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 第50章 贵女们的戏台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第50章 贵女们的戏台

作者:墙绘夏子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9:41 来源:书海阁

太子缓步踏入后台,那里已是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几名宫女与太监轻手轻脚地为他整理着戏服,轻轻拍去衣上的微尘,又细心地在他的眉宇间勾勒上几分英气与温婉并存的妆容。他坐在铜镜前,目光偶尔掠过镜中自己的倒影,心中却是一片宁静致远。这场寿宴,不仅是对父皇寿辰的庆贺,更是他作为储君,向天下展示自己才华与风度的一次绝佳机会。

经过一番简单的装扮,太子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已是另一番风采。他身着华丽的戏服,金线绣制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步行走都仿佛踏着祥云,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随着乐声渐起,太子步入戏台中央,准备为父皇献上一段精心准备的祝寿戏曲——《盛世华章》。

乐音悠扬,太子开腔,那声音清亮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与敬意。他唱的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唱的是父皇圣明、万民敬仰。曲调时而激昂,如同江河奔腾,展现着大国的繁荣昌盛;时而温婉,如同细水长流,诉说着对父皇的深深敬爱。台上太子身段优雅,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将戏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掌声雷动。

然而,深知自己身为太子,不宜在女眷众多的场合久留,太子在完成这段精彩的唱曲后,便以礼节性的微笑向四周致意,随后在众人的目送下,缓缓退下了戏台。他的背影显得既孤傲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仿佛预示着未来他将肩负起的重任与期待。

回到御书房,太子推开门,一股熟悉的龙涎香扑鼻而来。父皇果然还在,正低头批阅着奏章,眉宇间透露出几分疲惫但又不失威严的神色。而一旁,高丞相与苏丞相静静地站立,似乎正在低声交谈着什么,见到太子进来,两人连忙躬身行礼。太子心中暗自揣测,这两位重臣的出现,是刚从何处归来,还是一直守候至此,但此刻并非深究之时,他轻轻点头以示回应,便径直走向父皇身边,准备汇报今日的寿宴情况,并继续商讨国家大事。

赵成宇的声音沉稳而直接,他并未因提及太子的私事而有丝毫犹豫,仿佛这一切本就是公开讨论的话题。他目光坚定地转向苏丞相,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苏丞相,咱们得仔细筛选一番,哪些贵女不仅品貌双全,更需有胸怀远志,愿意伴随太子远赴南国,方能担得起侧妃之责。我可不想到了提亲的时候,因为选人不慎而丢了皇室的脸面。你们务必详加探查,确保每位候选人都对南国之行有所准备,心甘情愿。”

高丞相闻言,眉头微蹙,似有不解又带几分谨慎地询问:“皇上言之有理,但太子殿下即将肩负国家重任,远赴南国,真的不需先立太子妃以稳国本吗?此举或许能更彰显皇家威仪,也让殿下在外有所依靠。”

赵成宇轻轻一笑,嘴角勾起一抹微妙的弧度,反问道:“哦?那么依高丞相之见,这太子妃之位,是该由你高家世代忠良之中再出一名德才兼备的嫡女,还是苏家凭借世代功勋,推举一位适龄闺秀呢?”说着,他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讽刺,“高家若是真有意,莫非要让高凌燕的姊妹辈入宫?那可真是乱了辈分,贻笑大方了。至于苏家,据我所知,嫡子独秀,旁支虽有女眷,却多非正室所出,恐怕也难合规矩。我已是开明之举,给你们留了余地,二位丞相倒反问起我来了。”

这番话,不仅道出了现实的无奈,也透露出赵成宇对皇室联姻背后复杂利益关系的深刻洞察。一时之间,屋内气氛显得有些微妙。

就在这时,一直静默不语的太子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深思熟虑:“父皇确有言,我此行南国,加强邦交,要是各国都送公主或者贵女过来联姻,或许更易取得他国信任,减少不必要的战争。”

赵成宇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目光在三位重臣间流转,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瞧瞧,这便是我们的太子殿下,新脑子就是比你们这些老古董好用多了。既然如此,我们便按太子的意思,先筹备好侧妃之选,确保每一位都能成为殿下在南国的坚实后盾。”

此言一出,高丞相与苏丞相皆面露恍然之色,纷纷点头应承。

虽然御书房内关于太子突然离席的议论纷纷,为宫廷的日常添上了一抹不同寻常的色彩,但真正沸腾起欢声笑语的,莫过于城楼之上那座金碧辉煌的戏楼现场。无数的宫灯,洒在精心布置的舞台上,映照出即将上演的一场场才艺盛宴。

舞台之上,原本丰富多彩的表演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暂时搁置,但空气中弥漫的期待与兴奋却丝毫未减。众贵女们,平日里养在深闺,难得有此机会相聚于皇宫之内,心中自然生出不少较量之意。眼见太子离席,她们中不少人更是按捺不住,相互间眼神交汇,几番私语后,竟不约而同地向赵皇后请愿,愿在娘娘面前一展所长,以文会友,以艺服人。赵祺儿皇后,以她的温婉与智慧闻名,见状非但不恼,反而欣然应允,并亲自规划了比试的三项内容,既考验了女孩子们的才情,又不失宫廷雅趣。她轻声细语地宣布:“既是如此,第一场比试,便让宫人们前往后花园,为每位小姐采撷一枝最合心意的花朵,以花为媒,走台展示,不仅要比谁的花儿更为娇艳,更要比谁的气质与花儿相得益彰。”

