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 第91章 太子的威望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第91章 太子的威望

作者:墙绘夏子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9:41 来源:书海阁

哎呀,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挺让人揪心的。你看,这孩子,小胳膊小腿的,大人的衣服往身上一套,活像个穿着长袍的小木偶,袖子能甩到膝盖那儿,衣摆拖在地上,走起路来别提多别扭了。这哪成啊,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穿得不合体,不说行动不便,万一再绊一跤,摔出个好歹来,那可咋整?

起初,咱们也想着去附近的市集找些童装来应急,可这乱世之下,哪还有心情开店做生意?店铺都大门紧闭,生怕惹上什么麻烦。幸好啊,珍妃身边那些细心的宫人们,特别是那几个心地善良的女官,她们见孩子这般模样,心里也是不落忍。翻箱倒柜的,从自己的私房衣物里找出了几件略显陈旧,但还算干净整洁的小衣裳,给孩子换上。这些衣服虽不华丽,却透着几分温暖,孩子穿上后,整个人都精神多了,眼睛里也有了光。

可话说回来,孩子虽然幸免于难,没染上那场突如其来的怪病,但这并不代表就能安心跟着珍妃的救援队伍四处奔波了。珍妃她们此行,是为了救治那些不幸染病的村民,这路上风险重重,万一孩子再有个闪失,那可真就是雪上加霜了。再说了,这病邪乎得很,谁知道它会不会在哪个角落突然冒出头来?还是远离那些被封锁的村子为妙。

于是,大伙儿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派个可靠的骑兵,专门护送孩子回郡王府。郡王府嘛,毕竟是个安全的地方,又有不少下人照顾,孩子在那里,总比跟着他们东奔西走强。可这儿又有个难题了,按理说,送孩子去府衙也是可以的,毕竟府衙是官府所在,理应更加稳妥。但这阵子太子殿下正忙着整顿朝纲,清理门户,府衙上下人心惶惶,谁也说不好里面是不是也藏着什么隐患。万一孩子送过去了,没被照顾好,反而添了乱子,那可真是好心办坏事了。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直接找太子殿下给个安排最为妥当。别看太子殿下平日里严肃冷峻,其实他心里头是有杆秤的,对民间疾苦也是颇为关注。要是能把孩子的情况如实禀报,太子殿下说不定能亲自给找个好去处,让孩子既能安全又能得到好的照顾。

骑兵大哥接到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他轻轻地牵起孩子的手,将他扶上马背,自己则紧随其后,踏上了回郡王府的路途。一路上,骑兵大哥耐心地与孩子交谈,用简单的话语讲述着外面的世界,试图减轻孩子心中的恐惧和孤独。

当骑兵大哥带着孩子出现在郡王府前时,府中的下人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小生命所惊讶。传话给太子后,太子在郡王府中专门空出一个阁楼,立刻吩咐下人准备热水和食物,为孩子洗去一身的风尘,同时也为骑兵大哥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从那天起,孩子便在郡王府安顿了下来,像是冬日里一抹不期而遇的阳光,给这个庄严的府邸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虽然命运对他不公,让他过早地失去了亲人的庇护,但在这里,他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关爱。

太子殿下得知此事后,心中颇为挂念,特地派人请来了城中医术高超的大夫,为孩子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大夫一番望闻问切后,面露喜色,向太子禀报道:“这孩子身体强健,并无任何疾病,实属难得。”太子听后,心中的大石这才落了地,他深知,对于这样一个在灾难中幸存的孩子来说,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太子又命人查阅了当地的户籍档案,希望能找到孩子的远房亲戚,以便有个更合适的归宿。然而,一番查找下来,却并未发现任何线索,孩子似乎成了孤儿,无依无靠。这时,太子沉吟片刻,补充道:“珍妃娘娘尚未归来,即便查到了亲戚,也需等她回来后再做定夺。本宫不愿因此事而落下任何口舌,让孩子再受委屈。”

当地的官员们,经过前段时间的整顿,该抓的已经绳之以法,该贬的贬,该扣俸禄的也已落实。如今,留在眼前的,都是那些谨小慎微、积极向上的官员。他们见太子如此重视这个孩子,也纷纷表示愿意出力,有的甚至提出要将孩子收养,让他去私塾读书,接受良好的教育,以期将来能有所作为。

其中,一位年约四十、面容慈祥的官员,更是言辞恳切:“殿下,微臣家中膝下无子,一直渴望能有个孩子承欢膝下。这孩子既然有缘来到郡王府,又深得殿下厚爱,微臣斗胆,愿将他视为己出,悉心教导,定不负殿下厚望。”

太子听后,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这些官员虽然各有目的,但若能真心对待孩子,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于是,他缓缓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待本宫与珍妃娘娘商议后再做决定。不过,你们的心意本宫领了,孩子能有你们这样的长辈关心,也是他的福气。”

