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生命的启示 > 第211章 越来越不想回老家,暴露出生活的无奈

生命的启示 第211章 越来越不想回老家,暴露出生活的无奈

作者:苍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7 13:27:46 来源:书海阁

古诗有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若没有意外,一个人就是离家再远,也会想着回到老家,看看山水,感受年味,听一听乡音。中国人有着深厚的故土情结,叶落归根是对家国忠诚的阐述。

是呀!不管走得多远,不管离得多久,总会想着家乡,那个自己出生、成长和玩乐过的地方。那里有自己青葱的岁月和青涩的回忆,那里是有自己纯真的年代和无忧无虑的过往,那是无法忘怀的一段美好。

然而,有的人却显得另类,越来越不想回老家,只是想和爱人、孩子在异乡,品味自己的美好;或者自己一个人独处,也觉得很自然。家乡,对他而言,似乎太过遥远,已经成为脑海深处的一个模糊记忆。

通过他们的生活分析,其实不难发现,不想回老家的人,总是有着一些无奈。不管是他们不愿意回,还是各种原因使他们害怕回老家,或者其它的事情使他们不能回老家,都是生活的无奈阻止他们的脚步。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很多人都能背诵,并能体会其中之意。父母是一生的牵挂,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亡,归途茫。

对于很多人来说,父母走了,老家就回不去了。父母健在的时候,老家总是热闹的,也特别有温度。可父母一旦走了,再回老家就变成了做客。在外人眼里,你不再是主人了,而只是在老家的客人。

从走出家乡外出读书或者谋生那一刻,本以为走远了就自由了,其实从未走出父母的牵挂。羽翼逐渐丰满的你,开始展翅高飞,天空翱翔,总认为可以无牵无挂。可到头来,因为离家很久,反而更加想家。

曾经讨厌父母的唠唠叨叨,后来开始怀念;曾经惧怕父亲的责罚,后来真心希望多责罚几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走了,基础变得空荡荡,老屋后多两堆黄土,年节的味道就变得淡了。

有些偏远的地方,随着年轻人的逐渐外出,只有老人在留守,村庄也凋败了,老屋破旧不堪,无法住人了。自己有了新家,就更习惯漂泊了。老家,慢慢变得模糊起来,连父母的言行,也在慢慢淡忘。

在异乡的人感触最深的就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亡,人生只有归途。父母在,父母的家是自己的家;父母亡,父母的家就再也不存在了,老家就再也没有家了。兄弟姐妹的家,只是只是客人。

从此,漂泊的地方成了唯一的家,家里留下的一盏明灯,那是为子女照亮回家的路。没有了父母,自己成了父母,从此只有对子女的牵挂。老家,随着父母离去的时间越长,牵挂越淡,最后便没有了牵挂。

没有了牵挂的老家,不再是家。离开家乡是为了生活,有了新的生活、新的家,曾经的老家除了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再也没有其它留恋。没有了牵挂的老家,再回去也找不到曾经的感觉和心中的念想。

有人说:“故乡留不住肉身,异乡留不住灵魂。”虽然在老家过日子,会觉得轻松,没有内耗,不用竞争。但是生活久了就会发现,缺少生活和工作相应的配套设施,生活没有了激情,没有了盼头,没有了未来。

老家太苦,找不到想要的生活。离开,成了唯一的选择。为了生活、为了未来、为了孩子,你必须背上行囊、背井离乡,咬牙含泪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给子女拼搏出一个未来。

离开家乡后,你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你便把异乡当成了故乡。对于你的下一代,他们对家乡没有印象,更不会思念老家。渐渐地,几代人后,就彻底淡忘了。老家,就越来越不愿意回去,不想有关联了。

古人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老家的样子,或许一辈子都抹不去,但已经不在乎了。不再回乡,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家乡与自己的“双向放弃”。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或许如苏轼那样“心安处是故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