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虎啸乾坤:万物传奇 > 第116章 改革新篇

虎啸乾坤:万物传奇 第116章 改革新篇

作者:萌趣甜心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05 17:06:24 来源:书海阁

经此一役,朝堂之上贪腐官员被一一揪出严惩,灾区百姓也终于熬过苦难迎来新生,皇帝李轩却并未因此而有半分懈怠。他独自坐在御书房内,久久凝视着墙上悬挂的大永江山图,心中思绪万千。那蜿蜒的山脉、奔腾的江河,还有图中星星点点所代表的城镇乡村,无一不是他的责任与牵挂。这些日子以来,朝堂的动荡、灾区的惨状,犹如一记记重锤,敲打着他的心,让他深刻意识到,王朝的稳固与昌盛,绝非仅靠惩处几个贪官、赈济几场灾祸就能达成,改革,必须深入到民间的每一寸肌理,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于是,皇帝李轩紧急传召首相林文渊入宫。林文渊匆匆赶来,还未踏入御书房,便感受到了屋内凝重的气氛。他整了整衣冠,稳步走进,跪地行礼:“陛下,深夜召臣,可是有要事相商?” 皇帝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随后长叹一声:“林爱卿,此番赈灾与反腐之事,让朕看到了太多王朝潜藏的弊病。朕以为,改革迫在眉睫,且不能仅局限于朝堂、官场,民间才是根基所在,爱卿以为如何?” 林文渊微微点头,目光坚定:“陛下英明,臣亦有同感。百姓富足,方能社稷安稳,臣愿与陛下一同谋划这改革大计。”

二人围坐在书桌前,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满是疲惫却又透着坚毅的面容。铺开纸张,拿起毛笔,蘸满墨汁,一项项关乎王朝未来的改革举措在他们的商讨中逐渐成形。

在教育方面,皇帝深知,人才是国之根本,唯有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为王朝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朕决定,在全国各地设立更多免费的学堂,不论贫富,孩子皆可入学。” 皇帝目光炯炯,语气坚定地说道。林文渊面露欣喜之色,接口道:“陛下此举,实乃高瞻远瞩。臣以为,还需选派优秀学者编纂统一教材,确保各地学子所学知识一致,如此方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心怀家国的栋梁之材。” 皇帝微微颔首,脑海中浮现出未来大永学子们诵读经典、探讨学问的画面,心中满是憧憬。

为了将这一计划付诸实践,皇帝即刻下旨,召集各地有名望的学者入京。一时间,京城汇聚了诸多学富五车、精通经史子集的大儒。他们中有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学究,有正值壮年、思想新锐的青年才俊,众人齐聚一堂,为编纂教材各抒己见。在编纂过程中,一位名叫宋濂的老学者,尤为引人注目。他出身贫寒,凭借自身努力在学术上造诣颇深,深知底层学子求学之艰辛。每日,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编纂堂,最后一个离开,对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字词都反复斟酌,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又蕴含深意。遇到观点分歧时,他总是耐心地与其他学者探讨,引经据典,以理服人。“孩子们的心智如同白纸,我们所编纂的教材,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心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宋濂的话语掷地有声,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经过数月的辛勤努力,一套涵盖经、史、子、集,融合道德伦理、治国方略、天文地理等知识的统一教材终于编纂完成。皇帝亲自审阅,对其内容深感满意,当即下令刊印,分发至全国各地学堂。与此同时,朝廷选派了一批有学识、有爱心的先生前往各地任教。这些先生们告别家人,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奔赴偏远山区、乡村小镇。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民们听闻朝廷要在此地设立学堂,免费让孩子们读书,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位名叫王大山的老农,拉着即将入学的孙子的手,眼中满是期望:“乖孙呐,朝廷对咱老百姓太好了,给咱建学堂,还不要钱,你可得好好念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报答皇恩呐。” 孩子用力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之光。学堂开课那日,村里张灯结彩,如同过年一般热闹。孩子们穿着新衣,背着崭新的书包,欢欢喜喜地走进学堂。先生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纯真无邪的眼睛,心中满是责任感,他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孩子们,从今日起,你们便踏上了求知之路,要勤奋学习,修身立志,将来为我大永王朝添砖加瓦。”

