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楚韵 > 第212章 暗巷中的茶楼

楚韵 第212章 暗巷中的茶楼

作者:韩司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4:05:03 来源:书海阁

说巧也巧,常乐坊这条熙攘的主街背后有一条巷道,人烟稀少,偏生里头有一间茶楼,猫在这幽深的巷子中段,正对诚园的外墙。

长安城里有一说书先生,很是有名。听闻是要讲些不为人知的秘辛,惹得一众百姓纷纷拥进这狭隘的巷子里。

好在茶楼的厅堂也算宽敞,是时茶客济济一堂,瞧着架势挤了不下两三百号人,比东市香水铺子还要热闹。

‘都挤在这儿作甚?’

‘听闻里头是文墨先生在说书。’

‘文墨先生早已换了营生,今日怎突然来说书了?’

‘兄台,文墨先生是要讲什么故事?’

‘好似是三十多年前,李老将军是如何痛打突厥贼子。’

‘嚯,文墨先生怕是有七十了吧?若是从他口里说出的,尚有几分可信。’

一时间,文墨先生在常乐坊说书的消息不胫而走,巷道之中已是人满为患。

话说茶楼的厅堂中央搭了一个简易的木台子。文墨先生坐于台上,举起醒木一拍桌案,嘈杂之声渐渐平息。重新拾起老家伙事儿,说起评书,他的眼底不由地透露出一丝兴奋和满足。

他环视厅内,如愿看遍一张张洗耳恭听、抓耳挠腮的模样,这才不紧不慢地评说:

“上柱国出自陇西,想来诸位心中有谱。前任大将军战死沙场后,陇西李氏一时群龙无首,纷争不断。彼时陇西、临洮、河源、安人四军,皆由李氏四房分别掌控。李老将军花了八年光阴才将各股势力完全统一,整合后才有了如今的镇北军。然镇北军的首战甚是痛快,打得突厥王帐一路北迁,同时迎回了我朝的长公主,也就是当今陛下的皇姐!”

文墨先生说得很是干脆,连上柱国如何打得突厥人连连败退,伤亡如何都未曾详说。好似是最后一句方才是重点,一时间聚讼纷纭。

倒是真有几个听自家老人提起过,小声议论道,

‘彼时上柱国正整合四军,北境又不太平。为稳定朝局,这才将长公主送去突厥和亲。’

‘某听家中长辈说起过,当时说长公主不堪受辱,早已自缢。’

‘不堪受辱?为何会不堪受辱?’

‘听说彼时突厥正闹得凶,几个部落间打来打去,长公主···几是成了战利品,哪家部落首领打赢了,就···就将她带回帐中。’

‘那我朝的长公主岂不是受了百般凌辱?’

‘谁说不是呢,否则又怎会落个自缢的下场。’

议论之声愈发鼎沸,大有不可阻拦之状。

文墨先生唇角勾起一抹笑意,端起茶盏细呷一口,白须上还悬挂几滴水珠,任凭众人口口相传。

“文墨先生,刚刚您说李老将军迎回了我朝的长公主。莫非长公主并未自缢?”

台下尚有心思细密的,回想起他方才所言,按捺不住好奇问询。

文墨先生笑意更甚,举起醒木重重一拍,指了指发言之人,啧啧称道,“还是这位小友洞若观火,心细如发。”

他停了停,身子稍稍前倾,双肘靠在桌案上,斟酌片刻后方道,“其实,你们刚刚说的都不对。老朽曾亲眼见过,倒是可与你们分说一二。李老将军当初救出长公主后,亲自领兵将其护送回京。可长公主自觉名节有损,本想自裁换个贞烈的名声。李老将军心慈,着人日夜看守,终将其送回长安。”

“某曾听家父提起过,当年这布告牌上可写的清清楚楚,长公主早已在北境身故。”台下有人唱着‘反调’,直接拿皇室布告天下说事。

文墨先生咧嘴一笑,“这位小友,长公主若是在北境身故,陛下又如何能知晓?布告牌上所书,不过是为堵住这悠悠众口。若是令尊尚且在世,不若回去问问,皇帝陛下昔年矢口否认,李老将军带回的女子并非是长公主。可自此,老将军却一路升迁,稳坐大将军之位,官拜上柱国,统管天下兵马。”

一时间众人噤若寒蝉,毕竟这一段话里,可是同时提及到三位大人物的过往。饶是心有惧意,可腿脚根本就迈不开。李老将军固然勇武过人,可坐稳上柱国之位原是掌握了皇室的秘辛。

陇西李氏本就是名门望族,当初如何统一四房,能知晓内情的怕也不在长安。但上柱国累累功勋,若是以掌握皇室秘辛这等粗劣之词掩盖,尚且有失偏颇。

由此,听书的茶客和百姓分成了两派。

“按文墨先生所言,这位长公主现下在何处?”

