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楚韵 > 第286章 夜话

楚韵 第286章 夜话

作者:韩司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1:59:36 来源:书海阁

烛影摇红里,李时安的指尖绞着月白寝衣的流苏,脸颊紧紧地贴在林尽染胸前,语音有些难以控制地发颤,“适才见夫君眉头紧蹙,可是嫌这孩子来的不巧?”

林府上下囿于谣言之中时,李时安祈盼早日能孕育子嗣,也算能堵住外间的悠悠众口。然珠胎初结,也就意味着林尽染和她已然毫无退路可言。

倘若宫中那几位乐见昭楚公主与林尽染结合,李时安原是打算与他和离,让出正室之位。彼时名声上确实难听些,有攀附权贵之嫌,且上柱国之女做妾,于李氏的声名而言多有不利,可总算是能破开这局死棋。

诚然,此事也未必有她想得那般简单,昭楚公主在娠芳殿所言俨然是告诉林尽染,二者只能选其一。即便她肯让步,皇帝、皇后和淑贵妃也不会轻易退让。

李时安原想做那枚主动退场的卒子,却忘了棋盘上的每颗子,早在落局时便已烙上颜色。

‘或许他来得真不是时候。既眼下寒毒未清,孩子未能保住也不算稀奇。’

她的心里竟是没来由地动起这般恐怖的念头,‘毕竟身中寒毒仍能孕育子嗣,待寒淤清除干净,再要个孩子也是一样的。’

不过是几息间,这些想法在李时安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可每每念及要舍弃这来之不易的新生,心脏好似在油锅里烹了一般,眉睫渐渐有些湿润。

“怎么哭了?”林尽染的语调很是温和,眸中满是怜惜,轻柔地为她拂去眼角的泪痕,宽慰道,“我又怎会嫌孩子来得不巧?只是我也是头回做爹,心中难免紧张。眼下你的身体还需将养,只怕腹中胎儿会拖累了你,若有宋姑娘悉心照料,我也就放心了。”

“不若······这个孩子我们先不要了,夫君也能安心应对眼前的局势。待我将养好身体,再做打算。”

“休要胡说!”林尽染佯是不悦,语调渐渐严厉,“若宋姑娘开口,唯恐腹中胎儿不利于你休养,这孩子舍便舍了。若要让你委曲求全,不若给我来一刀得痛快。”

李时安早与他商议此事,如若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她可以和离让贤,林尽染如今的境地实在窘困,若无大将军府或是皇室的威势傍身,恐世家大族会有如饿狼扑食,瞬间将其撕个粉碎。

“我有身孕一事,姑且先瞒下······”

林尽染遽然打断,“为何要隐瞒?难道是担心有人会暗中下药不成?”

此刻李时安已有身孕,对局势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若要强行撮合昭楚与林尽染之间的姻亲,就得考虑他能否承担得起抛妻弃子的声名,而昭楚公主当真能嫁给这样的败类吗?且林尽染因夫人三年未孕而提出的和离,彼时也完全站不住脚跟。

面对如此境况,唯有暗害珠胎这一条路可以走,李时安有此担忧也绝非毫无根据。

李时安适才的阴霾逐渐驱散,神志也慢慢清明,“娠芳殿中孟医师替我诊脉,却未敢论断有喜。若陛下和皇后问及,她兴许会含糊不清地道出她的揣测。然既未坐实有孕,想来他们也不会轻举妄动。待我显怀,城中的传言自然能不攻自破。”

林尽染轻轻拂过她的面颊,浅笑道,“你是在替瑶儿考虑吧?”

李时安有些局促地避开他的双眸,慌乱道,“哪有?”

“眼下若传出你有孕的消息,却又在此期间出了差池,唯恐他们会将罪责推到瑶儿身上。”

坊间传言内宅不合,李时安若是小产,疑犯首当其冲的便属元瑶,而前者或因小产导致无法生育,后者则是替元谋背下这份罪责,彼时也不失为一箭双雕之计。

李时安眼见被戳穿心事,索性坦然承认,“先前因吴兰亭一事,瑶儿为我担下恶名,而后唯恐连累林府的声名,又服避子汤。若再因一些阴诡伎俩······我原就身中寒毒,若能保住腹中骨血,全赖韫儿手段高明;若是不幸小产,我也毫无怨言,只是不能让瑶儿再背‘谋害子嗣’的罪名。”

