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前妻抓我走 > 第344章 有横财在手,他才不怕亏呀

前妻抓我走 第344章 有横财在手,他才不怕亏呀

作者:鼎鼎当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16:51:00 来源:书海阁

第344章 有横财在手,他才不怕亏呀

这三千多万能要得下来吗?

陈心茹说得没错,到了法院,可能仍然是和解,法院来牵头和解,地方政府会给自己施加压力?

他们擅长和稀泥。

三千多万呢。

自己一旦放弃了,等于是放过了惠好,而接下来,惠好觉得自己并不能怎么着他,引入尤泰达增资,关上门换招牌,它就又活过来了。

不仅仅是活过来,还会补上短板和漏洞,血又厚,变得更加难缠。

既然是这样,这三千多万的主张,自己是万万不能放弃的。

如果自己不放弃,自己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当地政府站到自己这一边来呢?

他们站谁那边不站谁那边,是有什么原则吗?

天生和稀泥?

还是惠好的存在,让他们觉得能够少一些社会问题,而尤泰达增资对他们来说,是让当地政府争取来一大笔投资?

闭目养神。

想了一阵子,他突然给姚斌说:“掉头。一起去新区看看,看一看有没有什么烂尾楼可以投资。”

这是个新想法。

如果自己接个烂尾楼什么的,花上几个亿,号称能对政府带来多大好处,然后就图挣这三千多万,可以不可以……

反正到时候接烂尾楼的工作,陷入拉锯和谈判。

这笔赔偿下不来,自己光谈不接,给他们强烈的暗示,我不敢投资,是我信不过你们,我不敢投资,是因为法院对我一点儿也不公平,然后再看一下,地方政府会不会给法院施加影响。

去看看也不吃亏,反正你不让我拿到这三千多万,我不投资,拿了这三千多万,这三千多万就是投资风险的安全垫。

车走一路,电话打一路,到处向人打听着名的烂尾楼,还真打听到一堆。

余市别看现在还在到处搞开发,但烂尾工程跟新开工程一样多,但就是有人不长记性,这边烂尾,那边新建,春秋更迭,冷热交替。

你想嘛,市中心都有烂尾楼,中央商场项目烂尾多年,何况别处呢,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当地的自然景观,类似于鲁书记这样的干部,也不得不到处说媒拉纤,究其原因,就是当地政府渴望成长为国际大都市,记得自己是历史上的三省通衢,乃至五省通衢,兵家战略要地的地理位置,但现实情况呢,就是你不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光有野心,其实没有天命……

沈在心在车上,边打电话,边苦思冥想,脑袋高速转动。

他确信,纯粹接一栋楼,在政府眼里不够,但要的太大,出手十几亿二十几亿,自己没财力。

这种项目起不来也是亏得自己掉底裤。

所以有没有什么可能,项目很大,但又不是那么吃钱,犹如曹孟德南下东吴,十几万人,号称80万?

想来想去,他想到一个地方,九尾湖旁边的九尾山项目。

这是老煤矿塌方地。

政府委托一家国企在做生态修复,盛传他们为招商,一口气喊来了绿地,融创等知名房企。

最终似乎一个也没来。

这家国企拿地成本极低,弄不好都没出钱,圈了修复,成本就是修复成本,修复了再转让。

其中一块地,最初被规划为汽配城,盖出来烂尾了。

若干年后,没人接盘,实在出不了手,干脆租赁给一家职业学校了。

沈在心打电话向鲁书记咨询。

鲁书记激动不已,给沈在心说:“怎么着,你终于决心拿地了,我们市里给的有招商任务,你要是一笔拿下来,不管拿在哪,都算咱们区的,咱们区的任务可能就完成了,这个九尾山我知道,汽配城那一块规划我也知道,我打电话问人要一下详细资料,然后跟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陪你去看,怎么样?服务周到吗?那烂尾楼,资金链断裂,还出城那么远,生态修复地,肯定很便宜。”

对。

沈在心就是通过后世职业技术学校能租赁得起该地方,倒推回去的,觉得这片地方地方大,没有竞争方,可以慢慢坐下来长期拉锯,才选择它的。

要是投资仅两、三个亿?政府帮着自己从惠好那里要过来三千多万的赔偿?自己赔能赔多少嘛?

