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楚韵 > 第271章 废黜尚书令

楚韵 第271章 废黜尚书令

作者:韩司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4:05:03 来源:书海阁

‘你说会否是林御史故意损毁账簿?’

‘低声些。这可是在皇宫!’

‘按我说,不论是谁,若要按账簿上的名录一并处置,怕都有所顾忌。’

这些权贵自出了文英殿,总算是长舒一口气,不禁暗暗揣度陛下的用意。自听了陆署令的解释,诸人皆不约而同地颔首赞同。即便今日站在文英殿里的是上柱国,他也不敢血溅五步。

‘无论如何,今日林御史总算是替我等解围。这三十杖下去,怕也去了半条命。这份情,诸公总该是要记下的。’

‘顾舍人说的在理,我等决不能做这忘恩负义之辈。’

听话音,声如洪钟,怕也是个军人出身,自比不得这些文官会刻意压低嗓门。见众人目光纷纷投来,忙讪然一笑。

话虽如此,可诸人心中已有盘算。

似顾舍人这等良心尚未泯灭,愿承下这滴水之恩者,终归不占多数。反而多像陆署令以为的那样,陛下今日能轻易放过,不过是看在他们‘人多势众、心有忌惮’,故而眼下之局面是理所应当。

只不过,毕竟是在皇宫,措辞上总要体面些、隐晦些,不至于落人把柄。而似三皇子之举,难道他们这些人精会不懂吗?人心虽隔肚皮,见外却未必见里。

三皇子见诸公迎面走来,笑容晏晏地问道,“看来,诸公已无恙。”

诸人略露惶然之色,纷纷见礼。

“幸得殿下照拂,我等回府后呈上自辩折,道清原委,陛下愿以自新论处。”

上前回话的是兵部侍郎穆远。原本该是由吏部的周侍郎上前代表众人回话,但他这副愀然不乐的模样,俨然道尽了重重心事,想来仍在思索该如何救他这儿子。

其实他们心中惴惴不安的是账簿本身,以及揽月楼中当场抓获的现行。抛开这一层,若仅是狎妓或是奢靡享乐,反倒算不上什么重罪。

“如此甚好。”三皇子依旧笑若春风,但见周侍郎几人面如土色,想来是罪责不小,也未继续在罪责这一点上再多追问,“那···林御史可仍在文英殿?”

“是。殿下离开以后,确实发生······”穆侍郎觑了一眼身后的同僚,犹豫片刻后仍如实回禀,“林御史误将物证账簿烧毁,眼下应是在回禀林尚书一案。”

三皇子不由地惊呼一声,“他把账簿烧了?”

“是,恐是此案再难追查······陛下赐林御史笞杖三十、罚俸一年。”

于这些人而言,官吏之间的私相授受,不过是借助揽月楼而得以完成。至于最终的‘利’是流向何处、又如何瓜分,他们不会去问、也无权过问。故而,薛乾自首案实则要分两桩案子来办。

三皇子铁了心要插足其中,其一是为获得权贵世家的支持,其二就是这位文官之首林靖澄。

然,听闻林尽染将受杖责,三皇子惊诧之余,甚至有几分幸灾乐祸,文英殿内他可是令自己颜面扫地。而今他既意外地搭救这些权贵,又或令林尚书免遭刑罚,这如何不令他欣悦万分。

三皇子的唇角愈发难以抑制地上扬,心中暗暗腹诽,‘往日你倚仗父皇的恩宠专横独行,而今犯下如此过错,纵然父皇看在上柱国的面上饶你不死,挨下三十杖,怕也够要你半条命!说来,吾还得谢谢你。’

穆侍郎等人见其迟愣在原地,憨憨地傻笑,也不敢先贸然离去,只得在一旁轻声唤道,“殿下,殿下?”

三皇子蓦地缓过神,“吾想起些趣事。诸公既有要事在身,不妨先回府。”

“臣等先行告退。”

可话音刚落,人还未行,左卫将军已率领禁军押解林尽染迎面走来,只暂停抱拳一礼,重重地唤了一声,“末将拜见殿下。”

三皇子本抱了一丝幻想,以为他父皇不过是逢场作戏,未承想,竟是由左卫将军栾棱亲自监刑。

人如其名,楚帝常唤他栾愣子,可见其行事风格不晓变通、刻板守旧。若是由祁墨或是鲁世昶亲自督刑,尚有几分留情,就当是过个场面。要是由这栾棱行刑,林尽染可真得交代在此。

众人心里皆是咯噔一下,毕竟这栾愣子的名号实在响亮。

三皇子磕磕巴巴地问道,“栾···栾将军,这是作甚?”