林尽染对元瑶同样深感愧疚,偏生已酿成如今这般境地,总不能在坊市间宣扬这当中的曲直原委,只能是打碎了牙和血吞。

“宋姑娘和孟医师都说你忧思过度,这些琐碎本该不由你劳心费神,现下只消安心将养身体。”

林尽染紧了紧怀中的佳人,“明日元正回大将军府的时候,不妨将喜事说予祖母和二嫂嫂听。爹兴许得出了正月方能回京,届时再与他当面详说。”

“如此甚好,祖母和二嫂嫂一直记挂······”

话既说到这儿,他心中倏地透亮,无怪时安一直愁眉不展。

终日囿于府中,难免会胡思乱想。而大将军府那边虽未时常催促子嗣一事,可外间的风言风语愈演愈盛,唯恐令祖母和二嫂嫂担忧。

更何况,近期的舆情似乎也在配合撮合他与昭楚公主的节奏,试图扩大林府内宅不合的矛盾,以及放大李时安未能生育这件事,这忧思的症结恐就在于此。流言虽如浮尘,若无东风相趁,岂能迷人眼目?

若是上柱国眼见爱女在深宅大院中受了委屈,又怎会坐视不理。若从这方面考量,这试图推波助澜的人当中,皇室或有参与,可世家大族也未必能置身事外。

李时安见他眸光中透出一丝狠厉,遂指尖轻轻碰了碰他攥紧的袖口,柔声唤道,“夫君,夫君?”

林尽染霎时回过神,眼底的霜色尚未褪尽,唇角已扬起半弧,掌心贴着她小腹,温和道,“适才在琢磨,该给他起什么名字?”

“能否平安落地还犹未可知,夫君可是想得太早了些。”

李时安和林尽染原就是聪慧的人,纵有心事藏掖几分,眉梢眼角的折光,指尖相触时的震颤,甚至声线里未及收束的尾音,都能为对方轻易勘破。

方才林尽染定然不会在想起名这事,恐怕满脑子都在盘算着如何整治那些世族。然此前已由刑部和大理寺的旧日案卷入手,惩治过一批官吏,如今若再求太师出面,唯恐会惹他不快,这种人情还是少用为好。

诚然,李时安不曾打算干预,这种对外的事,向来该由林尽染拿主意,故继而引出另一桩话题,“那夫君打算如何面对昭楚公主?”

李时安的指尖按上他欲启的唇,“夫君可莫要拿与公主清清白白这番话来搪塞我。今夜娠芳殿中的对话,我也听得真真切切。望仙楼外···夫君当真无甚与我分说?”

这本就难以启齿,况且又是情急之下的举动,或许连他都忘了,持拿小弟弟和掩她唇的手是否为同一只。

昭楚公主讨要说法,无非是要挟他妥善处理此事,毕竟知晓内情者唯他二人。

李时安见他面露难色,“夫君也不必勉强,我不过是随口一问。然今夜昭楚公主的态度很是果决,她对夫君的坦诚相告也未必是假话。”

女人的直觉向来精准,李时安显然感觉到昭楚公主对林尽染不一样的情愫,或有压抑,却也绝非是她口中所说的佯装倾慕。

林尽染眉峰微蹙,稍稍掩饰有些慌乱的眼神,长叹一声方才说起小树林里发生的意外。

李时安的俏脸腾地烧得绯红,连颈子都漫上薄霞,指尖顺着他的寝衣系带钻进去,掐住腰侧软肉轻轻一转,娇嗔道,“无怪昭楚公主非要你给个交代。若换成是我,恐会将你曝尸荒野。”

林尽染讪讪一笑,他总不能解释,男子若是来不及寻到茅厕,便会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解决吧,可终究是无意中冒犯了公主。

李时安嗔怪之余,又不禁一声叹息。毕竟对方公主的身份,与元瑶和宋韫初不同,从古至今还未有公主为妾的先例。她自觉无福消受地位能尊于公主,否则这不是活脱脱地打皇室的脸嘛!