农业,作为国家的命脉,自然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皇帝与首相商议后决定,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给予农具、种子补贴。消息传出,各地农民欢呼雀跃。在南方的一个小村庄,年轻的农夫李二牛听闻此事,兴奋得一夜未眠。他家世代务农,却仅有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有了开垦荒地的机会,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他便扛起锄头,带着干粮,奔赴村外的荒地。荒地杂草丛生,土质坚硬,开垦难度极大,但李二牛毫无怨言,一锄头一锄头地奋力挖掘。累了,就坐在田埂上,喝口水,啃几口干粮,稍作歇息后便又继续劳作。

村里的其他农户见状,也纷纷加入开垦荒地的队伍。大家互帮互助,你帮我除草,我帮你翻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为了提高开垦效率,朝廷还派来了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劳作。专家们带来了新的农具,向农民们演示如何使用,讲解其优势:“这新式犁耙,可比你们以前用的省力多了,而且翻地更深,能让土壤更肥沃,庄稼长得更好。” 农民们围在一旁,眼睛睁得大大的,认真学习,不时发出惊叹声。在推广新的灌溉技术方面,朝廷同样不遗余力。在北方的干旱地区,缺水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皇帝下令,在这些地区修建水利工程,引入河水灌溉农田。工程浩大,耗时良久,但百姓们热情高涨,纷纷自发参与。一位名叫赵老汉的村民,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坚持每天到工地帮忙搬石头、运泥土。他说:“朝廷为咱老百姓着想,咱不能光等着享福,出份力也是应该的。” 经过数月的奋战,一条条灌溉水渠蜿蜒伸向田间,清澈的河水奔腾而入,滋润着干涸的土地。原本枯黄的庄稼,在得到充足的水源后,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绿意盎然。当年秋收,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们望着满仓的粮食,笑得合不拢嘴,对朝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商业领域,亦是改革的关键一环。随着王朝的发展,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但随之而来的市场乱象也层出不穷。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皇帝决定设立商业仲裁所,专门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在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一座崭新的仲裁所拔地而起。仲裁所内,挂着 “公平、公正、公开” 的牌匾,桌椅摆放整齐,工作人员身着统一服饰,各司其职。

一日,两位商人因一批货物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差点大打出手。周围的店铺老板们纷纷劝解无果,无奈之下,他们来到了商业仲裁所。仲裁官们耐心听取双方陈述,仔细查看合同文书,又走访了相关证人。经过一番严谨的调查取证,最终做出了公正的裁决。输的一方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对仲裁所的公正裁决也无话可说。此事传开后,商人们对仲裁所的信任度大增,纷纷表示以后遇到纠纷就来这里解决,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欺负或吃亏了。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皇帝下令降低关税。这一政策一经推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沿海港口城市,瞬间热闹非凡。一艘艘来自异国他乡的商船,满载着香料、珠宝、丝绸等奇珍异宝,纷纷驶入港口。码头上,搬运工人忙碌地装卸货物,吆喝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外国商人上岸后,看到大永王朝繁华的街市、热情好客的百姓,都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感。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名叫阿里木,他带来了大量的香料,原本担心关税过高会影响利润,没想到如今关税降低,让他大赚了一笔。他高兴地说:“大永王朝的政策太好了,我回去后一定要告诉更多的朋友,让他们都来这里做生意。”

随着这些改革措施在各地逐步落实,大永王朝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城市里,学堂书声琅琅,商业繁荣昌盛;乡村中,农田五谷丰登,农民安居乐业。百姓们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善,对皇帝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对王朝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而皇帝李轩站在皇宫的城楼上,俯瞰着京城的繁华景象,心中明白,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持之以恒,大永王朝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