此言一出,众贵女纷纷面露喜色,各自思量着如何选取最能代表自己风姿的花朵,并设想着如何在其间漫步,展现自我。而台下的宫人们则迅速行动起来,穿梭于后花园的繁花似锦之中,不久,各式花卉便被一一呈上,引得台上台下皆是一片赞叹。

第二场比试,则是歌曲或琴意的较量。只见贵女们或轻启朱唇,吟唱起缠绵悱恻的曲调,或轻拨琴弦,流淌出悠扬动听的旋律。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她们内心的情感与梦想,让整个戏楼都沉浸在一片音乐的海洋中。

至于第三场飞花令,更是将比试推向了**。赵皇后亲自出题,以“花”字为令,贵女们需轮流吟出含有“花”字的诗词,且不得重复。这场比试不仅考验了她们的文学功底,更展现了她们敏捷的思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时间,台上台下皆是诗句纷飞,花香与墨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一场别开生面的贵女比试在皇后的提议下拉开了序幕。戏台上烛光被聚光铜镜聚集在中央,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仿佛也预示着即将上演的才情与美貌的盛宴。宫人们手持细竹篮,穿梭于花海之间,为每位贵女精心挑选着最能衬托其气质的花朵。

首先登场的是户部侍郎的千金,李婉晴。她身姿曼妙,气质温婉,宫人为她选了一枝洁白的梨花。李婉晴轻执梨花,漫步于舞台之上,那梨花在她手中仿佛也有了生命,与她清丽脱俗的气质相互映衬,宛如仙子下凡,引得台下众人纷纷赞叹。

紧接着,是亲卫将军府的小姐,赵霁月。她性格豪爽,英姿飒爽,宫人特地为她寻来一枝热烈如火的红玫瑰。赵霁月手持玫瑰,步伐坚定,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玫瑰的热烈与她的坚韧,两者相辅相成,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随后,文渊阁大学士的女儿,苏晴雪缓缓步入舞台。她才华横溢,气质高雅,宫人奉上的是一枝清雅淡然的兰花。苏晴雪轻抚兰花,指尖似乎流淌着书香之气,她以诗歌吟咏兰花之高洁,同时以自身温婉的气质,将兰花的清雅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心旷神怡。

再来看那尚书府的二小姐,林婉如。她性格温婉中不失灵动,宫人根据其特质,挑选了一枝轻盈飘逸的紫藤花。林婉如手执紫藤,旋转于舞台之上,衣裙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如同紫藤花开满枝头,她的笑容与紫藤的芬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最后,是高皇后的亲侄女,云裳郡主。她身份尊贵,气质非凡,宫人们自然不敢怠慢,为她精心挑选了一枝象征着皇家荣耀的金黄色牡丹。云裳公主手捧牡丹,步伐优雅,她的高贵与牡丹的富丽堂皇相得益彰,仿佛她就是这后宫之中最耀眼的明珠。

每位贵女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手中的花朵与自己的气质完美融合,展现出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这场比试,不仅比的是花儿的娇艳,更是贵女们气质与才情的较量,让人不禁对她们的才华与美貌刮目相看。

随着第一场以花为媒的展示圆满落幕,第二场比试——歌曲或琴意的较量,在京城贵女们的期待中缓缓拉开帷幕。这场比试,不仅是声音与旋律的交锋,更是情感与灵魂的共鸣。

家族地位比较高的贵女可以独奏。

首先上场的,是丞相千金李婉晴。她选择了一首古曲,指尖轻触古筝的琴弦,一曲《高山流水》悠然而起。她的演奏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又似云雾缭绕,朦胧而深远。乐声中,她仿佛化身为那寻觅知音的伯牙,将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敬畏融为一体,让人听后心旷神怡,如临其境。

随后,将军府的小姐赵霁月登台。与温婉的李婉晴不同,赵霁月选择了一首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战歌。她手持长笛,站定舞台中央,深吸一口气,随后笛声激昂而起,如同战场上冲锋的号角,震撼人心。她的演奏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家乡的深情,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不屈的意志,让人热血沸腾。

接着,文渊阁大学士的女儿苏晴雪缓缓步入舞台。她取过一旁的古琴,坐下,闭目沉思片刻后,指尖开始在琴弦上跳跃。一曲《广陵散》在她的手下重生,琴声时而悠扬,时而激越,仿佛带人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苏晴雪的演奏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在旋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与释然。

尚书府的二小姐林婉如则选择了清唱。她声音柔美,如同春风拂面,她选择了一首民间小调,以其特有的灵动与甜美,将这首歌曲演绎得别有一番风味。她的歌声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每一个字都唱进了人们的心坎里,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幸福。

最后,云裳公主以一首自创的歌曲压轴。她不仅歌唱技巧高超,更在歌曲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云裳公主的演唱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仿佛在她的歌声中看到了希望与光明。

随着第二轮比试的深入,皇后宣布进入合奏表演阶段。舞台上,乐师们已经准备好各种乐器,而贵女们则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准备共同演绎一曲《阳春白雪》。

李婉晴坐在古筝前,她是这场合奏的领奏者,指尖轻触琴弦,便流淌出清澈而悠扬的旋律,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为整首曲子铺设了明亮的基调。

赵霁月则手持长笛,站在一侧。随着古筝的引导,她深吸一口气,吹出了长笛特有的清脆音色,与古筝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既相互独立又和谐共生,为乐曲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

而苏晴雪,她选择了古琴这一传统乐器。她的演奏风格沉稳内敛,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力量与情感。在合奏中,她以古琴特有的韵味,为整首曲子增添了一抹古朴与深邃的色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