是不是?

鲁书记很快电话打过来了,给沈在心说:“在心,那边是200亩地,你看你能不能要这么大?”

沈在心大吃一惊。

我要不要这么大?

沈在心故作轻松说:“才200亩地呀,我以为多少呢,我正在往那边去,我先去看看,我其实有一个宏伟的想法,先去看看,合适了再说。”

其实是在说,便宜了再说。

依照自己20亩地3000万的经验,这块地200亩,起码不得3亿吗?

考虑出城这么远,还是烂尾状态,自己要是能在2亿以内拿到手,自己就硬着头皮直接干了。

3亿也勉强。

超过3亿,就不考虑了,要来3000万,陷进去多少亿,而且没有挣回来的可能,那不傻了吗。问题是,土地转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地块越大收钱越高,专门宰外地大公司,就跟敲榔头一样。经常都是一块地十几亿,这也是很多公司拿下来之后,不得不建摩天大楼的原因所在。

我能谈得下来吗?

鲁书记很殷勤,沈在心就和他汇合,一起去水泉区看这块地了。

后来,该区的领导来接待,地主新余集团也来陪同。九尾山周边已经招来了不少开发商,有的是住宅,有的是商业,有的是文旅,像沈在心看的这一块,就是文旅商业综合体,原本是余新集团做生态修复之后,跟某民营企业一拍即合,觉得余市没什么汽车城,要开发汽车城,一二期盖起来了,商招不来,最后就烂尾在这儿了,他们理念上是保持着低容积率的,而且比较有想法。

沈在心奇怪他们大片的建筑样式,询问他们说,你们这儿是哪个老总想象出来的,大市场,汽车停得一排一排的,所以都是那种敞开式建筑,除了东侧有两栋高楼外,南侧有片可以做商场的综合楼,这里头的建筑都是二、三层楼的钢构房……

地还在余新集团手里。

这是市直属国企,来人其实跟政府里头的人没啥区别,他兴致勃勃给沈在心讲:“以前规划的是汽配城,后来建的时候,建成了农产品交易中心,规划是这样的,你看这边的模型,更容易看清一些,最西侧的一排巨大仓库模样的建筑,是他们建起来的冷链配套,中间是食品供应链交易市场,南侧是一座一站式购物中心楼,东侧两栋楼一栋打算做电商基地,一栋打算做办公楼,都已经盖好了,只是没人愿意经营,空置状态。”

沈在心忍住内心的激动,问他们:“不是汽配城吗,怎么成了农产品交易中心了呢?”

有官员觉得农产品交易中心低档,直接更正说:“什么呀,这是20万平米的新型商业综合体。”

沈在心打击说:“对。够新颖。交易农产品的商业综合体。”

一群人都尴尬地陪笑。

其实沈在心是激动的,当初接金城百货,想把中央国际项目盘活,连续多天思考,他是什么念头?

他考虑三五省通衢之地,周围各个地区农业比重大,既然你不是商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你要发展起来农产品贸易,发挥地利,反而是最容易的。

自古以来,余市就是把守中原的通道,这战役,那战役,不是围绕着丰市和余市这条线吗?

你现在追沿海城市,人家干什么你干什么,真不胜你把物资集散地,农产品集散地的特点发挥出来吗?

结果呢,这几年大家一股脑都去搞商业,最忽视的就是脚下的五色地。

为啥是五色土呢,余市当地有五种颜色的土。

传说上古九州,每州土地颜色各异,余市土有五色,那就说明余市从上古时期就是各州交汇之地。

五色土,能不能代表余市处在五州之间?

自古形胜之地,缺乏战略家眼光呀。

沈在心忽然记得这个改了汽配城盖农贸市场的领导了。

他故意贬低说:“这什么人做的主,在这儿弄了一个农贸市场?”

余新集团的人叹气,给他说:“我们之前的领导,当时总经理没履职,副总经理兼任的,他脑子一热,听人说汽配城利润低,不适合搞,就搞成农产品市场了,没建好呢,人落马了。”

沈在心好奇道:“什么原因落马的,贪污受贿,进去了?”

鲁书记碰他一下,提醒他说:“少吃政府部门的瓜,你管呢,理念不合行吗?”

