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 第68章 蜂窝煤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第68章 蜂窝煤

作者:墙绘夏子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9:41 来源:书海阁

赵祺儿坐在御书房的窗边,手中捧着一碗温热的粥,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夜色中摇曳的树枝,心中五味杂陈。她其实心内很矛盾,一方面,她开始觉得皇上赵成宇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流放的艰难日子,两人并肩作战,相互扶持,共同面对风雨,那份默契与依赖让她感到一丝温暖与安心。在那段日子里,他们不仅是主仆,更像是患难与共的伴侣,共同经历了生死考验。

然而,另一方面,眼前的这位皇上却又让她感到陌生。他的性格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再是那个在流放路上内心柔软但又想要挣扎命运的王爷。现在的他,言行举止间透露出一股难以言喻的威严与疏离,连思想都似乎有了明显的转变,变得天马行空,让人难以捉摸。这种变化让赵祺儿不禁怀疑,眼前的皇上,是否还是曾经那个与自己心灵相通、共度难关的赵郢擎?

她轻轻地吃了几口粥,温热的食物仿佛给她的身体带来了一丝暖意,也让她的思绪逐渐模糊。许是身体太过疲惫,又或是心灵上的挣扎消耗了她太多精力,赵祺儿拿着勺子的手渐渐无力,眼帘也缓缓合上,一副即将沉睡的样子。

见状,赵成宇轻轻放下手中的碗,缓缓起身,靠近赵祺儿身旁。他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她,眼中满是疼惜与不舍。轻声细语地吩咐旁边的侍从退出房间后,他轻轻地将赵祺儿扶靠在自己坚实的胸膛上,让她能够睡得更安稳些。赵祺儿感受到了这份久违的依靠,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似乎是在梦中也找到了片刻的安宁。

不一会儿,赵祺儿便进入了梦乡,呼吸渐渐平稳而深长。赵成宇见状,心中既有不舍也有无奈。他轻轻地将赵祺儿交给一旁早已等候的几个老妈妈照顾,确保她能得到最好的休息。临行前,他还特意嘱咐老妈妈们要细心照料,不可有丝毫懈怠。

安排好一切后,赵成宇转身离开,步伐中带着一丝沉重。直接在院外换衣服,小框子只好眼疾手快的帮他穿上,让人将院内的炉子挑旺一些。

赵成宇站在院子中央,目光穿过夜色,聚焦在那被侍从刚刚挑起的火炉火苗上。跳跃的火光映照在他深邃的眼眸中,仿佛点燃了他心中的某根弦,让他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我来了这么久了,这都要进入冬天了。”

在一旁忙碌的小框子,误以为皇上是在与自己交谈,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回答道:“是的,皇上,第一批上等的碳已经运到宫里了。为了确保宫内温暖如春,宫外还在熏制一些老树根,等天气再冷些,就可以用来烧地热了,保证宫内每个角落都暖意融融。”小框子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皇上关怀的回应,以及对宫廷生活细节的熟悉。

赵成宇闻言,微微一愣,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自语被误解了。他转而将话题引向了一个更为实际的问题:“一个冬天一般卖炭要多少开销?”

小框子一听,面露难色,他知道这个问题涉及的具体数字并非自己所能掌握:“这个可能要去问内官,他对宫中的财务情况更加清楚。”

赵成宇见状,轻轻摆手,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似乎在为自己的突兀感到一丝歉意:“是我唐突了,你且忙你的。马上上朝了,我问问丞相便是。”

朝堂之上,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而沉寂。赵成宇提出的那个关于冬季炭火开销的问题,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所有在场的官员都陷入了沉思。他们面面相觑,显然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高丞相,这位久经沙场的老臣,此刻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着往昔的种种,终于开口答道:“回皇上,以前高凌燕女帝在位时,曾提及过此事,大约是两万两白银。”他的声音虽稳,但眼中的闪烁却透露出对这数字的不确定。

赵成宇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地望向高丞相:“你可见过多少银子是两万两白银?”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质问,显然对这个模糊的答案并不满意。

高丞相被皇上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低下头,心中暗自懊悔。其实,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只要是卖给皇宫的东西,价格总要贵上几倍。宫里人数众多,炭火需求量巨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但这样的常识,在皇上面前却难以启齿,毕竟谁也不想成为那个揭开宫廷奢华面纱的人。

赵成宇见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他深知宫廷之中,奢侈之风盛行,连最基本的炭火都能成为敛财的工具。他回想起自己看过的那些连续剧,剧中对于皇宫中物价高昂的描绘,如今竟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

于是,他对小框子说道:“你去让人拿两万两白银过来。”小框子一听,心中一惊,忙不迭地下去安排。他深知皇上的脾气,不敢有丝毫怠慢。于是,他让一个腿脚快的侍卫背着自己,一路疾驰向国库。在皇宫里,这样的移动方式无疑是最快的,既省去了抬轿子的繁琐,又保证了速度。不久,两万两白银被运到了朝堂之上。这些白银被整齐地码放在一个个结实的木箱子里,宛如一座座小山般堆放在朝堂中央。赵成宇望着眼前的白银和木箱子,冷笑一声:“这些白银和木箱子烧一个冬天皇宫也不会冷,为何还要卖炭?”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让人无法忽视。

不得不说,皇上这话糙理不糙。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直接戳中了宫廷奢侈浪费的要害。在场的官员们闻言,无不面露愧色,低头不语。他们深知,皇上的这番话,不仅是对炭火开销的质疑,更是对宫廷奢靡之风的警醒。

赵成宇站在朝堂之上,目光深邃,思绪却飘回了遥远的童年时光。他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富裕,冬天取暖全靠那些简陋的蜂窝煤。那些煤块虽然不起眼,却能在寒冷的冬日里为家里带来一丝温暖。想到这里,他不禁好奇,在这个年代,是否已经有人开始尝试利用煤渣这一资源了呢?

