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抗日:从战术穿插到火力覆盖 > 第113章 升级独立营

沈振华离开前给团部炮排留下了两门飞雷炮,制造方法和使用的战术自然也上交了团部;

然后又将根据地建设心得和各种游击战术向团长和政委详细的汇报了一遍;

开溜归开溜,该做的事一样也没落下,这是他这次来团部的核心目的。

云锦城和李伟互望了一眼后说:

“这个地道战、地雷战应该在全团推广,总结出实践经验后再上报总部;

飞雷炮可以大大弥补八路军火力不足的劣势,我的建议是立即上报。”

李伟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说道:

“政委,沈振华马上要返回青龙镇,对三连的奖励你就别藏着掖着了,也让他在路上乐呵乐呵。”

云锦城接过话说道:

“根据新的斗争形势需要,经过团党委议定并报请旅部批准,三连升级为新一团独立营;

朱日东同志任营长,沈振华同志任教导员,罗捷任副营长,林辉同志任副教导员。

下辖三个连,具体编制和人员安排由营党委议定后把团部审批。

团部的要求就是尽快形成战斗力,半个月后团长可是要去检查的。”

沈振华有点懵逼,幸福来得太突然,一不小心就成营长了,这对根据地来说绝对是大喜事,也是大发展的机遇。

平台大了,沈振华就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当即就乐呵呵的向团长、政委表了态,胸脯拍的呯呯响,果然是个官迷。

李伟挥了挥手就把他打发走了,没做他的午饭。

十余日后,独立营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党委会,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特别是罗捷。

沈振华作为书记首先说道:

“同志们,独立营下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

侦察班、辎重班升级为排。

连下辖4个步兵排、排下辖4个步兵班和1个掷弹筒班,每个班13人,分成4个战斗小组。

加上排长、通信员总共67人,对标鬼子的一个小队。

每个连加上8人连部276人。

机炮连下辖一个重机枪排、一个迫击炮排、一个飞雷炮排,一个步兵排,每个排40人,加上连部168人。

侦察排、辎重排跟步兵排编制一样,营部40人,总共是1170人,所缺兵员全部从战俘中补充,多余的战俘全部扔到辎重排。”

这个编制相对于之前上千人的连就显得中规中矩,以前编制不够,只能搞出“组”这个临时编制来凑合。

接着沈振华又宣读了连、排长的任命,出入不大,段哲任一连长、程新民二连长、赵德安三连长。

这里面唯一的变数就是罗捷直接晋升为副营长,考虑到他之前就是连长,其他人也能理解。

飞龙寨抗日游击队级别也升为连级,这算是独立营的隐藏力量,跟鬼子打仗,实力绝对不能全摆在明面上。

下辖四个区队,区队辖3个小队,小队辖3个分队,每个分队13人,总人数约500人。

各村的民兵保持不变,接着由营长朱日东讲话:

“同志们,此次反扫荡共计歼灭鬼子432人,击毙伪军269人,打伤、俘虏伪军600余人;

缴获步兵炮两门、迫击炮4门,九二重机枪5挺,各类长、短枪1千余支,子弹20余万发,手榴弹、手雷7千余枚,另外还有药品和其他物资若干。”

众人听完后一阵欢呼,尽管缴获的火炮全部上交,但上千支枪和20万发子弹,足够根据地打一场中等规模战役;

民兵的武器缺口也得到了解决,至少还富余500多支枪,库存起来以备扩军。

接着朱日东又通报了战损,各排伤亡接近300人,其中牺牲117人,重伤35人;

民兵伤亡400余人,损失最大的是观音岭一战,参战的三个村民兵伤亡近半。

根据地有13个村庄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财产损失无法估计,唯一欣慰的是老乡没有被鬼子祸害。

沈振华见大家听完后情绪不高,就接过话说道:

“同志们,七连长为了掩护老乡撤离,主力一排75人,牺牲70人,重伤5人,伤亡率百分之百!

二排、三排伤亡过半,其他各连的伤亡也不少,这就是残酷的反扫荡。

在正面战场,国府军刚刚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灭第五、第十师团约2万人,国府军伤亡5万人,藤县守军为了阻击鬼子几乎全军覆没;

徐州会战已经打了3个多月,国府军整师整团打光,无数的城市和村庄毁于战火,千千万万的百姓被鬼子屠杀。

但我们的民族并没有被吓倒,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无数人在反抗鬼子侵略,鲜血染红了华夏大地。

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华夏儿女是不会被鬼子的暴行吓倒的!

家园被毁了,我们就在废墟上重建一个新的家园;

战友牺牲了,我们掩埋好他们的遗体继续战斗!

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认输,只要鬼子还在华夏大地上,我们就要继续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将抗战进行到底,胜利必将属于华夏!”

“打倒鬼子!”

“抗战到底!”

“抗战万岁!”

……

群情激昂,战斗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会议结束后,所有人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根据地的重建中。

朱日东、沈振华、林辉、罗捷几个营领导分区包干,每人负责主抓几个村的重建工作;

12个步兵排,每个排对口一个村,剩下的一个村由机炮连负责,发动民兵、老乡清理废墟,赶建新房,恢复生产。

镇政府也拿出了一部分粮食来支援重建,之前疏散的镇上居民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店铺恢复经营,全镇的生产生活逐渐回归正常。

小王庄村,沈振华正跟着老乡学砌墙,这是技术活,他只能给老师傅搬搬砖、打打下手。

小王庄村是浅田中队和七班的主战场,被鬼子烧毁了几十间房屋,民兵伤亡了二十余人,是损失较大的村庄之一。

沈振华边干活边跟王世才扯起了家常,在华夏,老百姓关心的事就跳不出衣食住行,而“食”始终是第一位的。

“世才哥,家里的粮食够吃到夏收不?”

王世才听完后咧嘴一笑道:

“够的,这个还得多亏八路的同志帮忙;

不瞒你说,往年这个时候粮缸早就见底了。

今年八路来了,减租减息,东家不仅减了租子,还借了一些粮食给庄户人家,等夏收后还上就行,只收一成的利。”

沈振华见小王庄村减租减息落实的很好,也是很开心,就接过话说道:

“这就好,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吃不饱就找东家借,给一成的利也比饿着强。

等夏粮收下来后就转过来了,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是的咧,是的咧!

以前青黄不接时借粮,那可是驴打滚的利,借一斤,要还3斤,逼得很多人卖儿卖女也不够吃饱肚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