文墨先生捻了捻白须,沉吟片刻,又抬手压了压,“诸位且沉下心听老朽慢慢道来。长公主回京那年,尔等可知晓发生了什么大事?”

他环规厅内,俱是静静地抬眸望着自己,似是众星捧月一般,语音不由地响亮几分,“长公主回京那年,先皇驾崩,陛下才将将即位,一时间乱了方寸,也不知该如何处置,遂暂且将其安顿在常乐坊的某处宅院。”

话音戛然而止,又抬眸若有所思地望向对面的诚园外墙。众人几是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良久才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文墨先生指得是这座诚园?”

他默然不语,只望着外墙怔怔出神,好似能看穿这面青墙。可这副神态,令众人更为笃定,长公主当年就是住在这诚园。但眼下这里住的是谁?将将乔迁来的是尚书令府的大公子林明礼,可长公主的身份就算再如何刻意掩盖,这座宅院到底是她当年住过的,房契地契又怎会落入尚书令府?

“今日怎会如此喧闹?”

不过是一墙之隔,吴兰亭正在院里予花草浇水,可自半个时辰前起,这墙外的嘈杂之音就不曾停过,径直地翻越过墙,偏生什么也没听清。

如雪在一旁俯身伺候,艳羡道,“方才如雪遣了府中小厮外出打探,说是文墨先生今日出山,在隔壁茶楼说书,可热闹了呢。”

“文墨先生?”吴兰亭一怔,缓缓站起身来,又似是回忆道,“爹爹当年带我去酣醑阁小坐,听他讲过几回鬼神故事,吓得我半夜都不敢独自睡,生生是等娘在一旁看着、哄着,才敢入眠。如今算起来,他得有七十了吧,这般身子骨还出来卖艺,倒也是难为他了。一会儿你遣小厮予他送些银钱,算是彩头。”

“是。”

如雪施了一礼,算是应下,可是又支支吾吾地、似是有话哽在喉中。

“还有何事?”

如雪觑了觑自家小姐,略有犹疑,“方···方才姑爷回来过了。”

“他···”吴兰亭抿了抿唇,又俯下身去浇水,若无其事地问,“他不是陪三皇子出门了吗,怎又突然回来了?”

“姑爷···又出去了。”

吴兰亭美眸微垂,浇水也未注意轻重,盆栽中的水已然溢出来。还是如雪眼疾手快,赶忙接过她手中的花浇。

“他回来作甚?”

吴兰亭的话音冷淡,几是咬住牙根,对林明礼常去香水铺一事,心中早已有数。本是满怀憧憬,以为他是去采买香水,讨自己欢心,但每每回来也不见带回什么物什。好奇之下便尾随他出去过一次,只远远地瞧见他在铺子外发呆,望着铺子怔怔出神。

“小姐···姑爷···姑爷去账房支了十贯银钱。”

如雪原是心思单纯的,这位姑爷若支了十贯银钱去买香水,是为自家小姐欢心,倒也不至于如此犹豫。但先前去香水铺子这么多次,皆是驻足在铺子外。香水自然是价值十贯,可依先前的表现来看,要姑爷花十贯钱买香水,怕是太阳从西边升起。

吴兰亭的脸色铁青,连带着周遭的空气也有几分寒意,令身边的如雪不禁打个冷颤。未多时,便听闻一声冷哼,低声喃语,“他怕不是拿着十贯钱进香水铺和哪家女子勾勾搭搭,又或是藏书阁多了几本手书,着急拿钱去买。”

如雪见自家小姐愈发的沮丧、失望,蹙着眉头,咬牙道,“小姐,如雪走一遭林府,让林尚书好生管教。又或是回一趟吴府,让老爷和夫人替您做主。”

说罢,作势要去,吴兰亭慌忙拉住她,微微抬起下颌,倒回眼眶中的泪花,平复片刻,又看向高墙,“你去搬个梯子来。”

“小姐要梯子有何用?”

“自然要爬上去。”

如雪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顿时了然她的心意,可骤生迟疑,“小姐,这院墙可一丈有余,万一摔下来···”

吴兰亭本有些心堵,被她这么一说反倒是轻啐道,“呸。你可莫要咒我。不过是许久未曾听文墨先生说书。难道我还得出门去茶楼与外男同坐不成?”