就这样,孩子在郡王府中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他每天与府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脸上总是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会仰望星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那位救他于水火之中的珍妃娘娘。赵成宇坐在书房的案前,手中紧握着刚从玉瑶郡送来的快信,信封上的火漆印章在昏黄的烛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这封信,是玉瑶郡的郡守紧急派人送来的,信中详细描述了那些因瘟疫而被封锁的村子现状,以及村民们无助的呼喊和绝望的眼神。

赵成宇心中五味杂陈。他并非不想伸出援手,去解救那些被困在瘟疫阴影下的无辜村民。但现实是残酷的,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很多事情并非人力所能及。他轻叹一声,将快信缓缓展开,再次仔细阅读起来,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斤,压在他的心头。

“六个大女主,也许的确是不同小说的女主,但她们都不是穿越者,而我这个穿越者,却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没有重生者的优势。”赵成宇在心中默默念叨着,眼神中闪过一丝自嘲与无奈。他来自另一个时空,带着对历史的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本以为能够在这个世界大展拳脚,改变一些什么。然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他发现自己竟然也是那么的手足无措,那么的无力回天。

他想起自己曾经试图用现代的知识和方法去对抗瘟疫,但很快就发现,这个世界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远远落后于他所熟悉的那个时代。他所掌握的知识,在这里似乎并不完全适用,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文化差异和误解而遭到质疑和反对。

赵成宇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明白,抱怨和自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作为玉瑶郡的盟友,他必须振作起来,想办法为那些无辜的村民做些什么。哪怕只是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也要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希望。

他开始思考起来,脑海中闪过一个又一个可能的方案。他想着如何调动更多的资源,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虽然他知道,这些方案可能并不完美,甚至可能遭遇重重困难,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值得庆幸的是,封村抗疫的举措确实有效地阻止了疫病的进一步蔓延。那些被严格封锁的村子,虽然经历了难以言喻的痛苦与挣扎,但终究还是将病魔挡在了门外。村民们虽然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但他们的坚韧与团结,成为了这段黑暗时期最宝贵的财富。

而那些位于这几个村子之外的地区,虽然也出现了大量的感冒患者,但经过仔细的诊断与排查,发现他们并未感染上那致命的疫病。这一发现,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厚重的阴云,给所有人心头带来了一丝安慰与希望。有人猜测,这或许是因为当地的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使得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阻碍。这一猜测虽然尚未得到科学的证实,但无论如何,它都成为了人们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景。

在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珍妃的救援队伍无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不仅勇敢地冲在最前线,为村民们送去急需的物资与药品,更是在离开太子队伍之前,特意叮嘱太子的人,一定要向玉瑶郡的百姓传授一个简单却实用的办法——喝“三滚水”。

“三滚水”,这个看似简单的名字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与关怀。无论是哪里的水,都要经过三次煮沸与沉淀的过程。第一次煮沸后,放凉并舀取上面的清水;第二次、第三次同样如此,每次都要舍弃掉沉淀在底部的杂质与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经过这样三次精心处理后的水,再用来煮菜和饮用,不仅能够大大减少水中的病菌与杂质,还能让水质变得更加纯净与甘甜。

这一方法迅速在玉瑶郡流传开来,成为了百姓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习惯。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升腾起袅袅炊烟,那是人们在用“三滚水”煮着热腾腾的饭菜,也是他们在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健康的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瑶郡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安宁。那些曾经被瘟疫笼罩的村子,也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渐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珍妃的救援队伍与太子等人的付出与努力,也成为了这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一时间,太子的威望如日中天,他的名字在玉瑶郡的百姓口中传颂,如同神明一般被崇拜与敬仰。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太子不仅亲自指挥救援工作,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以民为本”。

他深知,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尤其是在这瘟疫肆虐、人心惶惶的特殊时期,稳定粮价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于是,太子果断出手,亲自监督粮食的调配与价格控制,确保小麦和大米等基本口粮的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不让奸商有机可乘,哄抬物价,加重百姓负担。

这一举措迅速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在玉瑶郡的大街小巷,几乎听不到有人说太子的坏话。即便是偶尔有那么一两句不和谐的声音,也会立刻被周围的群众所制止,甚至遭到打骂。在百姓心中,太子已经成了他们的守护神,是他们在这个动荡时期最坚实的依靠。

对于太子来说,这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为万民敬仰的太子所带来的荣耀与责任。之前,在御书房里处理奏章时,他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和数字,是具体的官员、粮食和田地,它们虽然重要,但总是缺乏一种生动的、触手可及的质感。

然而,现在,当他走在玉瑶郡的街头巷尾,看到那些因为他的努力而重获希望的眼神,听到那些因为他的决策而感激涕零的话语,他深深地意识到,这些具体的、生动的人与事,才是他作为太子最应该关注和珍视的。

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太子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领导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从此,他不再是那个只在御书房里批阅奏章的太子,而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领袖。相对的,太子真的对能去到云南国有了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