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抗日:从战术穿插到火力覆盖 > 第174章 许明远过秦家庄

许明远等人赶了一天路,眼瞅着就要天黑,就打算在秦家庄借宿一晚,没有想到吓跑了秦家庄的老乡。

这种现象要是在八路军的根据地是不可想象的,在根据地军民是一家人,吃住都不用发愁。

当许明远带着十几个人进入村庄后,才发现家家户户都是大门紧闭,寻访了几家都是空无一人。

许明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就有人过来报告,发现一处大户人家,同样也是大门紧闭,但能看出有人活动。

于是许明远就带了两个人去拜访,顺便询问一下是什么情况,老乡都跑去了哪里。

秦家大院内,秦怀信已经知道来的是八路军,他对八路军了解不多;

只知道八路军之前是南方的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所以他命人将宅门紧闭,并不打算与八路军有过多的瓜葛。

“老爷,我们这样会不会惹恼那些八路军?听说他们也打鬼子。”

谢清瑶担忧地说道,秦怀信摆了摆手道:

“现在八路军已经被政府招安,他们不敢怎么样的。”

就在这个时候管家来福急冲冲走了进来,向秦怀信报告道:

“老爷,八路军的长官求见。”

秦怀信警惕地问道:

“他们来了多少人马?”

“回老爷,就带了两个人,应该是警卫。”

秦怀信刚想说不见,谢清瑶就劝说他道:

“老爷,还是见见吧,他们只来了三个人,说明并没有恶意;

听听他们怎么说也好,别忘了云儿也在八路,他们总不能做的太过分,正好打听一下云儿的音讯。”

秦怀信冷喝一声道:

“那个逆子打听他干嘛,从他投靠八路开始,我秦家就跟他断绝了关系!”

来福站在一旁无所适从,不知道是听老爷的,还是听太太的。

秦怀信冲来福一瞪眼道:

“还站着干嘛,有请。”

来福一看果然如此,老爷最后还得听太太的,拿到准信后才转身离去。

秦怀信示意谢清瑶回避,但谢清瑶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明显是想借机打听老二的音讯。

儿行千里母担忧,秦怀信只是冷哼了一声,没再多说。

许明远是独自进的秦家大院,两名护卫就留在大门外,这也是对秦家的一种态度,八路军这次过来只是走访。

来福将许明远带到客厅后,秦怀信一改之前的冷淡;

来者是客,作为主人的他则是满面春风的迎客。

互相客套了几句后分主宾落座,秦怀信就问起了许明远等人的来意,他担心八路来了就不走了。

对于八路军在周边乡镇推行减租减息的事他也是听说过的,特别是南边的青龙镇,闹得沸沸扬扬。

“秦老先生,我等只是路过秦家庄,临近天黑,打算在此借宿一夜;

只需要在屋檐下有块避风雨之地就行,绝不打扰老乡的生活,明日天亮后就离开。

敢问村中老乡都去哪里了?”

秦怀信这才稍稍安心,连忙笑着说道:

“许长官说笑了,抗日将士来我秦家庄做客,岂能慢待。

我这就吩咐人去准备热食,秦家庄虽然是乡野小村,拿不出像样的吃食,但粗茶淡饭还是有的。”

“至于村中百姓,都是听说过兵就躲到后山去了。”

许明远连忙感谢道:

“秦老先生大义,只是我等都带有干粮,就不麻烦秦家了;

只是想请秦家派人去告知老乡返回村子休息,晚上待在大山里可不舒服。

为了不影响老乡的生活,我们可以不进入村子,就在村外过夜就行。”

“许长官,百姓害怕兵也在情理中,老夫可以派人过去劝说,但他们回不回来就不好说了。

至于让将士们露宿村外的事还是不要了,房前屋下休息也要好过野外,传出去也有损秦家庄的名声;

秦家倒是有一些空屋,只是住不下多少人,还请许长官和将士们见谅。”

秦家大院内的空屋容下200人是没有问题的,但秦怀信也不敢放兵进入大院,华夏人自古对兵都很害怕,况且家里有女眷。

许明远再次站起来表示感谢,然后就听到秦怀信说:

“许长官,天马上要黑了,还是让将士们入村子歇歇脚吧!

