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 第348章 齐匈汉界风云涌 一战功成定万秋

在大汉广袤的疆土之上,军事力量的布局宛如一张缜密的大网,每一处节点都蕴含着战略深意。

大汉拥有12支主战军团,共计306万一线兵力,他们犹如锋利的刀刃,随时准备在战场上纵横驰骋。

而在二线,有统领大汉各州卫戍军的统帅纪灵,其被封为冲天大将军。他所统领的各州卫戍部队多达150万,这些士兵肩负着护卫各州郡城池以及重要关卡的重任。

卫戍部队作为主战军团坚实的后备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主战军团在残酷的战争中出现兵力损失,卫戍部队便会及时从中择优补充,确保主战军团的兵力始终维持在一个可观的水平。

同时,为了保证卫戍部队自身的兵力充足,还会从地方广泛征召乡勇训练。如此一来,汉军便构建起一套完整且高效的后备兵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主战部队的强大战力,使其不受兵力损耗的过多影响。

不仅如此,如今全部武装起来的夷州,拥有数百万青壮。只要大汉的统治者刘威一声令下,汉军随时都能补充大量兵力。

虽说这些临时补充的兵力在战力和装备方面,无法与精锐的主战军团相媲美,但在后方占领城池、维持秩序等方面却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极大地解放主战军团的兵力,让他们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前线的激烈战斗中。

随着八月的悄然来临,战争的阴霾如厚重的乌云,渐渐笼罩了整个北方大地。

大汉、匈奴、齐国三方阵营,皆意识到大战一触即发,纷纷厉兵秣马,展开了紧张的军事部署。

他们调兵遣将,囤积粮草,加固城防,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刘威深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于是对汉军的兵力部署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调整。

他将黄忠所率领的20万天武军团,调动至山海郡。此地地理位置优越,天武军团既能就近支援赵云的神武军团从陆地发起进攻,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登船,对齐国沿海地区发动突袭,成为一支极具战略意义的后备力量。

同时,刘威对自己的禁卫军团也做出了安排,将其一分为三。

刘强带领的10万御林军,依旧肩负着驻守洛阳都城的重任,他们是都城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守护着大汉的政治中心,相当于皇城卫戍军,一般都不会动用。

另外10万步兵精锐,则交由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统领,并调动至南灵郡。刘威还任命诸葛亮为灵州防御齐国的主帅,赋予他节制三十万神武军团、十万禁卫军团以及灵州卫戍军的大权。

让其坐镇南灵郡,统筹这一地区的军事防御事务,以应对齐国可能的进犯或择机进攻。

而禁卫军团的十六万精锐骑兵,则由刘威亲自统领,暂时坐镇洛阳,随时发挥决定性作用。

刘威凭借着敏锐的军事洞察力,时刻关注着战场局势的变化,随时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恰当的应对。

在海路战场方面,刘威任命周瑜为主帅,庞统为军师,制定了一套精妙的作战计划。

计划以周瑜的烈武军团作为先锋,吸引或消灭齐国舰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关羽的圣武军团和徐晃的玄武军团则趁着齐国舰队被牵制或消灭之际,顺势袭击齐国后方,成功登陆淮州,从侧后方对齐国发起进攻,打乱齐国的防御部署。

而在汉匈战场,匈奴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后,终于清理了原右贤王、右谷蠡王、娄烦王领地的瘟疫。

这场瘟疫曾给匈奴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今瘟疫的清除,让匈奴人稍稍松了一口气。

随后,他们迅速调动漠北单于庭100万大军进驻焉支山,此地战略位置重要,进可攻,退可守。

同时,单于庭还保留了80万兵力,作为随时支援焉支山的后备力量,以确保在战场上能够保持足够的兵力优势。

而在漠南地区,左贤王头曼积极行动起来。

他召集了漠南地区匈奴兵力以及自己麾下的匈奴西部诸王兵力,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和集结,共计100万兵力汇聚于娄烦王领地。

在他们的后方,漠南和雁州仍有近百万后备兵力驻防,以保障后方的安全稳定,同时也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支持。

然而,尽管大匈帝国拥有近四百万兵力,看似实力雄厚,却不敢轻易主动开启收复匈奴东部草原的战事。

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在这近四百万兵力中,有将近一半是刚刚召集且训练不久的匈奴士兵,虽然匈奴人打小就在马背上长大。

但这些新兵在战斗经验和军事素养方面以及装备方面,与训练有素的汉军士兵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野战中根本不是相同兵力汉军的对手。

更何况,汉军与中原其他国家的军队不同,汉军不仅拥有大量精锐骑兵,能够在广袤的草原上纵横驰骋,以骑克骑。

而且还有大量精锐步兵依托新建的城池要塞进行防御,形成了一套攻守兼备的军事体系,让匈奴人投鼠忌器。刘威自然也不会忽视汉匈前线的军事态势,同样对这一地区的军团进行了精心调整。

吕布的霸武军团、马超的威武军团、张飞的暴武军团、张辽的昭武军团,四支军团加上威州牧州卫戍部队共计百万大军,全部进驻阴山一线。

其中,仅精锐铁骑就多达60万,他们如同一道钢铁长城,横亘在汉匈边境,对匈奴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在南面,宇文成都率领的20万汉武军团和高顺的20万镇武军团,与苏州蒙州的20万卫戍军相互配合,依托绝龙岭入驻绝龙关和白羊城一带。

他们一方面依托绝龙关的险要地势进行防御,另一方面还不时派出骑兵对周边地区进行袭扰,扰乱匈奴的军事部署。

同时,他们还肩负着监视齐国燕州燕山关军队的重任,防止齐国与匈奴暗中勾结,对大汉的苏州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在这三方势力的对峙中,最为紧张的莫过于齐国。种种迹象都清晰地表明,汉军极有可能主动对其动手。

而此时,该死的徐国也在蠢蠢欲动,他们集结了近百万兵马,妄图收复徐州。这对齐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应对漫长而又危险的防线,齐国紧急征召了两百万新兵。然而,这些新兵的战力究竟如何,实在是难以预料。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举措使得齐**队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00多万。

在兵力部署上,齐国将一百万兵力交由西门豹统领,负责防御徐州方向;

五十万兵力由田章统领,驻扎在燕州;一百万兵力由姜绩统领,驻守冀州,威慑灵州。

在齐州和淮州的沿海地区,也分布了一百五十万兵力,分别由田横镇守淮州,匡章镇守齐州。

此外,还有五十万兵力驻扎在首都,随时准备支援各地,剩余五十万则配合县兵驻防后方各地。

然而,如此庞大的兵力一撒开,齐国的统治者姜广便深刻地感觉到兵力又开始捉襟见肘起来。

要知道,汉军在齐国方向也就一百多万兵力,可齐国数百万大军却由于防御压力巨大,只能被迫采取被动防守的策略。

这也让姜广深刻地认识到,在全面战争来临之际,制海权的重要性是何等的关键。

拥有制海权,便能在战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而失去制海权,则只能处处被动挨打,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