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历史直播:开幕剧透老祖宗被气疯 > 第80章 元佑更化

历史直播:开幕剧透老祖宗被气疯 第80章 元佑更化

作者:小猪要发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0:55:24 来源:书海阁

林可停顿了片刻,曾想起这段时期的女性政治家层出不穷,想着讲一个两个都是一样,不如顺带着介绍一下吧!

"在讲述元佑时代之前,我想要介绍一下这时期的摄政太后。"

"宋朝时,辽国与西夏也并存,在这样的时代之中,涌现出了大量地位崇高并且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摄政太后。"

大唐某公主: 女性比男性,差在哪吗!?女子也是很厉害的!

大宋某农女: 就是!就是!

……

"例如辽国的述律太后,辅佐丈夫耶律阿保机开创了大契丹,也即辽国的两百年基业。"

"西夏的没藏太后以及大小梁太后在西夏连续三代幼君继位的历史阶段把持朝政。"

"最后就是咱们的宋朝的章献太后刘氏,在真宗去世后摄理朝政,培养仁宗,对宋朝前期的内政建设颇有贡献。"

"还有其他不知其姓名或者在历史中留下姓名的女性,在历史中的进程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听到这里,万朝中的酸儒们首先就不同意了,他们女子能干什么事!

建功立业,那都是他们男人干的事!

只是这样的念头刚起,他们手中的小光屏就消失不见了,下一瞬间又出现在了一些女子的手中。

999系统 : 骂个der!没收!

999虽然是个系统,但在他们的时空中并不缺乏优秀的女科学家,她们也能创作出极其伟大的发明,所以它并不觉得女性比不上男性。

至于被没收光屏的酸儒们只能被人笑话和排挤,一边又骂骂咧咧地落荒而逃。

……

"我们今天也曾讲过在哲宗亲政前,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摄理,她小字滔滔,出身于北宋顶级将门高氏,她爹能用一句话表示那就是命好。"

"相较之下,高滔滔与丈夫宋英宗的命就不算好了,两人都有着相似的机遇,所以双方感情不错。"

"不过宋英宗在位时间不长,接下来神宗一朝发生的事就不赘述了,而太皇太后高氏也成了宋代第三位摄理朝政的女子。"

"她的儿子留给她的便是自熙宁变法以来,提拔而起的新党重臣,前面也说她不了解新法,也不熟悉他们,对于她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她能否平稳过渡最高权力。"

"而神宗的葬礼也交由新任首相蔡确主持,他必须要离开权力中心—东京半年。"

大明某世家子弟: 啊!这不相当于外放?

大唐某纨绔子弟: 频繁让新党出事,真的好吗?

"这下,新党一下子就少了两个助力,然而糟糕的情况远不止于此,按照惯例,首相在主持完皇帝的葬礼后,需要跟着辞职表示哀悼。"

"上面也提到为了爬到这个位置,蔡确脏活可没少干,结果你告诉他马上几个月就到期了!?"

"蔡确本人有点不甘心,但他后面还有排着队的韩镇,他和他关系可不好。"

"韩镇也是出身于宋初的顶级名门,对蔡确一向看不上,现在看蔡确有点想耍赖的矛头,这他就不干了,马上找由头挖黑料。"

"甚至以三朝元老之尊,跑到高太后面前打蔡确的小报告,我蛮想问这难道也是政治斗争play的一环吗?"

"这样也预示着元丰朝过于注重才能,而忽略人品道德的问题终于显露出来。"

"至于那个蔡确,还沉浸在他是首相的美梦之中,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毫无察觉。"

大唐某风流才子: 他忙活了这么久,最后啥也没捞着!?

大明某将士: 就是从打小报告开始?!

大宋某坑爹小孩哥: 打小报告虽不耻,但有用!

……

"这里先科普下,宋神宗元丰改制后,宰相们向皇帝奏事,分为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班奏事。"

"其中首相担任门下侍郎,概括为地位高,权重低。"

"而主持具体政策事务的则是中书侍郎的次相。"

"对于这个改革,神宗最初的用意只是为了分化宰相权力,回收君权,不过这让我想起废除宰相的朱元璋,我想用意大概都差不多。"

"按照旧制,就算这两拨人想搞事,论理来说也是不成立的,败就败在蔡确本人既想要当首相,又想要拿捏次相的权重。"

"他想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合班,让中书省跟着自己开会,这样他也能用他的权威影响朝政。"

"他不曾想过,高太后和旧党就等着你这出呢,另一个韩镇也想要对付蔡确,所以蔡确败了,也算是自己找的。"

大汉刘猪猪 :明朝居然废除了宰相!

始皇祖龙 : 朕也意想不到!

大明朱八八: 咋滴啦!!!

大唐某官员: 本来没机会的,结果他一搞正中下怀!

"随后不久,旧党韩维被安排当了哲宗的老师,司马光和吕公着又为太后参谋了一份言官的名单,例如苏辙,范纯仁等都在里面。"

"而高太后怕麻烦,干脆绕开了两府中的新党,以中旨任命其中的五人。"

"在旧党的持续攻击下,新党又内斗的局面下,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表示抗议,他就是章惇。"

"比起蔡确和韩镇那帮人,章惇在政治上的能力真的不要强太多!"

"他直言他司马光所举荐的范纯仁和范祖禹同次相韩镇都有亲戚关系,这于制度不合;另外为啥司马你举荐的都绕开了新党,算几个意思?"

"司马光一看这小子说到了重点,无奈之下回击说如果这两人惹了嫌疑,那么我担责,自请罢官!"

"这个阶段的章惇还是寄希望于调和两党关系,所以他给了彼此一个台阶下,并不想要矛盾太过激化。"

"只是可惜,他的这丝善意,也终究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后来也证明了他所希望缓和关系的旧党,转头就上书弹劾他一个枢密院长官,跑来插手言官之事,这是越职生事!"

大宋某寒门子弟: 可惜了章大人!

大明某世家子弟: 你心善,人家可不手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