我这里吩咐人烧一些热水,准备一些粗茶淡饭,让将士们暖暖胃,切勿再推辞。

将士们在为国杀敌,来了秦家庄如果连一口热水都喝不上,秦家庄以后还如何面对国人?”

许明远还想推辞,一旁的谢清瑶突然插过话说道:

“许长官就不要客气了,我家老二也是八路军,就是离家几个月了也没有音讯。”

谢清瑶还是没有忍住提起了秦云的事,气得秦怀信在一旁吹胡子瞪眼。

许明远也正好想打开局面,一听秦家还是八路军的家属,顿感亲切了许多,就主动问起了秦家老二的情况。

谢清瑶等的就是这个,当即就说出了自己儿子的情况,许明远越听越感觉像二营的秦教导员,就接过话说道:“秦太太,我们二营新来的教导员正好叫秦云,好像也是本地人,跟您说的基本对得上号,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您家老二。”

谢清瑶兴奋地说道:

“肯定是,谢天谢地,原来我家老二就在附近。”

谢清瑶说完后又好奇地问道:

“对了,许长官,教导员是什么官?”

秦怀信虽然在干瞪眼,但耳朵也在竖着听,毕竟是自己儿子,哪有不关心的。

“秦太太,教导员是八路军独有的职务,负责政治工作,跟营长职务一样;

一个负责军事,一个负责政治。”

谢清瑶听完后就明白了,笑着说道:

“就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呗,没有想到我们家老二也当营长了!

许长官,下次见到我们家老二后记得提醒他捎个信回家。”

秦怀信当即打断谢清瑶的话道:

“世间同名同姓的多了去,你就别在这里掺合了;

赶紧让人去准备一桌酒席,许长官来者是客,今晚老夫要为许长官接风。”

许明远连忙推辞,谢清瑶热情地说道:

“许长官不要客气,都是自家人,我这就去准备饭食去,将士们都有。”

谢清瑶说完后满面欢喜的离开了,脚上就像踩了弹簧。

许明远正好也想开展好在秦家庄的工作,就没再推辞,派人去通知其他人进村。

大户人家的办事效率就是高,八路军进入村子后不久,200多人的饭食他们就准备好了。

都是热气腾腾的面条,里面还放了不少肉,这自然是谢清瑶叮嘱让放的。

秦怀信是见过世面的,什么北洋军、西北军、晋军、中央军,只要进村子都要好酒好菜招待着,临走前还得给当官的送上钱财;

不在村子里扰民就称得上仁义之师,像八路军这样停步在村外,只来十几个人打前站的绝对是独一份。

秦怀信像往常一样摆了一桌酒席,然后也奉上了劳军之资,许明远连忙站起来正色说道:

“秦老先生,按理说我留下来吃饭都是不应该的,更不要说收受钱财。

感谢秦家的盛情款待,同志们以后只能多杀鬼子报答。”

秦怀信见许明远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没再坚持,通过此事他对八路军的印象也有所改观。

许明远之所以留下来吃饭,一方面是因为秦云的因素,另外也是想通过交流加深双方的信任,宣扬八路军的抗日主张。

男人之间在酒桌上的话题说到时事是很正常的,当前最热门的时事就是抗日;

秦家三个儿子都在打鬼子,最小的儿子更是牺牲在战场上(秦家不知道老三还活着)。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秦怀信对鬼子的仇恨也是不加掩饰的,只不过他并不看好八路军。

“许长官,想要打败鬼子,还得靠三百万装备精良的国府军,贵军这种将手无寸铁的民众裹入战争的方法不可取,战争应该是军人的事。”

喝了几杯酒的秦怀信说话也随意了许多,对于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