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玄真锄禾修士 > 第34章 回嶂州

玄真锄禾修士 第34章 回嶂州

作者:野生一级布偶猫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05 17:06:26 来源:书海阁

代表圣君来给付自安封赏的陈常侍,三天前就已经到嶂州了。等了一天不见付自安来,陈常侍就觉出不对劲。

恪物院出身的陈常侍擅长卜算,立刻开了一卦。这才发现,若是不加以干预,这位岩君之子还得半个月才会到嶂州。

她哪里等的了那么久?那岩脉首座顾暮云,是个沉闷至极的人物。三杆子也打不出个屁,天天板着个脸,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发脾气呢。陈常侍都想找理由去嶂州城里等了,可是这次圣君仪仗都跟着来了,去城里实在是不合适。

这也是付自安才刚刚知道的消息,圣君遣出了自己的仪仗来给付自安封赏,荣宠至极。

于是乎,陈常侍便把弟子派出来迎付自安。陈常侍也是卜算好了,在芦县肯定能遇见付自安。

没办法,别人以为付自安会快马加鞭。听封领赏这种事,谁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从云泰到嶂州城,本该也用不了几天。

谁知道,付自安这家伙光是在云泰逗留就是三五天。

好不容易出发了,一路上还得给送行的老乡们一个脸面。不至于老乡捧着东西来送,世子马车绝尘而去。

进了蓝竹箐,也是慢悠悠的边玩边吃。一个蓝竹箐,硬是让他走了八天才出来,是谁也该等急了。

巧就巧在就他们三人,没一个心里惦记封赏的。说白了这三个人出身地位,压根就不在乎那些,所以都不放在心上。

陈常侍倒也是没有什么责怪的意思,只希望付自安能快点到嶂州城。

……

陈常侍的这位弟子姓鲁,鲁学士擅长灵纹道术,当即就拿出一个能让马匹轻身飞驰的辔头。说是先去给付自安的马换上,这样抵达嶂州的速度会快很多。

付自安借机胡诌:“我没骑马,走路来的。”

陈常侍一愣:“难怪这么慢啊!岩君擅骑,你怎么连匹马都没有?”

付自安做出一脸苦相:“家父故去后,只留有宝骏一匹。可它不愿离开父亲的墓碑半步啊……我便只好徒步归来了。”

听闻此事,鲁学士也是十分动容,唏嘘不已。

实际上,岩君的宝骏此时正在齐山北的草场里,当它的马王呢。带着一群母马跑的欢实。付自安是看它太快乐了,所以才没带他回来。毕竟,岩君的宝骏也是一匹老马了。再要劳累它,付自安自然是不忍心的。

本想带走一匹马王妃代步,可那马王对它的妃子还匹匹怜惜。付自安也是拿它没辙,倒是跟它约好了。再过几年,得让它的子嗣来给付自安当战马。

只是半道上付自安就后悔了,这一来一去的,少说又是一年,简直吃饱撑的。

鲁学士稍微唏嘘之后,便拽着付自安的手道:“也无妨,这次给你的嘉赏,有真龙君亲自给你挑选的龙血宝骏。这番回去你先委屈一下,骑我带来的马,走吧走吧。”

说着鲁学士就要拽着付自安出发了……

付自安好说歹说,才争取了一炷香的功夫。让鲁学士先去县衙等着,带自己稍微收拾整理,便立刻出发。

其实付自安没什么要收拾整理的,唯有那个锦纹的盒子需要带在身上。他主要是要和南客龄他们商量一下对策。

鲁学士还没到的时候,南客龄和若青出就先回避了。因为已经从驿丞那里知晓此事跟白玉京来的上使有关。

那毕竟是圣君身边的常侍,若青出是要成为圣君弟子的,这个时候是跟着常侍一道回去呢?还是怎么办好?

