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潘金莲的逆袭人生 > 第322章 辽国惊变(二)

潘金莲的逆袭人生 第322章 辽国惊变(二)

作者:遗忘无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0:08:56 来源:书海阁

众人听闻此言,都不禁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质疑和不解。他们不明白童贯为何会如此紧张,毕竟目前并没有明显的战争迹象。

面对众人的质疑,童贯却显得毫不在意。他目光坚定地看着岳飞,说道:“岳飞,我知道你可能会对我的决定有所疑虑,但我相信我与梁国那位的判断。无论如何,你都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积极地进行各项安排。”

岳飞见童贯如此坚持,便不再多言,而是毅然决然地领命而去。他深知童贯的性格,一旦决定了某事,就很难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时光荏苒,一年时间转瞬即逝,,辽国那边就传来了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金国竟然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破了辽中京!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由于战场上的消息传递受到诸多阻碍,辽朝内部对于天祚帝的状况可谓是一无所知。他们在恐慌和迷茫中,错误地认为天祚帝在前线要么已经不幸阵亡,要么就是被敌军重重围困,生死未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局势,辽朝的官员们在燕京匆忙地拥立耶律淳为皇帝。

然而,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平息混乱,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辽朝内部的动荡和分裂。辽朝的大臣们各自为战,有的与北宋的大臣蔡京暗中勾结,意图投降宋朝;有的则盘算着如何向金朝俯首称臣。

十一月,居庸关失守,这无疑给摇摇欲坠的辽朝又一记沉重的打击。十二月,辽南京也在金兵的猛攻下沦陷。短短几个月内,辽朝的局势急转直下,如大厦将倾。

次年正月,在上京的萧干突然背叛金朝,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经过八个月的激战,叛乱最终被平定。

然而,接二连三的打击已经让辽国皇帝天祚帝心力交瘁。他在逃亡的路上,面对国家的分崩离析和自己的落魄境遇,悲愤交加,终于一病不起。没过多久,这位曾经的一国之君就在无尽的哀伤中离世了。

这一消息对于辽国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仿佛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空炸响。整个辽国朝堂上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得不知所措,人心惶惶,原本团结一心的大臣们开始各自打起了小算盘,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金国的铁骑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辽国的西京,也就是后世的大同,在金国强大的攻势下迅速沦陷。至此,辽国的领土已所剩无几,其灭亡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辽国灭亡的消息像一阵狂风,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消息在大宋的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议论纷纷,整个朝堂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

童贯作为大宋的重要官员,深知金国灭掉辽国后,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大宋。他心急如焚,立刻进宫面见宋徽宗,将当前的严峻形势一五一十地向皇帝禀报。童贯详细地分析了金国的军事实力和侵略野心,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边防、整军备战的建议,希望能引起宋徽宗的重视。

宋徽宗听完童贯的陈述后,心中虽然充满了惶恐,但他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面对如此紧迫的局势,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同意童贯的政策,决心采取一切措施来保卫大宋的安全。

然而,就在众人犹豫不决之际,蔡京却挺身而出,高声喊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蔡京面色凝重地说道:“金国人实力强大无比,就连比我们更为强大的辽国,都被他们轻易消灭。如果我们此时积极备战,恐怕会引起金国的误解,以为我们要与他们开战。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直接与金国陷入战争之中?”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在场的众臣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是啊,蔡大人所言极是。若是激怒了金国,他们真的与我们开战,我们恐怕会步辽国的后尘啊!”

“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的实力与金国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啊!”

众人的议论声此起彼伏,整个朝堂都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

宋徽宗此时也是额头冒汗,心中暗自庆幸。刚刚自己险些就同意了童贯的决策,如果真的那样做了,恐怕会引发一场巨大的战争。

他定了定神,看着蔡京,眼中充满了希冀,问道:“那蔡爱卿,依你之见,我们应当如何行事,才能安抚金国,使我们两国相安无事呢?”

蔡京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缓缓地对皇帝说道:“陛下,现在金国的势力非常强大,如果我们直接与他们发生冲突,恐怕会对我们大宋不利啊。所以呢,微臣建议陛下可以派遣一支使节团队前往金国,通过和亲的方式来与他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避免和金国之间的直接冲突了。”

然而,童贯一听这话,心中不禁暗暗着急起来。他连忙站出来反驳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和亲这种方法实在是不可取啊!金国的野心可是非常大的,他们怎么可能会因为一次和亲就满足呢?

这只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罢了,根本无法保证长久的和平啊。如今我们大宋最紧迫的事情应该是加强军事装备,积极做好防御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啊。”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凝重。大臣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一方是以蔡京为首的主和派,他们极力主张和亲之策,认为通过与金国联姻,可以暂时换取和平,避免战争的爆发。这一派的人认为,目前国家的实力尚不足以与金国抗衡,采取和亲的方式可以争取时间,让国家得以休养生息。

另一方则是以童贯为首的主战派,他们坚决反对和亲,主张积极备战,以自强御敌。这一派的人认为,金国野心勃勃,和亲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军事力量,才能有效地抵御金国的侵略。

宋徽宗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和亲与备战都有各自的利弊,难以轻易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