于是,他再次开口吩咐道:“把市场上所有的炭的种类都拿过来,我看看。”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却也透露出对民生细节的关心。

然而,作为皇上,赵成宇深知自己的身份带来的束缚。一方面,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一声令下,什么都能得到;另一方面,他的行动却受到了重重限制,无法像普通人那样自由自在地行走于市井之间,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这种矛盾的感觉,让他时常感到困惑和无奈,不知道自己是太自由了,还是一点自由都没有。

不一会儿,各种煤炭都被呈了上来,堆满了朝堂的一角。几个官员紧随其后,纷纷上前向皇上介绍各种煤炭的用途和特性。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皇上的敬畏和讨好,但同时也透露出对煤炭这一资源的珍视和了解。

赵成宇仔细听着官员们的介绍,目光在这些煤炭上逐一扫过。他发现,这个朝代已经开始使用石炭了,只是用法还相当粗浅。大块的石炭被用于烧制器具,而碎小的石炭则被分给奴籍的人使用,因为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异味,不仅屋子会变黑,还会影响人的健康。

看到这一幕,赵成宇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他有责任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要着手推广更加高效、环保的煤炭利用方式,让石炭这一宝贵的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赵成宇站在朝堂之上,目光扫过在场的官员们,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疑惑和好奇。他决定将蜂窝煤的制作方法分享给这些朝廷重臣,希望能为国家的能源问题找到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诸位爱卿,我今日要与你们分享一种新型的燃煤方式——蜂窝煤。”赵成宇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官员们面面相觑,似乎对这种新奇的燃煤方式并不熟悉。赵成宇见状,便耐心地解释起来:“这蜂窝煤,便是将碎煤粉与黄土混合,经过压制成型后得到的。它不仅能有效地利用碎煤资源,还能提高燃烧效率。”

然而,官员们听着还是有些发愣,似乎对这种方法持怀疑态度。就在这时,太子府的舞剑高手林逸——林大人突然开口了:“皇上,我明白了!碎煤粉只要用黄土霍一霍,然后压在一起就能当木炭用,是吗?”

赵成宇闻言,心中一喜,终于有人理解了他的意思。他笑着点点头,补充道:“林大人所言极是,但若是能制成特定的样式,如蜂窝状,便能燃得更久。而且,如果配上相应的炉子和烟囱,屋内就不会有异味和黑烟了。”

与此同时,旁边的官员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接过小框子递来的纸笔和墨,按照赵成宇的描述,在地上勾勒出蜂窝煤的初步样式。然而,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燃煤方式,他们画得并不准确,需要反复修改和整理。

经过多次尝试和修正,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样子。赵成宇看着地上的草图,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相信,只要将这种燃煤方式推广开来,定能为国家的能源问题带来新的转机。说完,赵成宇感觉自己的喉咙都有些冒烟了,他微微咳嗽了几声。小框子见状,连忙递上润喉茶,恭敬地呈给皇上。赵成宇接过茶杯,轻啜一口,顿时感觉喉咙舒服了许多。

官员们都纷纷点头,觉得这个蜂窝煤的办法既实用又创新,不仅能有效解决煤炭的利用问题,还能改善居住环境,减少烟尘和异味。他们讨论的热情高涨,连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官员也加入了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林逸目光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再次向赵成宇确认道:“皇上,您刚才说的煤粉,是指既可以用石炭的碎粉,也可以用木炭的碎粉吗?”

赵成宇微笑着点头,补充道:“是的,林大人。而且,煤粉的种类还不止这些。如果加入硫磺、硝石等物,用皂角子调和,还能制作出火药。”苏丞相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他缓缓开口道:“火药这东西,我略有耳闻。江湖上确实有些术士会制作那种东西,用来表演或是其他不为人知的目的。”

赵成宇没想到自己随口一提,竟然意外发现这个年代已经有人掌握了初步的火药制作方法。他心中一动,立刻对苏丞相吩咐道:“苏丞相,既然你知道这样的术士,那就麻烦你安排一下,把他们送来皇宫。我有一些事情需要向他们询问。”

苏丞相闻言,立刻恭敬地应了皇令,表示会尽快安排。

这时,高丞相也插话进来,他指着地上的图纸和煤渣,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皇上,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开设专门的制作工坊,用机械化的方式大量生产这种蜂窝煤。这样一来,成本会大大降低。”

一直没被注意的云飞宇,突然说:“这么说,有可能一个普通的五口家庭,若是睡在一个屋里,一个冬天只要二三两银子的煤粉就可以过冬了。”

赵成宇闻言,赞许地点点头。他补充道:“蜂窝煤晾干后虽然看起来有些脆弱,但它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很轻。而且,它不容易受潮。就算受潮了,只要在小孔洞里点燃一些枯草或者干稻杆,就能迅速干燥并点燃。这对于出征的军队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改革。想象一下,只要两个人一辆板车,就能拉上一车蜂窝煤,足够十个帐篷用一个月。这样既能保证军队的取暖需求,又能大大减轻后勤的负担。”

官员们听着赵成宇的描述,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这种新型燃煤方式在未来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朝堂上充满了热烈而积极的氛围,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