栾棱语调冰寒,不含一丝情感,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陛下有旨,林御史烧毁要案物证,责令笞杖三十,即刻行刑。”

“这···这······”

“职责在身,恕末将先行告退。”栾棱并未多解释,率人向宫外而去。

三皇子好半晌才缓过神,连忙追身上前询问,“栾将军这是要去哪儿?”

“安化门。”

“去安化门作甚?”

栾棱语气实在冷静,似是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陛下正在休憩,听不得叫喊。故在安化门外行刑,尚能早些送林御史出宫医治。”

三皇子霎时怔愣在原地,口中喃喃道,“早些···送他出宫医治?”

谁人不知,若由栾棱执刑,莫说是医治,怕是都没命走出安福门!三皇子说归说,可也真没打算要林尽染的命,犹豫片刻后,忙嘱托穆侍郎他们定要拖延些光阴,言毕立刻奔向文英殿。

安化门外,青石板上。

林尽染褪去一身官服,只留一身雪白的汗衫,直挺挺地趴在地上。

栾棱冷冷地垂着眼眸,高声问道,“林尽染烧毁物证,延误要案探查,罪当失职。念及初犯,今奉陛下谕旨,赐杖三十,林御史是否认罪!”

“臣,甘领罪责。”

栾棱一声令下,“行刑!”

“且慢,且慢!”

穆侍郎忙上前制止,“既是初犯,想必还有回旋的余地。殿下已向陛下求情,兴许陛下会收回成命。”

收回成命是定然不会的,毕竟说出去的话有如泼出去的水,在场众人适才可都听清陛下的谕旨,又怎会朝令夕改。

许是担心栾棱未明白话中之意,穆侍郎上前附耳提醒,“林御史是上柱国的女婿,是天子近臣,栾将军手下还是要留些分寸。”

“穆侍郎是在教某如何行事吗?”栾棱声调不减,未有给他留些许颜面,微微侧首,俯视他道,“穆侍郎等人若还要继续妨碍栾某执刑,休怪栾某如实禀明陛下。”

但见穆侍郎一众人等纷纷畏惧地后退一小步,不再言语,栾棱再次下令,“行刑!”

皇城内听到消息的文官,纷纷赶至安化门前观望。

而林靖澄将将得诏,动身前往文英殿面圣,途经时恰巧撞见这凄惨的一幕。

只见廷杖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每次起落间,杖上的血水愈发浓烈,偏生林尽染咬死竹板,根本喊不出声,只有沉闷的呜咽。

林靖澄匆匆瞥了一眼,眼底透露出一丝不忍之色,却也并未上前说情,只自顾自地向宫里走去。

‘咣!’

廷杖兀地磕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栾棱冰冷地说道,“这下不算,额外再加一杖!”

“栾将军又何必如此较真呢!这······”穆侍郎的语音中充斥着不忍,却又夹杂着几分忌惮,眸光觑了一眼这血肉模糊的伤痕,又赶忙移至他处。

“栾某只是奉命行事!既是责罚,那就是一杖也少不得。穆侍郎若觉得不公,大可至御前告发。”栾棱撇过脸去不再争辩,继而厉声道,“若有徇私,只会让林御史多遭磨难,用心打!”

周遭围观的大小官吏脸色一度青白,这左卫将军到底与林御史有何仇怨,竟要如此责罚。

未多时,三十杖刑毕,栾棱蹲下身,二指凑在林尽染的鼻间,冷声道,“还有口气,将他抬到安福门,令府上车夫带回去吧!”

禁军中列出两人,一左一右地搀起林尽染向外走去。

莫说三十杖,若是换成文官受刑,恐怕十余杖就得昏死过去,林尽染尚且是生生熬到二十多杖方才昏厥。

申越坐在车驾上闲来无事,但见两名宫中禁军搀着浑身是血的姑爷缓缓踱来,忙奔上前接应。

“这···这,我家姑爷这是怎的了?”

“林御史殿内误烧物证,陛下赐杖刑。”

“杖刑?”申越唇齿微嚅,颤着手感应他的鼻息。

“我等手里有分寸,申护卫先赶紧带林御史回府治伤吧。”

“啊?啊!是。”申越听他称呼是申护卫,忙不迭地回应。

他心中已然大抵有数,这两人应是同行下过江南,旋即合力将林尽染掺上马车。

御史台的林御史因在文英殿内烧毁要案物证,陛下盛怒之下赐杖三十,打得仅剩最后一口气。此事有如狂风卷地一般,仅在当夜就已传遍长安城的街头巷尾。

舆情正在慢慢发酵,而文英殿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林靖澄恰巧遇见垂头丧气的三皇子,出于礼节地打个照面,“殿下!”

