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 > 第357章 棺椁离去

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 第357章 棺椁离去

作者:弓箭在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23:00:04 来源:书海阁

纸钱纷飞飘碧叶,铭旌摇摇引魂归。

长安董府路上,青石板路蜿蜒如蛇,碎银般的雨珠密密麻麻地斜织着,打湿了棺椁上斑驳的朱漆,也浸透了牛辅手中颤巍巍的白幡。

由于董卓死了,董家中男丁只剩一个董璜还在路上,所以李儒建议不如由牛辅代替孝子,将董卓和董老夫的遗体,送回老家陇西郡临洮县。

对于李儒这个提议,牛辅的人都认为不错,不过还需要刘辩点头才行。这样一做就需要董白去找刘辩了,毕竟估计李儒去,就是找骂。

就这样董白在白天刚回董家,夜里又找上刘辩,说明来意后。刘辩倒是没有反对,不过趁势提出了几个关于大长腿的体位,第二天才让董白回到董府。

李儒撒着纸钱在风里翻飞,沾了雨水便簌簌坠落,像是被扯断的魂灵,跌进路边丛生的艾草里。

在前面引路的牛辅,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雨水,又看了地上随风飘散的纸钱,对着李儒轻声嘀咕。

“今天听说也是郑玄离开长安的日子,我想那边应该很是热闹。想当初岳父……”

“好了,不要再说了。现在对我们董家也是挺好的,低调点,也没有什么不对!”李儒又抓一把纸钱撒向空中,轻声回应牛辅。

“可是……唉……”

牛辅说到这里,还是不说了,毕竟他们董卓一脉,能活着就已经是天威浩荡了。

接着牛辅转头看了看,在女眷之中一身孝服,脸色憔悴的董白,又盯在她的肚子上,看了一会,随即内心思考。

“也不知道,白儿这肚子什么时候,有反应。咱们董家可就靠白儿能生下一个皇子了!”

其实也不怪牛辅会有些不满,毕竟他们董府丧事,这朝中的大臣可是一个也没有来。以前那些依附过董卓的,加上唯一一个在长安的李儒还是做的是锦衣卫都差事,而其余凉州派系的将领,都被刘辩调到外面了。这让朝中的士族大臣谁想,和你们董家来往。

不过李儒对这些也不在乎,他可是连灵堂都没有摆,就带着董卓的棺椁,想离开长安。至于选在今天也是想借用郑玄的丧事,减少朝中一些官员不必要的关注。

“送将军!”

“送将军!”

一声声,如洪钟般震耳欲聋,每一个音节都充满力量与爆发力的声音传入牛辅和李儒的耳朵中。

定睛一看原来是昔日的飞熊军,此时正满身甲胄的出现在官道两侧,给正要离开的董卓送行。

牛辅眼眶有些湿润,语气哀痛:“兄弟们,真不愧是岳父的好部下,够意思!”

路边一侧飞熊军现任统领许定,一身素衣对着棺椁拱手示意,并没有说什么。

许定的内心此时有些苦闷,他是完全不想来,但他现在是飞熊军的统领,三千飞熊军都去了,他又不能拦着,也只能跟着过来,不然他这个统领以后估计不好干。

让李儒没有想到的是,蔡邕和贾诩的长子贾穆也来到这里,为董卓送行。许定,贾穆出现有些合理,就是这个蔡邕他来干什么。

蔡邕没有管李儒和牛辅,而是对着董卓的棺椁拱手,三拜之后,就转身离开。

许定,贾穆在看到蔡邕离开后,也是有样学样的,学着动作,离开此地。

和董家这边冷清的不同,郑玄棺椁离开长安,那就太热闹了。毕竟光是郑玄的灵堂,就摆了七天,所以今天的蒙蒙细雨,并不能阻挡住前来送行的人群。

当朝三公各部主官基本全部到场,而郑玄的棺木由王凌,杨修,马允,黄保(黄琬之子),皇甫郦,孙乾,钟毓,朱皓(朱儁之子)这八名青壮站在棺椁旁。

“蔡伯喈人呢,不是由他来主持康成的抬棺仪式吗,他怎么还没来!”站在细雨中的王允,看见蔡邕没来,大声质问。

众人面面相觑,都在互相观望,试图找到蔡邕的下落。淳于嘉站在屋檐下,轻声回应。

“估计伯喈是有什么事耽误了应该很快就会到了!”

王允看着大门,愤恨一声:“这个蔡邕,到底在干嘛!”

“来了……来了……”

只听,院外响起一声,风尘仆仆的蔡邕火速跑了进来,气喘吁吁道。

“抱歉,我来晚了,刚去董府那里有些耽误了!”

“你没事去董卓那干嘛,你不知道今天是康成……”王允听到董卓这两字,怒气冲冲的对着蔡邕喝斥。

马日磾看情况有些不对,立即岔开话题:“好了,不要再吵了,时间差不多了,康成也该上路了!”

蔡邕深呼吸一口气,来到郑玄的棺椁旁,语气哀痛,神情落寞:“康成兄,一路走好!起棺!”

“起!”

随着蔡邕的一声令下,八名抬棺人员,抬着郑玄的棺椁缓缓走出郑家大宅。此时他们肩头起伏,压得麻衣下的脊梁愈发坚挺。

不过谁也没有喊累,更不会表露出一丝不满,毕竟是给当今大儒抬棺,这种好事也不是谁都能干的。

“郑公!”

“郑公走好!”

太学学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于此,他们身着素服,面容悲戚,眼中满含着不舍与哀思。

诸葛瑾站在太学生中,看着棺椁出现,与众人一样,拱手行礼。通过这几日,诸葛瑾也认识不少太学学生,像马超,王凌等人。

蔡邕看到郑家准备好的马车,在外,随即看向几名抬棺着者:“好了,轻轻把康成放到马车上就行了。”

蔡邕做好这一切后,看着郑玄独子郑益恩和他的孙子郑小同,轻声安慰。

“回青州这一路上,要注意安全!”

“多谢叔父!我看时间差不多,我们也就出发了。”郑益恩拱手答谢。

车辆缓缓启动,路边的士子们,也慢慢让开道路。目送郑玄棺椁,朝长安东门离去。

天穹低垂,云色如墨,细雨将整座长安城笼在朦胧的纱帐中。送葬的队伍踩着青石板路,竹杖与石板相击,发出沉闷的钝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