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短视频:跪下,不准站起来 > 第224章 为什么古代盛世总会发生农民起义?

【为什么古代盛世总会发生农民起义?】

......

......

[历史上有一个极其相悖的现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越是古代的盛世,农民起义的爆发却越多。]

[可盛世中皇帝明明一直在推崇轻徭薄赋,为什么那些农民还会造反呢?]

[这所谓的盛世,究竟是谁的盛世呢?]

......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如今你所生活的时代,就是一个传说中的太平盛世。]

[边疆稳定,四海升平,太仓里的粮食陈陈相因,以致**而不可食。]

[府库里的银子堆积如山,以致穿钱的麻绳腐烂而不可用。]

[而作为农民的你,也确实过上了像狗一样的生活。]

[睡的比狗晚,吃的比狗差,饿的比狗还瘦。]

[除了忙活家里的那几亩薄田,你还要服徭役,修桥找你,补路找你,砌城墙还找你。]

[每年还要额外再拿出两个月到县衙里义务当差。]

[如此辛辛苦苦一整年,也不过是保证不饿死。]

[盛世对你的意义,就是活着,仅仅是活着。]

......

[当然了,作为盛世,总归要有一个轻徭薄赋的政策,以示皇恩浩荡,爱民如子。]

[皇帝御笔一挥,将原来的十五税一降为了三十税一,人头税也从120钱降到了40钱,实在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啊。]

[但是,这样就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了吗?]

[太天真了,因为县太爷根本不会按照这个税率去收,反而除了正税之外,还发明了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进城要交税,出城要交税、卖粮要交税、榨油也要交税,买炭买药更要交税。]

[反正自古皇权不下县,只要完成了朝廷的KPI,又能保证百姓安安稳稳不造反,谁管你到底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能把鹅毛拔秃了还不让鹅叫唤,那是你的本事,加官进爵换纱帽。]

[反之,拔一根鹅毛就惊动了整个鹅群,那是你本事不行,拉出去砍头,换个能干的再来。]

[因此,轻徭薄赋的政策已经推出了十几年,你们却从来没有享受到过,甚至都没有多少人知道。]

[而知道这个政策的李地主、王富豪、黄老爷们,早就买通了县太爷,把所有优惠名额全都瓜分完了。]

[县太爷富了,李地主、王富豪、黄老爷们也都富了。]

[而你就像大树底下的小草,春雨下的再猛烈,也不会漏到你这里半滴。]

[盛世再繁荣,你也依旧在贫困和饥饿的边缘拼命挣扎。]

......

[这一年,家乡闹了水灾,不算严重,但没有一点存粮的你,不得不向黄老爷借了几斗米,才勉强熬过冬天。]

[可丰收之年,你都只是勉强填饱肚子,没有任何余粮,如今借了高利贷,来年拿什么还呢?

[你只能不断的借新还旧,然后欠下更多的利息。]

[三斗变五斗,五斗变八斗,八斗变一石,一石又变成沉重的负担,压的你根本就翻不了身。]

[黄老爷摇着折扇,贪婪的说:“还不上就拿田来抵吧!乡里乡亲的,我算你三成地租好了!”]

[三成,他怎么不去抢?]

[你一口回绝,转身咬紧牙关,把锄头抡的直冒火星,默默祈祷老天开眼,赐一个风调雨顺的太平年。]

[然而,太平年没等到,却等来了一个更大的灾年。]

[黑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把百里之内啃的寸草不留。]

[年迈的母亲活活饿死在床上。]

[怀孕的妻子也饿的皮肤都不够用了,嘴唇都没办法包住牙齿,形似骷髅一般。]

[你彻底走投无路了,只能拿出地契找到黄老爷,接受了三成地租,只求他赶紧先借几斗米救救急。]

[黄老爷摇了摇头,不紧不慢的伸出五根手指说:“五成。”]

[你气急败坏的骂他黑心,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黄老爷眉毛一挑,不耐烦的说:“自由交易,你情我愿,何来趁人之危?不卖就滚远点。”]

[后面挤的水泄不通的饥民也纷纷催你:“不卖就赶紧起开吧,家里老娘还等着我卖了地换了粮回去救命呢。”]

......

[灾难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灾难,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可是难得的饕餮盛宴。]

[蝗灾过后,县里九成百姓都沦为了佃户,而黄老爷、李地主、王富豪们,手里已经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土地。]

[他们每天疯狂的花钱,疯狂的挥霍,王富豪连底裤都绣满了金线,要不是嫌金子太重,实在扛不动,他敢单独用黄金打造一套衣服。]

[李地主家的宅子越扩越大,连护城河都快被圈进他家的后院当池塘了,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挥霍速度也远远赶不上赚钱的速度。][而沦为佃农的你,每天累的喘不上气,直不起腰,却也只是勉强跑得过死亡,追得上饥饿。]

......