如雪两相衡量之下,小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连连应下,“如雪这就命人取来。”

话说回来,待吴兰亭蒙上面纱,攀上木梯,适逢众人翘首以盼,听文墨先生分说后续如何之时。

文墨先生轻咳一声,接下来所言似是有些偏离了话题,“《诗经》有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诸位可知为何诗会雅集在当下皆是男女分席,却鲜有男女同席?”

这些茶客的学识虽良莠不齐,但文墨先生无论是鬼神传说,还是奇闻轶事,又或是评论史实,俱是信手拈来。故而,这些听客尚且是些有见识,有学问的,倒也能偶尔够一够上层人士。

他这话刚脱口而出,就惹来众人的猜疑。

诗会雅集是什么?切磋学问、讨教学识、交流思想固然重要,可同样是得道升天、难得一见的机遇。设想,若是男女同席,集会上翩翩君子舌灿莲花,佳人不禁为之倾倒,再生出几分缱绻旖旎,说不准便成就一段金玉良缘。这不失为一条靠娘家提携的路子。

但不知从何时起,这条路子莫名地断了。毫无征兆,也无人提起,几是众人默允一般,靠荐举谋得官身渐渐难上加难。若非出了科举,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宛若登天。

“文墨先生可知晓内情?”

“三十年前,长公主回京后,终日困在诚园,郁郁寡欢,恰逢四宜园的重阳诗会,为解烦闷心绪便孤身前往。诗会上,有一高门子弟风头无两,口吐莲花,惹来万千少女为之钦慕,而长公主也不可避免。”人群中传来略有玩笑之声,“可及得上如今的林御史?”

文墨先生淡然一笑,“若是比诗词歌赋,当世恐无人能及林御史。但若论起时政策论,林御史怕是难以望其项背。北境有数十年的太平,李老将军当居首功,可内政若无他支撑,又以‘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分化都毕和沙雅两支突厥势力,当年恐怕不仅仅是要折一位世子这么简单。”

东西突厥两股势力恩怨纠缠,时好时坏,世子李荣元便是折损于他们联合之下,但李代远随后的反扑几是令东突厥胆寒,再也未敢冒进。可既然说起内政和分化之策,众人脑海中登时浮现出同一个名字——林靖澄。

故而,林明礼的生母实则是‘已故’的长公主?

吴兰亭在高墙之上听得仔细,一个脚下不稳险些摔下去。这实在是太过骇然,自己的婆婆竟是长公主?那这位夫君岂非是皇帝陛下的甥子?

等等,她的脑海中蓦然浮现起林靖澄所言,‘我和你娘费尽心思,保全兰亭的名声,不就是想让你们夫妇二人安稳度日嘛?没有什么是比活着更重要,你是,明礼的娘亲也是。’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一个在突厥漂泊数年的‘战利品’,供人玩乐,即便是回京之后也不能正明身份,再联想林明礼是他二人之子,却只得勉强记在韦氏名下。可最终,韦英到底是成了林夫人,而长公主常伴青灯,这当中想来是有太师和韦氏的手笔。

可这位文墨先生为何要在此高谈阔论皇室秘辛,其中还涉及大将军府、尚书令府,他当真是不要命了吗?吴兰亭心生畏怯,却始终按捺不住好奇,攥着木梯的素手愈发的紧。

“料想诸位已然猜到,林尚书的确与长公主有一段过往,彼时林、韦两家正在议亲。如此情境下,林尚书竟还有心思与长公主数夜缱绻缠绵,而另一边却捏着与韦氏的姻亲,一步一步,位极人臣!”

文墨先生就差将‘长公主是个鲜廉寡耻的贱妇’说出口。

可这话有错吗?若是三十年前的汝南林氏,尚不能将林靖澄推到尚书令这个位置,若无韦太师和长公主的帮持,又怎能有今日的荣耀?

但是,当众发言此等犯上之论,注定是死路一条!

“让开!让开!”

巷子口骤然传来一阵喧闹,是京都府衙和巡防营已然赶至。

文墨先生撑着桌案缓缓起身,抚平衣衫的褶皱,又抻了抻衣袂,不疾不徐地端起茶盏一饮而尽,“昔日,老朽醉酒之下与犬子妄论此事,以致他在外胡言乱语,横死街头。但史书上不敢落得笔,我写!街头巷尾不敢议论的事,我来说!方珏清,你本该以死证清白,却与人夫暗通款曲,实在为人所不耻!今日,纵使天下再无文墨先生,老朽也要让昔日旧事重见天日。”

说罢,文墨先生将桌案上的一叠纸张挥洒空中,又霍然掏出腰间的匕首狠狠刺穿自己的咽喉。刹那间,他瞪大双眸,鲜血横飞,直直地向后倒去。

一时间,惊得人群四散,茶楼顿时乱成一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