,拱手回话,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父王所虑极是,侄儿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在我领地之内,确有夷族余孽的存在,但他们已不成气候,多为散兵游勇。侄儿已责令当地官员严加监视,并时常派人巡查,以防不测。”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绪,然后继续说道:“至于那些被误认为‘民兵’或‘土匪’的村民,实则多为生计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平日里皆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只有在遭遇天灾**,或是受到外界煽动时,才会暂时聚集起来。侄儿以为,对此类情况,应以疏导为主,惩戒为辅,方为上策。”

赵成宇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治理国家,需恩威并施,既要有雷霆手段震慑宵小,也要有仁政之心体恤民情。

“郡王言之有理,十门郡郡王的想法是好的,毕竟也不能把种田的村民都杀了,但如今有这样不顾国之安危的‘蛀虫’存在,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一股势力借此机会兴风作浪,更不愿看到无辜之人因此受累。”赵成宇沉声道,“我同意你的看法。对于那些确属无辜的村民,应给予宽容与引导;而对于那些借机作乱之人,则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严肃:“但我也要提醒诸位,切不可因一时之仁而放松警惕。夷族之事,虽小却不可轻视。我希望,你们能以此次事件为鉴,加强各地治安,确保我子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官员们与亲王们闻言,纷纷表态,誓将皇帝的旨意传达到每一个角落,确保国家的安宁与繁荣。御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张张坚毅而忠诚的脸庞,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将是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南国的国土辽阔,并入我国,我国便是大国中最大的了。所扰南国必须自己,让云家军在南国不遗余力的发展才是道理。

赵成宇轻轻摩挲着龙椅的扶手,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思与追忆,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薛王爷,那个以美艳着称的夷族将领,他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即便是我,也曾在年少时听闻过他的故事。”

三皇子接过话茬,声音中带着几分敬意与感慨:“是的,父王。儿臣记得清楚,当年赵流将军平定夷族之乱,那场战役惊心动魄,而薛王爷的陨落,更是成为了后世口中的佳话与警示。据说,赵流将军亲手斩下薛王爷的首级,其英勇之姿,至今仍让人心生敬畏,只可惜赵流叔也过世了。”

赵成宇微微点头,似乎被三皇子的描述勾起了赵郢擎的很多回忆,他沉吟片刻后说道:“既然薛王爷之名在夷族余部中仍有余威,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点。派人去山崖下寻找他的尸骨,或许能作为一种象征,对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起到威慑作用。”

然而,十门郡郡王却面露难色,他恭敬地拱手回禀:“父王,那山崖所在之处,确实如儿臣所言,是一片少有人迹的雨林。雨林深处危机四伏,不仅有凶猛的野兽出没,更有许多具有致幻效果的植被,使得进入其中的人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迷失方向。因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猎人,也鲜少有人敢轻易涉足那片区域。”

郡王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薛王爷的尸骨,儿臣恐怕早已难以寻觅。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便是未被野兽啃食殆尽,恐怕也已化为尘土,难以辨认。更何况,雨林中的环境复杂多变,即便是找到了,也难以保证其完整性,更别提作为威慑之用了。”

赵成宇闻言,眉头微蹙,显然对于郡王的说法并不完全满意。但他也明白,郡王所言非虚,那片雨林确实是个难以征服的地方。于是,他沉吟片刻后,做出了决定:“郡王所言有理,但此事也不能就此作罢。先以剿匪的民意让那些民兵和土匪聚集不起来,十门郡所有人在夜间都要宵禁,只能凌晨农作。还要注意那些流动收粮的流民。”

赵成宇的言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壁垒,直视未来的挑战。他继续说道:“我们的谋划,需细致入微,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加强边疆地区的情报网络建设至关重要。我欲设立专门的斥候队伍,他们需精通各地语言,熟悉地形地貌,能够深入敌后,搜集情报,为我所用。”

“其次,我们要利用商队、旅人等流动人群,建立一条隐蔽的信息传递渠道。这些看似平凡的旅人,实则可以成为我们情报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他们可以将边疆的动静及时传回京城,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局势。”

赵成宇的话语一顿,眼神中闪过一抹精光:“再者,关于民兵收编之事,我已有计较。你作为十门郡郡王,当负起此责。不必急于求成,只需循序渐进,将那些有勇有谋、心怀国家的民兵逐步纳入官军编制之中。如此,既能增强我们的军事实力,又能削弱地方上的团结势力,一举两得。”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沉稳:“在收编过程中,务必注重他们所在的地里位置。虽然要挑选那些忠诚可靠、勇于担当的民兵,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与重用。但最终的目的是不让他们很容易的联结到一起去,以片区划分,逐点收编为自己人,并且可以掌握周围动态。”

赵成宇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既蕴含着深远的政治智慧,又透露出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他继续说道:“在十门郡地区,重点规划并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措施,旨在从根本上促进该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首先,针对百姓农作,推行减税政策。对于那些辛勤耕耘、粮食产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农户,将给予显着的税收减免,以资鼓励。此外,对于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耕作的农户,还将额外发放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免税政策亦将有所体现。对于那些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遭受损失的农户,下令免除其一定年限内的全部赋税,并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分发救济粮款,确保百姓基本生活无忧。”

赵成宇的目光中闪烁着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关怀,他继续说道:“除了减税免税外,还计划要在十门郡地区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但不限于修建灌溉渠道、改良土壤、引进优良种子等,以期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体效益。”

“同时,十门郡刚好也是挨着南国的,让高家商人促进的经济繁荣,加强与贸易往来。我们将开辟新的商路,降低关税壁垒,鼓励两国商人互通有无,共同繁荣。在贸易中,我们将重点推广我朝的农作物和手工制品等特色产品,同时引进南国不同的工艺和技术,提升我朝的产业水平。”

“通过这些经济激励措施的实施,相信十门郡地区的百姓将能够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得到显着提高。人民嘛,只要有活干,一直有收入,便不会想着要去打杀了。届时,即便有叛乱之徒蠢蠢欲动,也难以撼动我国的根基。”

赵成宇的言辞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他的谋划不仅体现了对边疆地区稳定的重视,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明君的深谋远虑与仁爱之心。在场的官员与亲王们无不被他的话语所打动,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并执行这些政策,共同为大赵的繁荣与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成宇的谋划周密而深远,听得在场众人无不心生佩服。十门郡郡王更是叩首领命,表示将全力以赴执行皇帝的旨意:“父王英明!侄儿定当不负所托,竭尽全力加强边疆地区的稳定与防御。同时,也会密切关注民兵的动向,适时进行收编与培训,确保他们成为我朝的可靠力量。”

随着十门郡郡王的表态,御书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而充满决心。赵成宇知道,这一系列的谋划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带领大赵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