不好办干脆不办,不打照面就是了。反正付自安的事情,跟若青出的事情,在别人眼里本就是完全不沾边的。只要南客龄和若青出,自己不要亮出身份凑将上去,那就是一件不用处理的事。

哪怕是驿丞已经知道了南客龄的身份。也不代表南客龄身边,就一定跟着若青出。反正若青出是不出世的,一路上也没见过生人。

倒是这样一来,付自安就得跟着鲁学士走了。人家的理由很充分,圣君仪仗在外面待得太久了,不合适。

三人商量了一下,那便让付自安先回去应付上使。南客龄和若青出慢慢往嶂州城去。等他们俩到了,上使也早该启程回去了。到时候,再请两人去付自安的家里好好招待一番,多玩几天。

……

看着付自安急匆匆的离开驿站,南客龄和青出都是十分不舍。

“哎,世兄说的虾滑和白鱇鱼,咱们就吃不到了。”

南客龄道:“是啊,要不我俩自己去买?”

“买了……我们会做吗?”

南客龄叹气:“知之也一同去了。”

“哎,那还是备些干粮吧。”

“先前备的…还够。”

“那些吗……”若青出沉默良久:“开始明白高杰为何大哭了。”

南客龄点头:“那时我还笑话他稚气未消,谁知我俩也是一样啊!”

这年的夏天,就这么走到了尾声。

……

……

嶂岩山脉贯穿了整个嶂州,又或者说所谓的嶂州就是嶂岩山脉以南的这块土地。嶂岩山脉很大,山很多。如岭山、蓝竹箐这些还算是有个正式点的名称。更多的山,就没有名字,又或是叫法非常乡土。

比如,村庄前方的山头就叫前面山,村庄后面的山头就叫背后山。又或是向阳的一面叫阳山,另一面就叫阴山。

而真正被称作嶂岩山的,其实是嶂州城旁边的这一座。岩脉的山门嶂岩峰就在这里。

嶂岩峰是不是嶂岩山脉最高的山峰,没人测量过。但付自安知道它大抵不是,岭山西北那种终年积雪的山峰,肯定海拔更高。但岩峰绝对是嶂州人心里的最高峰,这就够了。

来到嶂州城近前。抬头,让视线越过城墙,便能看见高耸的嶂岩峰。那里有成片的黄栌,此时栌叶已经开始泛黄,这说明天气变凉已经入秋。

嶂州城里感觉不明显,但山上肯定比之前冷了一些。要不了几天,岩峰就会变成一片金黄。而再冷一些,金黄的树叶又会变红,非常好看。

岩峰上树叶红的时候,田里的收获工作也该忙的差不多了。无论收成多寡,有件事是免不了的,那就是祭祀。

太常司的官员会早早抵达,选好日子。然后一大早的带着全城百姓祭拜天地祖先。

若是丰收之年,祭祀之后就会好好庆贺一番。不论是城中,还是城外的村庄形式都差不多,就是规模有所不同。

鼓乐沿街摆开,百姓们就在街上赛舞。谁得的喝彩声大,那就能得到彩头。比如早上祭祀时用的猪头,就是很重要的奖品。

赛舞鼓乐的都是普通百姓,真正要讲乐舞好的,那还得是酒楼的歌舞姬。这种时候就不让他们下场了。他们是专业的,要是参加了,别人还比什么?

但你不让人家赛舞,人家总可以在自家酒楼面前搭台表演啊。这也是重头戏,平常里修士老爷才看得着的乐舞,现在当街表演。百姓们会非常给面子的不断喝彩。

载歌载舞的热闹之后,村中农户就拿出自家的作物与邻居分享。而在城中很多人就是周边村子来看热闹的,就多以交换、售卖为主。

这种场合要是农忙结束的早,能进山打到野兽的农人。会拿出猎物来分给别人,或是卖给别人。如此,必会被大夸本领!若是这人并未嫁娶,免不了要被媒人踏破门槛。

这份脸面可了不得。岩君年少时,就是最有脸面的那个。高低也是要风靡全村少女的。可惜,岩君心里早就装着人了,别家姑娘都没机会。

哪怕后来封了真君位衔,岩君提起此事也会眉飞色舞,看的姚氏抿嘴直笑。

付自安跟着岩君给百姓分肉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磕头。岩君就忙着跟付自安说以前的事,好不得意。还年年都要说,付自安耳朵都快起茧了。

……

之所以想起这些,是付自安今天有些恍惚,似乎是到了庆丰收的时候。可看看岩峰上的黄栌,明明是没有红啊。

丰收是喜事,需要庆祝。世子回嶂州也是喜事,自然需要庆祝。付自安只是没想到,大家会高兴到这种程度。

还没进城,嶂岩关的军士就迎了上来,说是岩关守将派来给付校尉牵马的。

付自安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军官,还用得着专门派人来牵马?