“车到山前必有路,多思无益。如今先只管应对当下的局面,至于昭楚公主······之后要打要罚,且随她的心意。”

“公主也未必会舍得。”

昭楚公主接连几次为他设身处地考虑,即便遭遇这般难堪的意外,也是兀自承担。望仙楼外的肌肤之亲和安乐居的独处一室,她或许会烂在肚子里,可终究是攸关女子的清白名节。李时安心底没来由地涌起一丝隐忧,这又该如何妥善地给公主一个交代。

翌日,大将军府

赵伯自寅时起便忙里忙外、盏茶未歇。按往年的惯例,姑爷和小姐会在元正这日来拜年。原这些应是由许倬云亲自张罗,却因在内院照顾太夫人和小祖应,根本无暇料理这些琐事。

太夫人在老妪的搀扶下,坐于梳妆台前,精心地拾掇妆容。

许倬云低声趋近,“祖母,时辰尚早,不若再歇息片刻。”

近日坊间的传闻似风一般地吹进大将军府。即便林尽染与李时安每每请安时,心绪藏掖得极好,依旧未能逃过太夫人的眼。

朝堂的波谲云诡,明里暗里的腌臜手段,太夫人也算门清。林府内宅的蜚语愈演愈烈,想来与先前揽月楼的案子逃不开干系。

纵然这对夫妻平素谨小慎微,也难免会落人话柄。只是没成想这些个簪缨世族,连脸皮都撕了,偏拿这些见不得光的阴私来磨人心性。

太夫人近日几是辗转难眠,形容有些憔悴。她素日里虽也过问过子嗣,却深知孙女心思重,如今若再催迫太紧,反教她忧思过度伤了本元。

“不妨事,老身觉浅。眼下若再躺回榻上,怕也难入眠。”太夫人微微侧首,打量片刻,又问向一旁服侍的老妪,“素娥,这胭脂会否薄了些,倒衬得面色寡淡。”

老妪不慌不忙地替她戴上木樨花簪,啧啧道,“太夫人的气色尤甚以往,哪需胭脂点缀。”

“你惯会讨我的欢心。”

太夫人笑容未减,抬手往后探了探,模糊间只闻见一阵香风,腕间忽触到温热的掌心,遂借力起身,“倬云呐,不必守着老身。你带祖应去前院看看信忠准备得如何?时安和染之若是到了,便引进院里来。”许倬云知晓,祖母的眼疾是愈发深重,加之年事已高,又挂心小两口的近况,身心俱疲。可眼下除了祈祷时安早日有喜,教那些谣言不攻自破,似乎也别无他法。然时安身上的寒毒未除,又如何能孕育子嗣?

她俨然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毕竟既要替小姑隐瞒寒毒的病情,又要瞒报祖母忧思成疾的近况,可算是左右为难。

许倬云勉力压抑心中的愁绪,说笑道,“祖母,赵伯办事一向妥帖。适才孙媳已让祖应去前院等候,若染之与时安到了,小祖应怕是跑得比府里的下人还快哩。”

“嚯嚯嚯~”

太夫人眉梢眼角俱是笑纹,声线浸了暖意,“你父亲来信,近年北境还算安稳,贸易坊虽有些宵小滋事,却也教当地镇压。或许用不了三两年,二郎也能时常返京,不再教你委屈苦守空房。”

“祖母说的哪里话。夫君驻守北境,是为尽忠;孙媳自当要代夫君在家尽孝,这些是孙媳的本分。”

太夫人在她的搀扶下,缓缓落座,语调温和道,“时安上次回府,说是元正要带府中妾室与医馆的女医一齐拜年。虽说妾室从属随侍,可时安此举亦有彰显主妇容忍的德行,算是能稍稍平息城中盛传内宅不合、妻妾反目的流言。只是嫡庶有别,未免落人话柄,倬云还是要多费些心思。”

许倬云微微屈身,“年前孙媳与时安斟酌商议,于旁厅另设席面,安排元娘子与宋姑娘分席用膳。孙媳与赵伯也已交代妥当,再三叮嘱下人言行,以免授人话柄。”

毕竟是出自李时安的个人意愿,方会携带妾室归宁。

依循礼法,此举已有失礼之虞。毕竟正妻与妾室甚至都不能‘同坐共食’,于内宅私室尚可容让,可终归是李时安的娘家,是要叙外亲之谊的场合。如何拿捏这其中的分寸就显得尤为重要,未免留人僭越礼仪的说辞。

太夫人慈眉善目地轻轻点头,“如此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