三皇子兴致寥寥地回礼,“林尚书是来见父皇吗?”

“是。”

三皇子回首看了一眼紧闭的殿门,面露苦涩,“那林尚书自便,吾先回府了。”

看他离去的身影落寞,想来是深受打击,故林靖澄并未追问,只兀自走向文英殿。

现下里殿和正殿之间隔有一扇屏风,但透过薄纱,林靖澄依旧能瞧见那方灼灼燃烧的火炉,热浪似乎要冲破屏风的隔绝迎面扑来。

既是要以屏风隔断,林靖澄心想许是陛下不愿相见。

“林卿可有事启奏?”

林靖澄屈身见礼,旋即从袖中取出奏本,语气平缓道,“臣今日特来上表请老,望陛下恩准。”

孙莲英双手捧住奏本,恭谨地呈于楚帝。

“为何请老?”

林靖澄双手交叠于身前,垂眸回道,“丧子之痛,实难平复,臣心中郁结难消,又唯恐耽误国事,不敢腼颜尸位,还请陛下成全。”

楚帝轻叩着凭几,好半晌方道,“适才林御史回禀,林尚书不日才会递上辞呈,为何又改了主意?”

“臣早有请老之心,只是···神思恍惚,犹豫不决。”

楚帝轻声一笑,又止不住地咳了片刻,抬手制止上前的孙莲英,继续说道,“林尚书行事素来快刀斩麻、当机立断,会因何事犹疑,莫非是令公子的前程?”“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强求不得。若犬子贤德有才,日后定受器重;若犬子平庸无能,也可在臣的膝下承欢。”林靖澄的语音舒缓,听来确有**分的诚意,微微抿唇后,又言道,“昔日陛下命臣主持科考,台内诸般事宜悉数由左右仆射相机决断,臣既是惶恐,也深感欣慰。现今大楚群贤毕集,似臣这般尸位素餐者早已该退······”

“林卿!你这是在指责朕有眼无珠,看不见你的功绩。”

“臣不敢!”林靖澄赶忙伏地叩首,斟酌几息后,徐徐道,“臣积忧成疾,言语间难免冲撞圣颜,万望陛下恕罪。”

楚帝长叹一声,“朕近日偶感风寒,无力国事。林卿这突然说要请老,朕又该找何人代领尚书台的要务。欸,林卿可有心仪人选?待日后,卿忧思消弭,再领尚书令一职也是一样的。”

“臣以为左右仆射足矣。”

楚帝微微蹙眉,好半晌才缓过神来,调笑道,“看来林卿也并非是妄自菲薄,出口就是要废黜尚书令!”

“陛下,并非是废黜,而是空缺。”林靖澄出言纠正措词,稍稍稳了稳神,徐徐解释,“这些年臣统领六部,享尽荣华。鞠躬尽瘁,理所应当。然越是身居高位,越是惶恐难安,想来林御史那句‘高处不胜寒’,倒是颇为贴合臣的心境。臣值宿这几日,台内公务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已无须臣过多干涉,不若顺势而为,令左右仆射互相制衡、联合决断。”

楚帝和林靖澄都知晓,这是给双方的一个台阶,也是在印证两方的心思是否吻合。

从尚书令主持科考起,林靖澄早已明了这位君王究竟有何打算,短短二十日,足以验证尚书台内事务是否能有序不乱地进行。

而楚帝仍在试探,林靖澄是否心甘情愿地请辞。若尚有怨气,耽误的终归还是社稷国事。

沉吟半晌,楚帝幽幽道,“林卿打算何时启程?”

“明日!”

“明日?”

林靖澄肯定地又说了一遍,“明日!举家搬进诚园或许要费些功夫,臣在此期间会交接好公务。”

依例,致仕告老的官员念及魂归故里,落叶归根,多半是回归原籍。毕竟无论是出于户籍宗法的约束,还是对结党的防范,回原籍只能是唯一的选择。

然林靖澄一是未至告老的年岁,二是有要案嫌疑在身,若是回归原籍,自无不妥,但终究会惹人闲话。如若继续留在长安,既是对勾结揽月楼一案最有利的回击,又能稳定朝中的局势。

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因素,楚帝都是愿意林靖澄留在京城,而非遣返回汝南。

“准。”楚帝的声音俨然有一丝颤抖,却又很快掩盖下去,随即吩咐道,“莲英,快扶林卿起身,陪朕手谈几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