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1960,从神农架打猎开始 > 第147章 探寻山林产权受阻

重生1960,从神农架打猎开始 第147章 探寻山林产权受阻

作者:明道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2 07:58:57 来源:书海阁

松脂燃烧的哔剥声仍在耳畔回响,骆志松蹲在灶膛前拨弄炭火,指节残留着靛蓝药粉的痕迹。

晨雾漫过门槛时,韩小凤用竹筒装了些玉米面糊搁在窗台上,发梢还沾着昨夜弹弓弦勒出的松香。

"文书爷爷家的门槛石裂了三道缝。"骆小妹蹲在鸡窝旁数着新下的蛋,突然仰起脸,"去年春汛冲下来的山石砸的,哥你记不记得?"

骆志松掸去蓑衣上的霜花,目光扫过墙上斑驳的猎区图。

那张用野猪血拌着赭石粉绘制的图纸,边界线正巧消失在邻村猎场交界的鹰嘴岩。

老文书家的樟木箱散发着陈年艾草的气味。

八仙桌腿压着的黄裱纸上,"民国三十七年"几个褪色墨字被蛀虫啃出星点孔隙。

老人颤巍巍的手指拂过积灰的田契存根:"当年两村划界用的是狼烟为号,鹰飞不过三箭之地......"话说到半截,窗棂外传来野山雀扑棱棱的振翅声。

骆志松扶住差点碰翻的桐油灯,灯影在老人浑浊的瞳孔里晃出涟漪。

那些零散的记忆碎片像散落的算盘珠——鹰嘴岩曾有棵刻着双鱼纹的界树,五三年炼钢时被伐去充了土高炉;西沟猎道埋过镇山石,五八年修水库又掘出来垫了堤坝。

"怕是寻不着了。"老文书咳嗽着往火塘添柴,火星子溅在骆志松磨破的千层底布鞋上,"那年公社马书记说山林都是国家的......"

话音被门外突如其来的犬吠截断,大黑犬正冲着河滩方向龇牙。

当骆志松踩着结冰的田埂往家走时,后颈突然袭来凛冽的寒意。

邻村赵村长裹着熊皮大氅立在山核桃树下,腰间牛皮鞘里的柴刀泛着冷光:"后生仔,莫要学山猫子刨别人家祖坟。"

枯枝在骆志松掌心攥出脆响。

他清晰记得三天前在野猪胃里发现的松籽——那分明是鹰嘴岩北坡才有的红松,而赵村长此刻靴帮上沾着的,正是雷公涧特有的赭红色泥浆。

暮色四合时,骆小妹突然从阁楼探出沾满蛛网的脸。

她怀里抱着的桐木匣子摔在地上,泛黄的日记本里滑落半片风干的杜仲叶。

1948年农历三月初七的记载洇着褐斑:"......与赵姓猎头赌射三箭定界,箭落处埋下青石碑......"

油灯将骆志松的影子投在糊墙的旧报纸上,与1958年《人民日报》铅印的"大炼钢铁"标题重叠。

韩小凤轻手轻脚跨过满地资料,将煨在炭灰里的山芋掰开,金黄的薯肉腾起的热气模糊了青年眉间沟壑。

她望着窗纸上渐渐拉长的剪影,院墙外传来夜枭的啼叫,像是某种古老谶语。

灶膛里的余烬将熄未熄时,红薯的焦香裹着松木烟钻进窗缝。

韩小凤用铜勺搅动陶罐里的板栗炖野鸡汤,升腾的热气在她睫毛上凝成细珠。

她特意掺了两颗山茱萸,这是前日采药时老猎户教的温补方子。

"凤丫头,灶灰里煨着松子馍呢。"骆母靠在竹榻上缝补棉袜,咳了两声又添道:"柜底陶瓮还剩半勺野蜂蜜。"竹绷子上的补丁针脚忽然歪了——

西厢房传来木梯吱呀声,骆志松正踩着房梁检查漏风的茅草顶,腰间晃荡的皮囊里掉出半截炭笔,正巧落进韩小凤挽起的发髻。

暮色染红窗棂纸时,骆志松推门带进几片枯槁的枫树叶。

他后颈结着霜花,猎刀鞘上沾着雷公涧特有的赭红泥。

韩小凤不作声,将滚烫的艾草水注入木盆,氤氲的水汽模糊了青年冻裂的手背。

当浸着苍术的布巾敷上肩头时,骆志松喉结动了动——那双常年拉弓的手正用特殊指法揉捏他紧绷的斜方肌,拇指按在风门穴的力道,恰似当年她给受伤的苍鹰接骨时的劲道。

"后山崖柏结籽了。"韩小凤突然开口,指尖沾着捣碎的白芨粉抹过他虎口的裂痕,"前日见着岩羊群在舔盐碱地。"

她的潜台词在陶罐咕嘟声里若隐若现,就像去年大雪封山时,她将最后半块麂子肉埋进他碗底的蕨根粉里。

东屋传来陶罐碰撞的脆响。

骆母摸索着要下榻,竹杖点在夯土地面的声响比往常急促。

老人枯瘦的手攥住儿子袖口,腕骨凸起处还留着当年纺车摇柄磨出的茧。"松娃子…..."她欲言又止,转而抓起炕头晒干的婆婆丁,"明儿熬些败火茶。"

骆志松笑着应声,却瞥见母亲藏在枕下的药渣——那些本该煎煮三次的黄芪根分明只熬过两回。

他俯身整理被褥时,发现炕席缝隙卡着半片撕碎的黄裱纸,残存的"休书"字迹刺得他眼眶发烫。

这是父亲当年被公社带走时,母亲偷偷藏在嫁妆箱底三十年的痛。

月光爬上格栅窗时,骆志松就着油灯研究那页泛黄的日记。

韩小凤悄然将炭盆移近,却见青年突然用狼毫蘸着朱砂,在"青石碑"三字上重重画圈。

灯花爆开的瞬间,两人同时抬头——后窗柩的树影间掠过道黑影,像是邻村赵村长那件熊皮大氅的轮廓。

次日霜降时分,骆志松蹲在公社档案室霉湿的角落里。

陈年的工分账簿堆里突然滑落本族谱,泛黄的纸页在"赵氏"分支处赫然留着锯齿状撕痕。

管档案的跛脚文书凑过来瞥了眼,烟袋锅在门槛上磕得火星四溅:"你说老吴家?五九年闹饥荒迁去汉中喽。"

骆志松心头突跳。

他分明记得前夜在日记夹页发现的蹊跷——那片杜仲叶的叶脉间,有用绣花针刺出的"吴"字。

此刻档案室木窗外飘来熟悉的松香气,赵村长正在院墙外与粮站主任谈笑,那双钉着铁掌的棉靴底,粘着青石板上才有的苍苔。

暮归时路过雷公涧,骆志松特意绕去鹰嘴岩北坡。

石缝里钻出的野花椒树已挂果,他俯身扒开积雪,突然触到块冰凉的硬物。

镐头刨开冻土时,月光正照在残碑"吴界"二字上,而十步开外的松林里,传来柴刀劈砍枯枝的声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