[皇上得知你们这里遭了灾,百姓生活艰难,特地下令再次减税。]

[可你已经连地都没了,减税还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是便宜了早已脑满肥肠的李地主、王富豪、黄老爷们。]

[然而,就是这么一点点税赋,黄老爷都不愿意承担,而是将本该自己承担的税赋分成细数,洒派到每一家佃户身上,给你们肩头的重担再次添砖加瓦。]

[王富豪则是买通县衙,把自家土地登记到逃户、绝户名下,借此逃避税赋。]

[李地主做的更绝,当初买地时,就已经达成协议,只买土地不买税,税赋仍然由卖地的农民承担。]

[到头来,这些税赋还是全部压在了普通百姓的肩头。]

[你想不通,为什么无论年景如何,也无论收成几多,自己总是被牢牢的按在贫困线上?即饿不死,也活不好。]

[你想不通,为什么种出的粮食,已经多的不得不拿去酿酒,自己却仍然吃不饱饭?以至于为了少交一份人头税,不得不亲手把女儿卖进青楼,到最后,甚至不得不自卖自身,给黄老爷家当奴隶。]

[可就算你愿意卖,黄老爷也未必愿意买。]

[在这所谓的太平盛世之下,交不起人头税,自卖为奴的人,早已比太仓之粟还要多。]

[黄老爷家里,光是负责给他擦屁股的丫鬟,都已经十几个了。]

......

[实在走投无路的你,把心一横,干脆落草为寇,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渐渐的,沦为盗匪的流民越来越多,你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小偷小摸、打家劫舍已然喂不饱这么多张嘴。]

[终于有一天,大当家振臂一呼,高声喊道:“兄弟们,反正也没有退路了,横竖都是个死,干脆去干票大的,劫了县衙的粮仓。”]

[你们纷纷响应,揣起大刀,悄悄摸进城中。]

[城里可真是繁华啊!]

[街边的招牌灯火通明。]

[来往的客人熙熙攘攘。]

[酒香、肉香、脂粉香,随风飘散。]

[叫卖声,车马声,谈笑声,喧哗无比。]

[一个衣着华贵,浑身珠光宝气的客人端着酒杯,从高高的青楼上探出头来,大声吟诵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好一副盛世景象啊!”]

[你忍住不住嗤笑一声,暗暗骂道:“盛尼玛的世,这千灯之中燃烧的是老子的鲜血,这高楼上的红袖中,有一个是老子的女儿。盛世?这是你们的盛世,与我无关!”]

[你按了按怀中的大刀,低下头,大步向前走去!]

.........

.........

评论区

【富的只是少数人。】

【现在是个好时代啊,只要不去追求车房,一辈子还是可以衣食无忧的。】

【文明,是让弱者不恐惧,让强者不嚣张,让权利不傲慢,让社会更公平,让恶人怕作恶,让善人能平安。让人人相互尊重,风气祥和,这才是和谐社会。】

【乱世时,人们只想着活下去,如果盛世了,人们还是在费尽心思的只想着如何活下去,那么盛世真的比乱世要崇高吗?】

【网友1:乱世你以为费尽心思就能活吗?】

......

【大部分能流传下来的文字物品信息,都是当时上流人士所作所留,20年前家有儿女的生活条件,现在至少95以上的家庭还没有达到。】

【所以说财务垂直管理,能让一个经营系统长期稳定。】

【富人的财富真的是钱多吗,N0,而且穷人要多,如果没有穷人,你的钱再多也买不来服务。】

【正常,财富不会无缘无故的增长或减少,只是从一方到另外一方,富人越多越富,穷人就会越穷越多,现在只不过全球化了。】

【人的存在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只要贪嗔痴等**存在,社会永远会有问题。但如果没有了**,人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其实现在能经常去中高档餐厅的人都不多,大部分人赚的钱不是钱,只是生活费,得计算好花销。】

【总的资源是固定的,要想当富人,就得分配到高于平均值比例的资源,就要有人分配到低于平均值比例的资源。资源流通时交换比例不容易界定,所以用货币(比如钱)来帮助资源的流通,资源分配比例的多寡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钱的多少。一定情况下,穷人的数量越多,富人就会越富,所以富人要想一直当富人,就会不停的压榨穷人。】

......

万界时空

相较于之前天幕播放的地动山摇的事情,这一次播放的反而没有太大的影响。

或许、大概、可能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毕竟这一次不教你怎么造反,也不教你如何屠龙,了不起了就是个大逆不道,替天行道的劫匪行径。至少,对于上层人来说,这就很是寻常。

这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书里说的礼义廉耻那是说的,现实做的那是做的。

虽然揭示的很露骨,但是那又如何?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有反抗的力量吗?

别看天幕说什么动不动就起义之类的,那得有带头人,那得让人活不下去。

可是他们做的事情,就是让人吃不饱,也饿不死,再有权利大棒,再有平常的武力震慑,只要不是什么大灾,都没事的。

不仅如此,就算是出事了,对于他们这些富户士绅来说,也没一点事,甚至还能借此机会,变得更加富裕。

所以,万界时空很多很多的人,对此好似并不在意。

毕竟这些事情,老爷们知道,百姓贱民们也知道。

所以,天幕再说这种事情,又有什么用呢?

只是......

这些士绅老爷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事情,他们知道,百姓知道,但.....皇帝不知道。

对于那些太平皇帝们来说,他们很多是真的不懂这些弯弯绕绕。

即便是有人懂,但天下那么大,他又能懂多少呢?

他很少出皇宫,更不要说京城了。

京城都出不去,那天下他又怎能知道呢?

还不是听臣子说。

家天下,注定了皇帝虽然不会将人当人,但却会将人当成自己的财产,会将稳定看做一切。

所以,为了稳定,轻徭薄赋的事情总是要做的。

现在告诉他,这些事情他做了,只是没有一点用,还起了反作用。

呵呵。

“混账,前段时间江南水灾,上书减免赋税,看样子,定然这些官商勾结了起来。”

“来人......”

身出事件的皇帝怒不可遏,当即下令,严惩严办。

只是......事情会如他所料,吏治清明,地方稳定吗???

............

【明朝降军,为什么对同胞那么残忍?】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