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抗日:从战术穿插到火力覆盖 > 第77章 青龙镇根据地

黄家的事情发生之后,减租减息政策在青龙镇的推广就顺利了许多,有的大户人家甚至主动响应号召,将租子调到了五成。

与其好人让八路军去做,还不如自己去做,果然为自己的家族赢得了好的口碑;

什么林大善人、李大善人、王大善人都出来了,最重要的是八路军也认可。

地主和佃户的矛盾得到了缓和,庄户人家劳动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一亩地多打个三五斗,减租的损失又弥补了不少。

在三连的政策感召下,减租减息在一个月内就推广到全镇,期间三连二排出兵青龙镇,将镇上的几个鬼子全部消灭;

至此,三连的根据地扩展到整个青龙镇和邻近的几个村庄,总人口3万余人。

云峰村的模式很快就推广到各村,每个村都成立了民兵连(排)、妇救会、村委会,青龙镇抗日自治政府也成立;

由于缺乏地方管理人员,所以暂时由三连军管,沈振华兼任镇长,林辉任副镇长,协助沈振华处理政府杂务。

三连也趁机扩充了不少人员,俘虏的伪军、黄家护卫队成员,去掉一些老弱病残后得兵100余人,每个排又增加了一个班。

在沈振华的坚持下,三连的扩军一直保持谨慎态度,宁愿藏兵于民,也不愿多养部队。

现在三连的四个排总兵力已经过千,每个排加上排部220人,侦察班40人,机炮排扩充到100人,辎重班40人,连部40人。

装备九二重机枪6挺、飞雷炮6门、每个排12挺轻机枪,人手一支步枪,子弹充足。

连部、二排、机炮排驻镇上,一排驻飞龙寨,三排、四排以班(组)为单位深入到各村训练民兵,带着民兵和老乡造地雷、挖地道;

村和村之间也建立了密切联系,反扫荡时可以协同作战。

华夏自古以来政权不下县,乡、村一级都是由乡绅统治,表面上说是无为而治,实则权力都在族长、乡绅手中,他们甚至可以私设公堂,决定民众的生死。

妇女的地位更是低下,买卖妇女、打骂妇女,甚至动不动浸猪笼、活祭河神等;

村委会成立后就接管了之前由乡绅、族长掌控的权力,废除浸猪笼、私设刑堂等封建残余。

成立妇救会逐渐解放妇女,主张男女在政治上平等、婚姻自由,严禁买卖人口,兴办夜校,将八路军的相关政策不打折扣的推广到各村,逐步打造一个军民一体的抗日根据地。

青龙镇上有常住人口3千余人,这是一个建在陉道上的小镇,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往阳城的官道穿镇而过。

之所以能聚集人口成镇,一方面是陉道在青龙镇段最开阔,南北有数百米宽,东西长约五公里;

地势相对平坦,拥有大量可耕种土地,另外还有一条西东走向的河流。

镇上依然以小农经济为主,没有现代工业,只有一些小作坊和商铺,另外还有一所学校;

因为连接阳城和安顺城,过往的客商比较多,镇上的商铺就有了存活下去的条件。

太行山陉道众多,最着名的自然是太行八陉,青龙镇所处的只是一条不出名的小陉道,两侧的山地内散落着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庄。

现在这些村庄全部成了三连的根据地,但对于人口更加集中的青龙镇,三连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原因就是三连还没有完全控制小镇的实力;

一旦鬼子来扫荡,他们就会撤到大山里去,为了不给小镇居民带去灾害,沈振华和朱日东商量过后决定暂时只驻军,不深入发展。

民兵训练推广到全镇后,装备不足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现在三连的装备除了满足主力部队使用以外,大约还有500多支步枪富余,而且都是土匪、伪军、黄家护卫队淘汰下来的杂械。

而青龙镇各村的民兵加起来保守也有两千人,光云峰村和飞龙寨的矿工加起来就有600多人,武器的缺口很大;

在三连的动员下,云峰村民兵只保留了2挺机枪和120支步枪,剩下的全部支援给了其他村,也只能做到4个人一支枪。

这让沈振华很是头疼,满脑子都是想着去哪里搞枪,朱日东就给他出主意道:

“要不咱们再去找几支土匪打打?”

沈振华苦笑了一声道:

“自从三连的名声打响后,青龙镇辖区内的土匪都跑了,现在想找个土匪都难。”

朱日东也是咧嘴一笑道:

“这事得怪你,你不仅把独眼龙匪帮给收拾了,还占了人家的窝,这事在土匪圈内都传开了;

他们现在都躲着你呢!”

沈振华只能摇了摇头道:

“阳城的鬼子和伪军也当起了鸵鸟,轻易不出窝,想找鬼子搞枪都难;

现在只能内部挖潜,我的意见是从各主力排均出300支步枪和部分弹药来用于民兵训练。

主力4个人3支枪够了,边打边缴获嘛。”

朱日东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道:

“这样就可以确保两三个民兵拥有一支步枪,先把训练抓起来,遇到鬼子扫荡也有一战之力;

我的意见还是要想办法搞枪,我们不是还有价值十几万银元的金银嘛,想办法出去买一些枪支回来。

另外就是派出侦察班到周边乡镇寻找土匪、伪军和杂七杂八的武装,从他们手中搞枪。”

沈振华的思维瞬间就被打开了,当即击节大赞道:

“老朱,还是你办法多!”

“我这格局还是小了点,三连虽然暂时不能向外发展,但部队可以跳出外线作战;

不仅仅打土匪伪军,还可以打鬼子的运输线,二排、一排轮流出去打野。

这样还可以锻炼一排的实战经验,老是窝在飞龙寨闭门造车可不行。”

“老沈,你这脑袋瓜子就是好使,我的意见是民兵训练的差不多了也可以跟着见见世面,提前适应战场环境。”

“好,就这么定了,第一个出去打野的就是一排;

通知乐涛,留下两个班看家,准备十日的干粮,让侦察班配合他们出去捞外快。

我就一个要求,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