沈在心说:“我就觉得这样的奇葩……”

鲁书记又摇了摇头。

沈在心就不吭声了,回头问鲁书记好了,他连续暗示自己肯定有原因。

沈在心就开始说:“这个地我看上了,但上面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是真看不上,你们看,都是大棚一样的建筑,像什么呀,能干什么呀?我拿下来,咱们现在虽然没有到讨论价格的地步,但你们应该清楚,我花多少亿,搞一个农贸市场,我去干农贸市场吗?整个面积20万平呢。”

大家一阵尴尬,纷纷吐槽建成农贸市场的这王八蛋,这时候,沈在心才知道,这人叫胡文新。

回去的路上,沈在心跟鲁书记一个车。

鲁书记说:“你想问胡文新去哪了是吧?这是个犟货,还是个官三代,三代还是四代,他祖上有人当过这个地区的头,当时,中央领导层给余市的任务就是搞农业,过了三、四代了,他这孙子还是重孙子忘不掉,屡次批评市里的各项决议,于是从年轻有为的行政干部,被调到企事业单位,最后赶到闲职上养老去了。”

沈在心问:“为什么呀?”

鲁书记说:“脑子一根筋,屡次给领导拍桌子,非要搞农业,你看我们有煤炭,有钢铁,可以搞工业对吧,我们是中原枢纽,可以搞商业对吧,他就非要搞农业,他说余市要搞农业商业。什么叫农业商业?就是粮食贩子,菜贩子……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孙书记之前,有个领导对他的评价,批得不像样子。所以你当众笑话他干什么呢?这个路线,你怎么知道人家就是错的呢,东山省的蒜瓣和大葱,象省的芝麻、豆子、红薯,西山省,北河省,加上完省和我们江省,农产品都能走我们这儿往外批发,交换有无,你怎么就肯定人家错了呢?”沈在心说:“看起来,鲁书记你挺同情他呀。”

鲁书记说:“路线之争,和人好坏没关系。我能理解领导,你不拿掉他不行,他带着他企业要搞农业商业,你既然拿掉他,你就不能嘲笑他,上次你取笑我说,你看市里多少烂尾楼,你以为我心里没感触吗,但大政方针不是咱们定,也不是孙书记定,你有个领导班子,你要上会,你要大家表决,也许大家都错了,反而少数派,被人批斗来批斗去的人,最终因为远见而不合群,事后验证了呢?”

沈在心不自觉给鲁书记竖起大拇指。

鲁书记问他:“这个地方你要不要,你要的话,我给你探一下底价,余新集团也是要山穷水尽了,它是市直属企业,他拿地成本,就是个改造成本,没见着它给政府上缴钱,就这,快撑不出了,全靠土地转让。”

沈在心说:“想要是想要,但我没那么多钱呀,谁也没想到有200亩,我不是说地大,我是说……”

鲁书记说:“没想到全盖上了大棚一样的钢构房了。”

沈在心说:“对。给我几天的时间,我回去开开会,找人讨论、讨论,如果余新集团那边能给报个参考价就更好了。鲁书记你要明白一个事情,他们肯定给你打电话,通过你问我的意思,你就告诉他们,这个地方要想起来,缺不了商业综合体,我进去,我等于是把友谊商场2店和汉王2店,甚至我的医院带过去了。居民多起来,还可以考虑搞个小医院,你地产想起来,商业综合体提供就业,给人便利,酒店、医院一配套,你亏在我这儿,你涨在房价上,你说对不对?”

鲁书记点了点头。

沈在心说:“我是个干医院,做商超的,我也不会玩那些商业手段,我手里这点钱要是花出去,我就没有啦,我不会人家那样融资,这样融资,我都是还贷款,我天生不会借贷款,价格好,我也得多少年喘不过来气,价格不好,我就不考虑了。价格好,先期我是投个5到10个,2、3亿卖下来,2、3亿做起来,要是做得好,我陆陆续续投入,最终投入规模不下于50亿。”

鲁书记大吃一惊:“不吹牛?”

沈在心又似笑非笑,小声说:“吹不吹牛,要市里判断,但我拿这里的底气在哪,您知道吗?黄金售假,惠好要赔我3000多万,只要这一笔钱顺利下来,我就去拿那边,我相信政府。”

直白吧?

鲁书记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