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历史直播:开幕剧透老祖宗被气疯 > 第84章 调和失败下

历史直播:开幕剧透老祖宗被气疯 第84章 调和失败下

作者:小猪要发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0:55:24 来源:书海阁

北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眉头紧锁,林姑娘所说这是我宋朝后面的皇帝。

只是这群文臣怎么一天到晚就知道党争?

宋朝之外还有西夏和辽国,宋朝一群旧党又不支持拓边!?

难不成,朕当初的那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设想是错的吗?

……

林可轻叹一声,说道:"高太后,应范纯仁的进言,发布一道[尉反侧之道],而这一时间朝堂上的旧党正集中火力猛喷吕惠卿。"

"很不凑巧的是,吕惠卿没有邓绾那个好运,高太后早在仁宗朝时就听说吕惠卿的各种八卦,对他厌恶的很。"

"所以老太太压根不可能去为吕惠卿说好话,同年九月,司马光去世。"

"正是因为旧党领袖司马光的去世,让王岩叟找到机会上书说: 司马光作为旧党的领袖去世,朝廷旧党上下人心惶惶,不如先贬几个新党来震慑朝野。"

新党 : ???你要不听听你在讲什么屁话!

"离谱的是高太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新党执政张璪被炮灰了!"

"这个脑回路太过清奇以至于我不太能理解,你前脚颁布面向新党的旨意,后脚新党骨干就被流放,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朝廷的旨意和没有一样嘛!"

"王岩叟之前还明着说人安焘是浪费国家资源,这现在咋不说人高太后了呢!"

"或许是局面太过离谱,吕公着想要强行挽回一下,他将外放汝州的章惇,调到大郡扬州,用来缓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而当时的章惇正在病中,浑身麻痹,但是仍然感觉到了朝廷的善意,回京赴任。"

"哎,如果这个时候章大人还没有动身的话,请不要动身了。"

正收拾行李的章惇(不安): ???

大明某种田小能手: 难道白跑一趟!?

大明某世家子弟: 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

"当章惇拖着病体好不容易赶至京城,结果高太后知道了,觉得吕公着这个人不尊重他,升还升个她讨厌的章惇,于是将吕公着大骂了一顿,不仅如此还取消了凋令。"

"吕公着还靠着范纯仁才让高太后收住,留了个台阶。"

"要知道吕公着是吕夷简的儿子,范纯仁则是范仲淹的儿子,当年欧阳修也想调和两家之间的关系,遭到了范纯仁的绝交。"

"估计欧阳修也没想到高太后虽然调和熙宁年间的新旧党争,却意外的调和了庆历年间的新旧党争,这谁不说一句离谱又好笑呢!"

大明某冲网少年: 高太后: 你就说调没调吧!

大唐某纨绔: 哈哈哈哈笑死!

大明某种田小能手: 章大人白跑了!

……

"另一边的章惇知道了高太后的所作所为,也只能咽下这口气,他请求调往苏州以照顾老父亲养老,结果遭到了刘挚等言官的激烈抨击。"

"甚至高太后横插一脚,直言章惇所犯的等同于死罪,没有资格赦免!"

"直到章惇父亲已经去世了,他才在吕公着的帮助下回到了苏州,这父子俩到最后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大明某农家子弟: 这就太过分了,干啥要这么逼他!

大唐某风流才子: 一群人有毛病,连人父亲最后一面都不给!

北宋章惇: ! ! !

……

"而高太后和吕公着看见高太后的各种骚操作,想必内心也很无奈吧,摊上个猪队友,能咋整,她是太皇太后!"

"然而以刘挚为首的言官势力却在此时放缓了攻势,是他们脑子坏了突然变好了吗?当然不是!"

"原来,自新党接连外放后,朝中执政空出了位置,言官这群小老弟希望这个位置能由他们大哥刘挚来做,便向吕公着表示友好。"

"尽管刘挚这个人老阴逼,但脑子里没有水,不会像高太后一样拖后腿,于是吕公着接受了他们的好意,让刘挚当了执政。"

"这一部分小圈子握手言和,但这两股势力也仅仅是朝堂上的一小部分势力,另外还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以程颐为首的洛学。"

"这两人都有追随者,也没有意外地互相看不顺眼,当然了刘挚看这两人也同样不顺眼。"

大明某农户:我的天呐! 一群大男人还分好几个小团体!?

大唐某世家子弟: 我咋觉得有点乱呢!

大明某纨绔: 他们的皇帝感觉好累!?

……

"所以这三人在入朝以后,经常三方来回互骂,读书人之间的骂战来回就那些词,什么你的思想是垃圾,人品道德败坏,意见误国之类等等,甚至当年是如何骂王安石,现在就如何安在各自的头上。"

"咳咳,扯远了,回到正题元佑元年十二月,翰林学士苏轼在为学士院的官职考试出题目,总体概括就是他把仁宗朝和神宗朝的优缺点都提了一遍,本意是希望能够调和新旧两党的关系。"

"但是仁宗时期的政治一直都是旧党用来攻讦新党的旗帜,结果这被苏轼当做反面教材,不得不说苏轼真的很敢,这让反感苏轼的人都纷纷破防,一个个都气炸了,准备开始攻讦他。""率先发难的是程颐的小弟朱光庭,他说苏轼这是对祖宗不敬,理应降罪,御史王岩叟也表示一起,当场弹劾苏轼。"

"不过苏轼社交达人也不是盖的,与他交好的吕陶上言驳斥,引来了敌方王觌的弹劾,他表示可以只处理苏轼,不要处理言官。"

"这下就看当家人高太后怎么选了!"

大唐某风流才子: 不是,这后来的朝廷上朝这么乱的吗?这都成了辩论的地方!

大明某世家子弟: 这波我站苏东坡!

"高太后对苏轼算得上是挺看重他的,所以这次联合吕公着,摆平了这次的纷争,言官们也难得吃一次瘪。"

"一肚子火总归要来个去处,所以他们将目光撇向了在一旁看热闹的新党。"

新党: ???不掺和也不对掺和也不对,烦死了!

"很明显高太后对新旧党争的问题并不上心,加上新党骨干接连外放,上次高太后调和新旧关系的旨意彻底成了空话,而这时候的朝廷没有抓住这一次的机会,所以接下来的北宋政治也逐步走向了崩坏的生涯。"

"其实这时候若是有一位有权力的君主,能够拥有稳定的情绪,或许新旧两党会有调和的机会。"

"只能说高太后在面对这些臣子时,既没有才能又无法做到其所坚持的观点,有点可惜。"

"元佑朝处处标识着对仁宗朝的向往,但宋仁宗的情绪控制能力堪称典范,听说曾经的包拯包大人,因为敢于直谏所以当了御史,经常喷仁宗,甚至将口水都喷到皇帝的脸上,仁宗也只是在一旁笑眯眯地点头 !"

包拯:我发誓我没有,污蔑!这是**裸地污蔑!

宋仁宗赵祯: 咋感觉这皇帝当得有点憋屈呢!哎不是,这事发生过吗!?

"然而这一点,高太后却没有学会半分,以至于两党关系越来越恶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