这还得从嶂岩关说起。

嶂岩关是不亚于白玉关的重要关隘。白玉关位于国朝北,嶂岩关则在国朝西。这两个关以内的地界,便是国朝的核心。嶂州、龙州两地,其实算是边疆。

从前嶂州也时常被妖族侵扰的,妖族派来克关的大妖,也是个个身怀绝技。而岩君在妖族能有神魔的名头,就是因为他把西域妖杀的怕了。

甚至于妖帝都忌惮于嶂州雄关和岩君的万夫莫开之勇。费尽了力气,把西域的力量转到了北方,嶂州这才太平。

西域的妖族确实很少了,龙州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因此,嶂州的守军逐年减少,很多修为有成的,都调往龙州挣军功去了。如今的嶂岩关驻军还没有岭关的多。

如此,对于百姓的好处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是,田间会有更多的劳动力。每个郡、县、乡征用壮丁、苦力数量大减。戍边三秋,时间也基本减免到两年以下。甚至很多都转为典农,不用去军中服役。

另外,贡税、田税骤减。地方兵少,养兵的负担小。加上岩君仁德,没必要的赋税就都不收了。如此老百姓不至于以彩染衫,但更不会饿的满地爬啊。

岩关的守军,曾经都是岩君麾下的兵。虽然岩关以东就算是出了嶂州地界了,且岩关守军就得在那边驻守。但岩关守军的心,肯定是在嶂州的。

白玉京来的上使就在城里。若不是如此,这岩关的守将必然也是要找个由头,亲自跑到城里来看看付自安的。如今她自己不能来,却也要派人给付自安牵马,其实也是一种表态。

……

给付自安牵马的人是个伍长,也就是品级最低的小军官,手下有十名士卒。

付自安见他头盔下面裹着头巾,遮着一只眼。猜想这也是个久战的老兵,便问问他眼是怎么瞎的。谁知,这厮掀开头巾给付自安看看,他眼睛是完好的。就是揍了一拳黑着眼圈,这才遮起来。

说是为了争给付自安牵马的这个机会,被他小舅子打的。

他的小舅子也是他伍里的兵,本说是猜拳决定谁给付自安牵马。结果他猜拳输了,又要耍赖。小舅子急了眼,便一拳打了过去。他也没躲,就挨着。猜拳输了就挨一拳,反正给世子牵马的事可不能跑了。

说这些的时候,这厮得意的很。反正已经牵着世子的马了,心里头高兴,嘴角快要咧到耳根了。

再一问,他的小舅子就在马后跟着。

付自安扭头回去一看,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士卒正看着自己,笑的腼腆。付自安竖起拇指,对他说道:“打的好,回去跟你姐姐说,让你姐收拾他!”

青年士卒重重点头,但还是不敢笑的很放肆。

倒是前头那个牵马的杀才“嘿嘿嘿”笑得很贼。

……

一个伍长前面牵马,两个士卒后面跟着。谈不上多气派,但总归是盔明甲亮的悍卒,透着一股杀伐气。

毕竟不是庆丰收,没有赛舞这个环节。但城中百姓夹道相迎,多少人哭的泣不成声。说多年不见世子,清减许多。

酒楼没有给歌舞姬搭台,但女舞姬倾巢而出,沿街而舞。若是世子走远了,就提着裙子跑到世子前面去继续跳,声乐喧杂。

秋收甚至都没有完全开始,自然就谈不上分享、交换作物。但不乏高高举着碗的百姓,颤声请世子饮一碗家乡水。

祭天地祖先的时候还没到,太常司的官员可能正在准备启程,自然也就没有祭祀这么个环节。

不过,也就在平时搭台祭祀的那个位置,圣君的仪仗已经列队整齐。旌旗飘扬,鼓乐缥缈。各种宝具、法器更是光彩熠熠。如同云彩霓虹由九天下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